小学数学教育论文亲历统计过程-培养统计观念-人教版新课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亲历统计过程培养统计观念人教版新课标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大量无组织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这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而统计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人们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新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作为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一提到“观念”,就绝非等同于计算、画图等简单的技能,而是一种需要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感觉,它反映的是由一组数据所引发的想法,所推测到的可能结果,自觉地想到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有关的问题等等。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下面就结合一年级的统计教学谈谈本人对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一些做法。一、选择合适的统计素材,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重点是要培养他们有意识地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也就是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因此,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他们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意识。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的教材内容主要是结合教学进度安排了围绕六一儿童节来设计活动主题——根据学生对气球颜色的喜好来决定哪种颜色的气球应多买些,而我则结合学校的少先队活动工作安排——组织学生春游这一活动,提出“有四个春游地点,我们选择去哪个地方,请帮老师出出主意”这一个比较真实又是一年级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讨论、交流。二、精心设计统计活动,重视统计过程的体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纯逻辑的思维不可能告诉我们任何经验世界的知识,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是始于经验并终于经验的。”学生不但要具备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而且还要在亲自尝试后,再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领会统计的真正含义,进而才能获得统计的“真经”,促进“统计意识”的形成。聚焦片断一师:用什么方法调查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生:一个个问。生:举手表决。生:投票。师:刚才大家说的投票,举手表决等,在数学上就是运用统计的方法。(在这里,通过老师的小结加以提升,让学生意识到上述方法在数学上都是运用了统计的思想。)聚焦片断二要使学生接受统计的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产生和发展统计观念的全过程。为了促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来,我设计了如下的表格。师:你最想去哪个地方,就在它下面的空格里画“√”。(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填写调查表)师:(收集完调查表)现在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我们先来统计一、二组的调查表。老师先了解一下,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记录。(生:△、○、★、画正字法……)下面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记录。注意:不要漏掉、不要重复记录。(师生一起记录)师:谁想把你的记录方法和统计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学生汇报。(表述如下:我是用画“√”的方法进行记录的……)(让两三个同学说)师:这几位同学都是用符号来记录,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收集用正字法记录的例子。(如没有,用老师的)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你是怎样记录的呢?生:我是用画“正”的方法记录的。(比如一人选择刺桐公园,就写正字的第一笔,再有一人选择刺桐公园,再写正字的第二笔……)师:请同学们数一数想去四个地方的人数分别有多少。(画正字的学生很快喊出了答案。)师:你为什么数得这么快?生:一个正字五笔,两个正字十笔……师:你们觉得画符号的方法和画正字的方法相比,哪一种既简单又能比较快地统计出人数呢?生说:用正字法。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数据,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学习经验,又使学生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的活动过程。学生的智慧、潜能是无穷的,课堂上就有几位学生选择用画“正”字记录数据,这恰恰是教师所要捕捉的课堂生成资源。而且教师自己用“正”字法记录数据,真正起到了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学用正字法记录数据,初步体会到用正字法记录数据的优势,作了充分的铺垫。学生在一个个这样的活动中,统计意识得到一步步的发展。三、解读统计数据,提取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的又一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实质上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对统计图表提供的数据进行符合其认识水平的分析和解释,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从而锻炼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价值。而低年级学生尚未具备回顾与反思的意识,主观上一般把完成统计图表作为整个统计活动的终结,不会主动地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思考,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比如在完成各小组在春游中喜欢开展的活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制成统计图(见图)后问:喜欢踢足球的有几人?喜欢做游戏的比喜欢跳绳的多几人?如果要开展小组间的竞赛,选择哪一项最合适?(其他小组活动项目选择人数统计图与第一小组相似)后面的问题虽然数学味淡一些,但正是这些问题,将数学和生活、数学和应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看到了统计的应用价值。到稍高年级可提供开放性更大的问题,如:你能从报纸上、电视上找到统计图表吗?说一说这些统计图表中有什么信息。这样的教学,一方面扩大和拓展了统计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源,同时也是渗透统计观念的有效途径。四、分析统计数据,渗透合理推测的数学思想数据是蕴含着信息的,光看见了还不够,还要去思考、去解释、去判断、去预测。让数据说话,运用数据作出分析判断,虽然不像逻辑推理那样有100%的把握,但是,只要有足够多的数据,还是能反映规律的。这种思考方式在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需要让学生从小去体会和学习。聚焦片断三老师引导学生看春游地点选择统计图。这是我们根据一、二组调查表统计出来的结果,想去释雅山公园的人数最多,现在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个统计结果猜一猜,三、四组学生想去哪个地方的人数最多,为什么?在得出一、二组调查结果的统计图后,让学生由一、二组的统计结果预测三、四组学生最想去哪个地方的人会最多,让学生初步体会根据统计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渗透推测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意识到分析、整理后的数据还能帮助人们进行预测,体会统计的价值。五、开展实践活动,提高统计的实效性统计意识的培养绝不能只依靠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往往很难完整地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将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如,为了计划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内容,需了解该段时间的大致天气情况,请你记录五月份两个星期的天气情况,并把调查好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统计图上,并根据统计结果预测六一儿童节这一星期的天气大体情况。体现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判断和预测”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统计的应用。总之,统计观念的培养和建立,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生课堂生成的资源,帮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我们认为,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由主体在亲身经历的基础上培养出来的观念更是难能可贵的。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