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试题题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竞赛试题题析1.解析:鸡蛋清为蛋白质,花生油为脂肪,白糖为糖类,而猪肝中含有核酸,具有嘌呤,因此痛风病患者不宜多补充猪肝。答案:D2.解析:呼吸作用中的CO2是在第二阶段产生的,原料是丙酮酸和水,所以其中的O也有可能来自水。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Mg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形成是通过暗反应完成的,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形成ATP,暗反应消耗ATP。答案:D3.解析:由图解可知,细菌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0,没加还原剂时电泳只有一条分离带,加入还原剂之后二硫键被破坏,电泳结果出现了两条分离带,一条的相对分子质量稍高于67,一条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30,所以可推测出该细菌中的蛋白质由一条相对分子质量稍大于67的肽链和两条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30的肽链构成,故选项B正确。4.解析:T淋巴细胞分泌物能够促进靶细胞的自溶裂解、“生物导弹”能有效杀伤特定癌细胞、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脏使尿液大量减少都是通过细胞膜上膜蛋白的识别完成的。地塞米松能钝化机体的免疫反应,就是通过使细胞之间的识别出现问题实现的,属于使膜蛋白失活的实例。答案:B5.解析:所有病毒的基因的复制均在宿主细胞中完成,甲型H1N1病毒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含A、U、C、G四种碱基的四种核糖核苷酸。甲型H1N1病毒的RNA呈单链,复制时易发生基因突变而引起变异。H系列和N系列是抗原决定簇,不同糖蛋白决定病毒的特异性。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内,通常选用适宜温度和湿度下的活鸡胚培养流感病毒,而不能用灭菌后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答案:D6.解析:首先判断出B、G、E分别是蛋白质、RNA、DNA。E→G和G→B分别是转录和翻译,碱基配对方式不相同。T2噬菌体体内主要含有蛋白质、DNA。翻译和转录的场所分别是核糖体和细胞核。鉴定B(蛋白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不需要加热,鉴定E(DNA)的试剂是二苯胺,需要加热。答案:C7.解析:蓝藻细胞中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也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植物细胞叶绿体中产生的ATP主要用于暗反应阶段。答案:B8.解析:两者在结构上都具有双层膜结构,且线粒体通过内膜的凹陷扩大了膜面积,叶绿体通过囊状结构的重叠扩大了膜面积;两者都含有丰富的酶,虽然酶的种类有所差别;都含有DNA,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在功能上虽然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需要水作为反应物,并有水的生成,都有气体的消耗与释放,都能产生ATP,但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合成ATP,呼吸作用是通过分解有机物合成ATP。答案:C9.解析:细胞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而细胞功能的差异主要是由细胞中细胞器的不同决定的。分泌功能强的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核糖体等数量多,分泌物中含蛋白质的细胞中核糖体数量多。据此可知,唾液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多于叶肉细胞,心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多于唾液腺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胰岛B细胞中高尔基体的数量一般多于生命活动旺盛但无分泌功能的细胞。答案:C10.解析:首先要识别图中的生物:①为衣藻,②为草履虫,③为变形虫,④为细菌,⑤为蓝藻。其次应知道:衣藻、草履虫、变形虫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核膜、核仁;细菌和蓝藻为原核生物。图中各细胞中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和RNA。变形虫伸出伪足及其摄食等行为,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些细菌如硝化细菌,其同化类型为自养型。答案:C11.解析:每1条肽链至少有1个游离羧基。洋葱根尖细胞通过细胞膜吸收K+的过程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载体是蛋白质,ATP水解提供能量需要ATP水解酶。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首先要穿过毛细血管的管壁进入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由1层上皮细胞组成,所以葡萄糖穿过这层细胞时,要穿过2层细胞膜。葡萄糖分子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又穿过1层细胞膜,合起来已经有3层膜了。进入组织细胞内的葡萄糖分子在被彻底氧化分解时,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糖酵解,被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内参与三羧酸循环。葡萄糖分子不直接进入线粒体,所以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要经过的细胞膜只有3层。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答案:C12.解析:多肽的基本单位B是氨基酸,其元素组成一般不含P。多肽的合成过程①是翻译过程,其所需的模板即信使RNA和运输B的转运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的,另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可以合成部分信使RNA。多肽中肽键的数目少于氨基酸的数目,1条肽链中肽键的数目比氨基酸数目少1。遗传信息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直接原因答案B13.解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其产生和分泌过程中,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初步的加工后,形成具膜小泡;具膜小泡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小),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增大);经高尔基体再次加工后,形成具膜小泡离开高尔基体(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减小),与细胞膜融合(细胞膜面积增大),然后细胞以外排的形式排出抗体分子。答案:C14.解析: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形成的水是由相邻两个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形成的,水中的氧来自羧基而非R基。抗体分泌是胞吐作用,不属于主动运输方式。H182O在光反应中被分解产生18O2;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182O和丙酮酸反应产生C18O2。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在30%的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而发生细胞皱缩。答案:C15.解析:光合作用过程中H2O在光下分解成O2,O2在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形成H2O。答案:D16.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试管Ⅱ和试管Ⅲ中的淀粉酶在35min后还具有催化活性,因此A选项错误。试管Ⅰ的淀粉含量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在60℃的环境中淀粉酶已经失去催化活性,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所以B选项正确。