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经济(财政)学:原理与模型》第7章公共支出结构分析第7.2节购买支出构成分析从内容上看,购买性支出主要包括: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支出、文化支出、环境保护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等。本节仅就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教育支出和基础设施投资支出等项目进行经济分析。7.2.1国防支出国防支出(DefenseExpenditure),是指保卫国家安全所需的支2出,其核心内容是军费,包括军事人员经费、军事装备经费和军事设施经费。国防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所以它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只能由公共部门来提供。实际上,国防支出还有外溢性,即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经济增长。美国学者贝涅特(E.Benoit)曾对44个发展中国家1950—1965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1其实,贝涅特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足为怪,因为任何一个国家,最先进的技术总是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那些尖端技术本身也来自于军事领域,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慢慢地应用于非军事领域。核裂变技术最先用于制造原子弹,然后才用于发电,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然而,国防支出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合理安排。那么,怎样确定合理的国防支出规模呢?从经济学角度看,存在三种分析方法:1Benoit,E.,1978,“GrowthandDefenseinDevelopingCountries.”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26(2),271-80.3(1)总量结构分析总量结构分析的基本工具,就是著名的“黄油”与“大炮”转换曲线。如图7.1所示,纵、横轴分别代表“黄油”与“大炮”,即民用品与军用品,与转换曲线相切的无差异曲线有三条,它们分别代表着和平、冷战和战争这样三种状态下的资源配置结果。在和平时期,人们倾向(偏好)于多生产民用品少生产军用品,故国防支出规模由PE点在横轴上的截距所决定;在冷战时期,由于存在对抗和军备竞赛,人们的偏好有所变化,均衡点也随之移到CE,由此决定的国防支出规模会超过和平时期;在战争时期,为了国家的安全,人们宁愿多生产军用品而少生产民用品,故均衡点继续往右下方移动即HE,由此决定的国防支出规模会超过冷战时期。4图7.1“黄油”与“大炮”转换曲线(2)边际(效用)分析国防支出的边际效用分析可通过下面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表7.1所示,从发射100枚导弹到发射500枚导弹,其总收益为破坏敌方目标96个(假设敌方全部目标为100个),但每增加发射100枚导弹的边际收益却是递减的。表7.1导弹收益表导弹数破坏目标后的总收益破坏目标后的边际收益100505020075253008712400936500963CEO军用品PE民用品和平热战HE冷战5这样,当发射400枚导弹,已破坏了93个目标之后,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发射100枚导弹去破坏3个目标,必须慎重考虑。很显然,发射400枚导弹,破坏敌方93个目标是最佳选择。因为发射300枚导弹,敌方未被破坏的目标还有10%以上,仍然构成很大的威胁;但是再发射100枚导弹,破坏3个目标的成本太大。(3)博弈论分析按照博弈论分析,国防支出规模并不是单方面决定的结果,还取决于敌对国国防支出的规模以及对本国国防支出规模所作出的反应。如表7.2所示,当甲国选择裁军(削减国防支出),乙国却选择扩军(增加国防支出),这时均衡并不存在。表7.2甲、乙两国的博弈乙国裁军乙国扩军甲国裁军↓↓甲国扩军↑↑因为甲国会担心失去战略优势而重新选择扩军,结果真正的均衡将出现在两国都选择在扩军上。同样,当乙国选择裁军(削减国防支出),甲国选择扩军(增加国防支出),这时均衡也不存在,真正的均衡仍将出现在两国都选择在扩军上。要使两国国防支出减少,只能在6非敌对状态下,这时两国才都有可能选择在裁军(削减国防支出)上。在实际生活中,确定合理的国防支出规模必须考虑到许多因素,如基本的防务需要,军事装备技术水平,兵役制度选择,本国的国际地位,面临的国际形势,等等。以兵役制度为例,兵役制度通常有义务兵制与雇佣兵制两种,前者是政府依据兵役法强迫符合条件的公民在规定的时间内服役,政府给军人的薪水低于这种劳动的“市场价格”;后者是政府按一定的条件招考、录用军人,报考者是自愿的,政府给军人的薪水等于这种劳动的“市场价格”。义务兵制可以大量节省国防支出。不过,从经济学上看,义务兵制违背公平原则,因为政府没有按“市场价格”支付薪水,其差额相当于政府对服役者征收的税,由于这种税仅仅对服役者征收,非服役者可因上学、就职等原因而获得豁免,所以是不公平的。雇佣兵制按“市场价格”支付薪水,当然会增加国防支出。但是,雇佣兵制符合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原则,而且给应征者以自愿报考的机会,所以比较公平。77.2.2行政管理支出行政管理支出(AdministrativeExpenditure),是指保障各级政权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的费用,包括:立法支出、行政支出、司法支出、检察支出、安全支出和外交支出等。行政管理支出的作用在于,它的消耗可以提供“公共秩序”这样一种公共产品。为什么要有“公共秩序”?这要从国家的起源说起。国家起源问题在西方学术界争论已久,如:有的学者认为,国家起源于剽悍的游牧民族对本分的农民的征服;有的学者却认为,最早的国家出自大规模农业灌溉工程对特殊管理集团的需要;也有学者认为,国家发端于人多地少的谷地地区部落之间为抢夺土地而发动的相互征战;还有学者认为,国家的基础本是民众对将领和勇士们的拥戴。2总之,历史上的国家总是与暴力、战争、欺诈和压迫等相联系。2参见奥本海默《论国家》(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4年;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R.L.Carnerio,1970,ATheoryoftheState,Science,21;H.Spence,1967,TheEvolutionofSociety,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8然而,人们又不得不承认:文明的历史与国家的演进分不开,专制的政体会逐渐演变成民主的政体,即便是靠刀剑上台的统治者也会提供公共秩序,这又是为什么呢?一些经济学家从经济人角度作出了解释,认为国家的作用在于提供稳定的秩序和产权保护。