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岳麓版必修II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潍坊四中孟君一、指导思想我依据“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历史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四前四后”原则。即“学生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练习在前、讲解在后,活动在前、结论在后”,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历史必修Ⅱ第二章第10课,本节课紧紧围绕课标概述了三个问题:一是中国传统经济的逐步解体;二是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三是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这三个问题前后相继,互为因果。清晰地揭示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但本节课中新概念较多,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点拨、释疑、深化。并根据学生探究情况,把散乱的知识点串成线,汇成面。成为完整的知识体系。2.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历史基础知识已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且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对近代经济生活有较强的认知兴趣。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在设计教学时,我结合多媒体课件中丰富动感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设置相应情景,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的能力。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四、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去认识历史现象,以及透过现象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兴办近代工业的一些企业家的事迹,感受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五、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难点: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六、教学手段、方法借助计算机,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与竞争方式开展教学。七、教学过程:设计六大环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温故知新情景导入(二)明确课标认识重点(三)探究合作落实课标通过课件展示复习问题:1、概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最深远的历史影响2、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什么?3、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爆发?通过课件展示本节课程标准与重难点,让学生学习有明确的目标,这一环节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第一:通过课件出示探究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探究点一:中国传统经济的逐步解体;探究点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探究点三:民族工业的兴起与艰难发展。第二: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老师在小组间询问情况。第三:在学生展示完讨论成果后,解难、释疑、深化。学生分小组,以抢答的形式回答屏幕所出示的问题。并通过问题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思考、听讲、明确课标第一: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讨论学案上列出的探究题。第二: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并由其它组的同学修正、补充。第三:观察、思考、总结、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第四:积极踊跃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在小组之间展开加分竞争。第五:分析、归纳老师通过设计相应的复习题,让学生回顾上节所学内容,同时,借助这些问题在旧知识与新知识搭起一座桥梁,通过设置相应情景,导入新课。在学习新课之前,明确展示课标,让学生首先知道这节课应该学什么、重难点是什么,明确学习目标后,为课堂学习定下方向。依据“自主、合作、优质、高效”四个原则,通过设置相应情景加以实施。第一,自主。提前下发预习学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分组加分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大胆发言。第二,合作。我以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为两个出发点。以小组3(四)课堂小结串珠成帘(五)回扣课标有效检查(六)反馈训练拓展延伸第四:以图示的形式把每一个探究点的知识点成线、成面。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五:设置问题情景,以提问的形式对探究后的问题有效巩固。1.有效巩固: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与影响分别是什么?2.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军用企业与民用企业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3.民族工业产生的和发展的原因,发展缓慢的原因?第一:通过课件展示本节知识结构图,引领学生深化知识理解,构建知识体系。第二:设置总结性的问题进行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重新展示本节课标,设计相应问题检查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情况设计反馈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所讲知识点,并能与老师一起画出结构图。听讲、思考、总结、归纳积极回答相应问题。检查自己本节课的掌握情况。积极作答为单位探究、讨论、展示。老师引领、点拨、释疑、定向,深化理解。第三,优质。坚持“四前四后”,即:学生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练习在前、讲解在后,活动在前、结论在后。第四,高效。每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后,立即设置总结性的问题,当堂提问,及时有效巩固;全部探究点学习完后,通过设置反馈练习,当堂检查学生整课的学习效果,并根据暴露出的问题,及时修正。学习完本课的知识点后,我把所有涉及到的知识点,设计成知识网络图,展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总结提高、拓展延伸。通过回扣课标帮助学生检查自己所爱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效果。并布置课后作业,为下节课学习作准备。4板书设计探究点一:中国传统经济的解体探究点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时间口号类型主要代表企业共同点不同点19世纪60年代自强军用企业(封建性质)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1采用大机器生产2维护清政府统治1是否面向市场2是否带有资本主义色彩19世纪70年代求富民用企业(资本主义色彩)开平煤矿八、教学评价本节课紧紧围绕“自主合作,优质高效”原则,通过六大环节,,知识脉络清楚。以小组合作竞争的形式,评选出了优胜小组与课堂明星。同时对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鼓励与表扬,充分体现出了我校倡导的信心教育,在每一堂课上,让学生积极参加,展现自我风采。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鸦片战争外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萌芽夭折探究点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民族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出现: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艰难发展初步发展:19世纪末进一步发展:20世纪初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西方列强的压制封建政府的敲诈勒索5九、教学反思课堂是落实教学改革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出台后,我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确立了基本的教学框架。下面我以《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实践为例,反思一下关于本节课的教学。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一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问题意识强。上课后,我首先通过设计相应的复习题,让学生回顾上节所学内容,同时,借助这些问题在旧知识与新知识搭起一座桥梁,先后提出三个问题:概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最深远的历史影响?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爆发?学生回答踊跃。同时在每讲完一个知识点我都以提问的形式对探究后的问题有效巩固。如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与影响分别是什么?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军用企业与民用企业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民族工业产生的和发展的原因,发展缓慢的原因?总之,通过设置相应情景,充分说明:同学们真正地进行了自学并认真进行了思考。最为精彩的的是结合材料与有关史实探究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散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二是导学一体,课件与学案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我大胆探索,与学科组老师一道探究出了基于学案导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自主学习模式。课堂教学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取决于学案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否贴近教学实际。为此,我们在备课过程中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安排了三个板块:一个版块是自主学习板块,让学生通过课下的自学梳理本课的基本知识线索;另一个板块是合作探究板块;再就是巩固反馈板块。通过三段材料设计相应的探究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成正确的结论。实践证明:新学案既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了总体上的把握,又突破了难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课堂达标率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度优。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增强同学们的目标意识,我们除在学案中设计了三维目标外,在导入新课后,还进一步重申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重点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有的放矢的进行,并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动态展示每一项目标,通过问题反馈看,各小组全部达标,进一步说明:只有增强同学们的目标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62.本节课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同学学习主动性不强,不能提前在课下完成预习学案,以致在课堂上较被动。二是课堂参与率还有待提高。尽管大多数同学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了,但每组总会有一两个同学不太积极,只是享受其他同学的劳动成果。三是合作学习的技巧还需进一步训练。表现为:有的同学不会倾听,把握不住重点;有的同学展示时的仪态还需进一步规范。3.今后努力的方向一是课前与课后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谈话,进一步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历史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对个别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力争使每个同学都清楚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三是完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重视过程方法评价以激励为主,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四是进一步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不断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