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面准确领会三中全会文件的重大意义、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四平市委党校教授、名师、四平市哲学学会理事长王泽旭联系电话:13674440652地址:四平市海丰大街800号这是我回去给市直机关干部做的一个辅导报告,课件正在制作.请从三中全会学员专用邮箱下载:WZX2013183@163.com,密码:abc123,中央宣讲团的宣讲稿和其它宣讲稿也将挂在邮箱上,请注意下载。各位领导:上午好!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专题是《全面准确领会三中全会文件的重大意义、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鲜明提出了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是一份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宣言书。11月19日,刘云山在中央宣讲团动员会上指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今天的专题分五个大问题讲授,重点回答两个怎么看怎么办:一是对过去的改革怎么看,注重的是价值判断,对不对,行不行;二是今后的改革怎么办,探求的是路径选择,改什么,怎么改。这两个基本问题,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三中全会《决定》其实就是回答这两个问题。第一个大问题,讲一下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与启示。列宁经过一句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只有深刻地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决定》的第一条,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历程,总结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果。第二个大问题,讲一下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推进改革的高度自觉。依据刘云山在中央党校传达三中全会精2神的讲话,从四个方面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现实要求。机遇和挑战总在复杂的形势中交织,勇气和担当总在伟大的变革中彰显。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伟大征程。第三个大问题,讲一下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从六个方面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开关的主要任务,习近平在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真正把全会精神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第四个大问题,讲一下三中全会的六大亮点与三大关系,《决定》共16个部分,60条,300多次改革举措,有许多新提法、新观点,其最为突出者有六大亮点,彩虹往往与风雨相伴随,在劈波斩浪35年之后,改革如何全面深化,《决定》给予了明确回答。第五个大问题,讲一下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这场社会变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一、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与启示《决定》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到现在,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启动阶段(1978年12月—1982年8月)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启动阶段。视频影片之一:北京雪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邓小平讲话同期声: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3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的,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978年12月18日,首都北京瑞雪飞扬。这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召开。历史记住了这个日子,这个日子创造了历史。这个雪白的日子,注定成为中国历史又一个崭新的开端。(从《旗帜》转)1.历史的回顾。这个阶段主要是两大实践:一是拨乱反正,二是改革开放起步。其中影响最深远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改革开放的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此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心已定,为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有影片)视频影片之二:邓小平在日本访问,乘坐新干线,中央工作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九七六年文革结束,在乍暖还寒的时候,中国在思考着一个严峻的命题:中国向何处去!为了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仅1978年这一年,共有十二位国家领导人先后访问了欧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七十四岁的邓小平,更是接连出访了七个国家,创造了他一生中一年内出访国家最多的记录。当邓小平乘坐上日本新干线特快列车,时速达到210公里的时候,他和同行的记者有了一段著名的对话。记者:怎么样,乘新干线以后有什么想法?邓小平:就感觉到快,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中央工作会议的原定议题是讨论农业和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问题。但代表把焦点都集中到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中国当时最大的问题上。他们纷纷敞开思想,会期不得不再延长,以至原定半个月的会议,一直开了三十六天。十一月十四日,邓小平带着他一路出访的新鲜感受,回到了北京。在会议的闭幕发言上,邓小平向全体会议人员讲出了他一路的思考。4邓小平说:“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这篇后来被命名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成为了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从新影记录片《情系人民》转)第二,拨乱反正的完成。拨乱反正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平反冤假错案,二是调整社会关系。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历史决议是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的标志。