他们设想有一个简单的两人社会,一人为强者,另一人为弱者。一种情况是,强者借助于武力剥夺弱者生产的一切产品,也即强者具有完全的“剩余索取权”(ResidualClaim)。3这种情形会使全社会的福利水平下降,因为弱者缺乏生产的积极性。另一种情况是,强者与弱者达成一种协议,强者只从弱者那里拿走固定比例的产品,这样,可使全社会的福利水平提高,因为弱者生产得越多,他自己获得的也越多。这样就有生产的激励,弱者有生产的积极性,也会给强者带来更多的收入。虽说弱者仍处于被剥夺的地位,但协议的签订却使双方都能从中获利。把这一例子扩展到众人社会后,强者的联盟便可贴上“政府”的标签,弱者们便成为公民。3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9政府与公民之间仍可达成协议,即政府通过暴力威胁确立统治权并承担起保护公民财产与人身安全的责任,公民同意由政府按确定的规则征税。尽管政府处于统治地位,但它同样面临来自潜在政府的以选举、革命和战争为手段的竞争。为防止潜在政府产生并取代自己,现在的政府必须通过暴力手段建立起一种公共秩序,这种秩序既能维护自己的统治,又能保护公民的产权。此外,政府还要对公民灌输有利于自己的观念,使公民认同现在的政府并主动与政府合作而不是反叛,意识形态(Ideology)就是起着这样一种作用。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①政府职能范围。这是一个直接和主要的因素。政府职能范围决定着行政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多少。中外历史经验表明,行政管理支出的膨胀,与行政管理机构的臃肿有密切的关系。合理的政府职能范围就为合理的行政管理支出奠定了基础。②经费使用标准。小政府也可能花大钱,控制行政管理支出不能单靠精简机构和人员,还必须控制经费使用标准。10从最终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包括工程经费、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三个部分:工程经费主要是建造办公大楼的经费;公用经费主要是各级政权机构的办公费、水电费、通讯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及修缮费等;人员经费主要是工作人员的薪水、津贴、补贴和其他福利性开支。对工程预算的控制手段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对人员经费的控制应实行严格而规范的公务员制度。7.2.3教育支出教育支出(EducationExpenditure),是政府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支出。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是一种混合产品,受教育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就为将来找到一份较好的职业,获得较高的收入,拥有较多的晋升机会奠定基础。然而,从实践看,各国公共部门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却起主导作11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效应。(公认的)经济理论和实践证明,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教育是技术进步的基础。(!!!)教育使公民明辨是非且获得一技之长,从而有助于减少犯罪。教育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这又有助于减少行政管理的成本。教育使公民文化程度提高,生育子女的机会成本增加,从而降低人口需求。虽说教育也有一定的负外部效应,如提高犯罪技能等,但是一般而言,教育的正外部效应大于负外部效应。②教育能缩小贫富差距。如果教育服务完全由私人部门提供,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就会因为家庭出身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在学费昂贵的情况下,富人有较强的支付能力供其子女上学,穷人的子女即使天智聪颖也会被拒之于校门之外。公共部门提供教育服务,就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相同的受教育机会,从而在源头上为消除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创造条件。③教育资本市场不尽完善。这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对于家庭来说,用于教育方面的开支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因为12将来会有高额的回报。如果低收人家庭无力支付学费,照理说可向私人金融部门贷款。问题是人力资本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的资本市场,在这个市场中,金融部门与借款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人力资本投资究竟有没有回报或者回报率有多高,事先是难以确定的,因而私人金融部门不愿轻易发放贷款。公共部门提供教育服务,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公共部门安排教育支出,至少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1)对私立学校补助这种补助的对象不是学生本人而是私立学校,公共部门企图通过补助降低私立学校向学生收取的学费标准,多出于扶持私立高等学校的需要。如图7.2所示,纵、横轴分别表示对其他产品的消费和对教育的消费,AB为预算约束线。在学费补助之前,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I相切,个人对教育的消费为OD;学费补助之后,学费标准降低,个人的预算线外移成为AC,与另一条无差异曲线I相切,个人对教育的消费为DO,增加了DD。13图7.2对私立学校补助后个人教育消费的变化(2)对低收入家庭补助这种补助的对象是低收入的家庭,公共部门企图通过补助提高低收人家庭对教育消费的支付能力。如图7.3所示,收入补助之后,预算线由AB外移到CF,无差异曲线由I变为I,个人用于教育消费和其他产品的消费同时增加,其中教育消费由OD增加到DO,增加了DD。可见,对低收人家庭补助方式具有明显的收入效应,补助对象可将这种补助款用于购买其他产品,因此这种方式难以保证家庭增加对教育的消费。EOBA产品其他'DC'E'ID教育I14图7.3对低收入家庭补助后个人教育消费的变化(3)对学生本人补助对学生本人补助有两种具体的做法:一是给学生发放免费入学卡;二是拨款兴办学校提供免费教育。这种方式的意图在于普及义务教育。如图7.4所示,对学生本人补助之后,预算线由AB外移到ACF,其中AC部分即为补助数额,由于AC等于BF,说明补助款全部用于教育消费,因为补助以后,无差异曲线由I变为I,个人教育消费由OD增加到DO,而DD又等于BF。'IEOBA其他产品'DC'EFD教育I15相比之下,给学生发放免费入学卡的做法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