试管Ⅱ和试管Ⅲ的唯一变量是pH的不同,从图中淀粉含量变化可看出,试管Ⅱ中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比试管Ⅲ中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也就是说此种淀粉酶在碱性环境中的催化速率比中性环境中的快,因此C选项错误。根据图中淀粉含量的变化,可看出试管Ⅱ中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比试管Ⅲ中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也就是说物质甲对试管Ⅱ中淀粉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大于试管Ⅲ,所以D选项错误。答案B17.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细胞周期及新陈代谢过程中酶、CO2等的变化对代谢过程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能力。A中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呈“J”型增长;B中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的变化应呈周期性变化;C中条件适宜时酶量与反应速率呈正相关;D中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存在CO2饱和点。答案:D18.解析: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靠无氧呼吸产生ATP,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是靠有氧呼吸产生ATP;细胞内Na+浓度偏高,但仍比细胞外低,因此Na+运出需消耗能量;ATP中的“A”表示腺苷,RNA中的碱基“A”是腺嘌呤。答案:C19.解析: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进行该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而不能在线粒体内进行;呼吸作用的进行与光照无关。答案:B20.解析:甲侧茎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b侧细胞壁薄失水后较a则更易收缩。乙侧置于清水中,细胞大量吸水,b侧细胞壁薄吸水后较a侧更易伸长。答案:D21.解析:从两个装置内CO2达到的最低值来看,最终B植物所在装置内CO2浓度更低,由此可以判断B植物比A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CO2的能力;当CO2浓度约为0.8mmol·L-1时容器中CO2量相等,但不能说明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因为两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不等;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降低,光反应减弱,产生的[H]和ATP的量减少,C3的还原减弱,因此C5含量减少;30min以后,小室中的CO2浓度不再减小,因此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答案:C22.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水果的储存需要低氧和零上低温条件。在无氧呼吸过程中,C6H12O6分解成CO2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但在有氧呼吸过程中,C6H12O6分解成CO2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但ATP是物质,不是能量。答案:D23.解析:本题以实验现象为切入点,考查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图乙中曲线由Ⅰ变为Ⅱ,即降低呼吸强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呼吸底物的浓度可使呼吸强度降低。增加酵母菌的数量或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细胞呼吸的速率,缩短时间,但不改变气体总量。答案:B24.解析:分析曲线的变化可知,a~b段CO2浓度逐渐增加,表明光合速率由无到有,由弱到强,即此阶段由只进行细胞呼吸到呼吸速率光合速率;b~c段CO2浓度逐渐减小,表明光合速率呼吸速率;c~d段CO2浓度逐渐增加,表明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直至无光合作用。b点、c点为曲线的拐点,表明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合速率最大的点是CO2浓度下降速率最快的点,约12时左右。光合速率最小的点为无光照时,根据题图无法判断呼吸速率的高低变化。答案:A25.解析:光照强度为1klx时,CO2的变化量为正值,说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多;光照强度为2klx时,装置中CO2的变化量可能为0,此时表示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增强,光合速率增加,C3合成速率也增加;限制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主要有色素种类和含量、酶含量及活性等。答案:B26.解析:BC段表明随着细胞间隙CO2浓度不断增大,净光合速率也不断增加,A正确;温室效应能使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温室效应能提高植物光合速率,B正确;一定范围内,CO2浓度低于b时植物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只是光合速率低于呼吸速率,C错误;当CO2浓度高于s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不再是CO2浓度,而主要是光照强度,D正确。答案:C27.解析:A错误,图乙分布有色素,说明图乙所示的结构取自类囊体,叶绿体的内、外膜上不含有色素;B错误,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和叶绿体基质中;C错误,类囊体是叶绿体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产生[H]和ATP;D正确,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扩大膜的表面积。答案:D28.解析: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放出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相等,即RQ=1。当放出的CO2量大于吸收的O2量时,表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差值越大,无氧呼吸所占的比例越大。即呼吸商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弱,无氧呼吸越强。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呼吸商表明了放出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的比例,但并不代表呼吸强度,故D错误。答案:B29.解析: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在乙图中的AC段之间,B错误;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甲图中的c点),C正确;氧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答案:B30.解析:癌细胞是无限增殖的细胞,若抑制DNA的复制(即染色体的形成)将使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从而阻止细胞分裂。答案:A31.解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一旦存在,其与DNA的量始终保持一致,所以选项D中的物质变化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答案:D32.解析:在细胞分裂的后期和末期,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的存在,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有丝分裂的间期和末期染色体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答案:C33.解析: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作细胞凋亡。①是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表明细胞凋亡具有特异性,体现了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