第三,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开办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启动阶段的重要成果是农村改革取得突破和建立经济特区。视频影片之三:安徽凤阳小岗村(从新影记录片《情系人民》转)在安徽凤阳的小岗村,21位农民用红红的指印表达出了中国农民勤劳致富的梦想。这份特殊的契约,记录了一个特殊的历程。小岗人以要吃饱饭这个简单的愿望改写了历史,中国农村出现了伟大变革。视频影片之四:经济特区建立始未广东非变不可是有道理的,因为广东是离资本主义世界最近的地方。因为毗邻港澳,广东多年以来饱受偷渡之苦。尤其是在深圳特区所在地的宝安县,偷渡现象更严重。那里有个沙头角,沙头角就是中英街,对面那边就是新界,这边是我们的地方。到那里以后呢,那边一片繁华的样子,我们这边冷冷清清。很多人都跑到那边去,有的跑去不回来。还有游水偷渡,从海里边游水。蛇口工业区在建码头的时候,挖海一次挖出了四百具尸体。偷渡的人游到半海给浪冲死了,尸体慢慢冲到海边来了。据统计,建国后的大规模偷渡事件一共有3次,其中1979年5月,7万多群众强冲边防,跑出800人,这在当时成了严重的政治事件。港英当局也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而回想当初,这些不顾死活,拼了命也要逃离故土的人们,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生计。这边我是天天当5农民收入很少,到那边我们可以当工人,收入比较多。那边什么东西都有得卖,可以提前回来建房子,可以改善家庭生活。是我们自己留不住人家,人家觉得没有生存的问题才跑得么。所以,边境稳定不了。后来,小平同志也讲得很清楚了,这不是部队的问题,而是政策的问题。一边是对群众偷渡成潮的忧虑,一边是领导干部出国考察取经回来的欣喜。在内外双重压力的带动下,广东穷则思变。此时巧逢1978年的12月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4月17日,邓小平会见习仲勋,听取了他要想在广东利用侨胞和外商资金,建立贸易合作区,一举超过香港的构想。小平同志说,你要什么啊?习老开始说,你给点配套资金吧。小平说,要钱中央没有,你自己去杀开一条血路来!他回来后,马上进行传达,广东的特殊政策、领富措施,试办特区是习老要来的。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批广东和福建两省委的报告指出,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先走一步,把经济搞上去,这个文件后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50号文件。1984年元旦刚过,一个新的消息传来,除了出国一直坐镇北京的邓小平,突然决定到南方看看。此时,对深圳的指责正沸沸扬扬,特区饱受争议之苦。1月24日,邓小平抵达深圳。下午3点半,在深圳新园6栋二楼会议室,深圳市委书记梁湘,向邓小平、王震和杨尚昆汇报了特区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开始听汇报没多说,当然,他刚来的时候说过,创建建立经济特区是我的主张,办的怎么样,我要来看一看。开始说了这个话。但是,在参观过程中,听汇报,比较问一问一些事以外,没有表态,不表态。这个过程,当时国贸还没建好,国际商业大厦22层,参观到那里看了。第二轮到渔民村,他一看36户都是小洋房,过去的房子变成养猪养鸡。渔民村看的时候,他就问梁湘同志,如果我们全国达到这样的水平,恐怕要100年。后来,梁湘同志回答不用,不用那么长时间,50年就可以了吧。后来小平同志说,看在你梁湘同志的面上75年。6邓小平视察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的经济特区政策是正确的。”这句话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深圳的发展和经验,不但有发展,还有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段话对全国来说,混乱那么多年的思想,也是一锤定音。(从《改革开放30周年》第3、5集转)2.历史的启示。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的原因和经验很多,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强调:第一,解决历史问题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和技巧。平反冤假错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通过第二个历史决议,本质上都是调整党内关系和社会关系,使全党能够团结一致向前看。第二,改革开放需要各方面的良性互动。一种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互动。改革开放是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进行的,而改革开放的实践又不断丰富和深化着这一思想路线的内涵。另一种是上下之间的互动。没有中央正确的决策,群众的首创精神将无以发挥;而没有群众的首创精神,中央将难以形成正确的决策。(二)改革开放全面展开阶段(1982年9月—1992年1月)在“文革”遗留的历史问题基本解决的情况下,十二大开创性地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改革开放全面展开。1.历史的回顾。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全面改革纲领和理论的形成。1984年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概念,作出经济体制改革决定,实际上是全面改革的纲领。第二,政治风波的发生与平息。1989年“六·四”政治风波是十年改革积累矛盾的总爆发,是中国改革第一次遇到的系统性危机。由于采取了果断措施,这场风波迅速平息了。(六·四风波图片投影)相关链接之一:站在历史的岔路口该何去何从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改革开放35年来,经济总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积累到一个临界点,使得某些激进主张开始萌动。如果不尽快重启改革议程,纾缓社会矛盾,“六四”风波就可能会重演,危及7甚至中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历史有情更无情。2.历史的启示。改革开放走向深入并克服80年代末出现的危机,主要原因与经验有两条:第一,选择了正确的改革战略。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本身,就意味着我国的改革是从经济体制方面着手。我国渐进式改革同前苏联从政治方面着手、经济上采取“休克疗法”带来灾难性相比,明显优势是能够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间的关系。第二,充分发挥领导者作用。我们有邓小平作为总设计师。“文革”后一大批被打倒的老干部复出,他们的反思对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联、东欧等国家改革失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的官僚制度已不能产生真正有能力的领导。动画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从优酷网上下载)(三)改革开放的系统推进阶段(1992年1月—2002年11月)这是在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后,改革开放进入系统和有序推进的重要阶段。1.历史的回顾。第一,确定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