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DVT常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严重者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1病因和危险因素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DVT多见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晚期肿瘤或有明显家族史的患者。2临床表现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患肢伸直,足突然背屈时,引起小腿深部肌肉疼痛;压迫小腿后方引起局部疼痛。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股白肿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痛,皮肤苍白,伴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股青肿表现为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泡,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是下肢DVT最严重的情况,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DVT慢性期可发生PTS。主要症状是下肢肿胀、疼痛,体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病和溃疡。PTS发生率为20%~50%.3诊断DVT不能仅凭临床表现作出诊断,还需要辅助检查加以证实。1.1辅助检查3.1.1血浆D-二聚体测定诊断急性DVT的敏感性较高(>99%),>500μg/L(ELISA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1.2多普勒超声检查灵敏度、准确性均较高,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3.1.3螺旋CT静脉成像准确性较高,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静脉情况。3.1.4MRI静脉成像能准确显示髂、股、腘静脉血栓。3.1.5静脉造影准确性高3.2临床可能性评估和诊断流程4治疗4.1早期治疗4.1.1抗凝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有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从而减轻症状、降低PE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是,单纯抗凝不能有效消除血栓、降低PTS发生率。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Ⅱa因子抑制剂、Ⅹa因子抑制剂等。⑴普通肝素:治疗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使用时必须监测凝血功能。一般采用静脉持续给药。起始剂量为80~100U/kg静脉推注,之后以10~20U/kg·h静脉泵入,以后每4~6小时根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再作调整。普通肝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HIT),在使用的第3~6天应复查血小板计数。⑵低子肝素:使用时大多数患者无需监测凝血功能。临床按体质量给药,每次100U/kg,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肾功能不全者慎用。⑶直接Ⅱa因子抑制剂(如阿加曲班)⑷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磺达肝癸钠)⑸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是长期抗凝治疗的主要药物。治疗首日常与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联合使用,建议剂量2.5~6.0mg/d,2~3天后开始测定INR,当INR稳定在2.0~3.0并持续24小时后停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继续华法林治疗。⑹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治疗剂量个体差异小,无需监测凝血功能,单药治疗急性DVT与其标准治疗(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合用)疗效相当。推荐:急性期DVT,建议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在INR达标且稳定24小时后,停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也可以选用直接(或间接)Ⅹa因子抑制剂。高度怀疑DVT者,如无抗凝禁忌证,在等待检查结果期间可行抗凝治疗,根据确诊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抗凝。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使用普通肝素。4.1.2溶栓治疗⑴溶栓药物尿激酶最为常用,对急性期血栓起效快,溶栓效果好,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一般首次剂量为4000U/kg,30分钟内静脉推注;维持剂量为60万~120万U/d,持续48~72小时,必要时持续5~7天。重组链激酶溶栓效果较好,但过敏反应多,出血发生率高。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可重复使用。⑵溶栓方法:包括导管接触性溶栓和系统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具有一定的优势,能提高血栓的溶解率,降低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生率,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系统溶栓的血栓溶解率较导管接触性溶栓低,但对早期DVT有一定效果,在部分患者能保留深静脉瓣功能,减少PTS发生。溶栓过程中须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G)HE凝血酶时间(TT)。推荐:对于急性期(发病后14天内)中央型或混合型DVT,在全身情况好、预期生存期≥1年、出血风险较小的前提下,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如不具备导管溶栓的条件,可行系统溶栓。4.1.3手术取栓是消除血栓的有效方法。常用Fogarty导管经股静脉取出髂静脉血栓,用挤压驱栓或顺行取栓清除股腘静脉血栓。推荐:出现股青肿时,应手术取栓。对于发病7天以内的中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全身情况良好,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也可行手术取栓4.1.4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处理推荐:成功行导管溶栓或切开取栓后,造影发现髂静脉狭窄≥50%,建议首选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术,必要时采用外科手术解除髂静脉阻塞。4.1.5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下腔静脉滤器可以预防和减少PE的发生,长期置入导致的下腔静脉阻塞和较高的深静脉血栓复发率等并发症亦逐渐引起关注。推荐:对多数DVT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下腔静脉滤器;对于有抗凝治疗禁忌证或有并发症,或在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仍发生PE者,建议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下列情况可以考虑置入下腔静脉滤器:⑴髂、股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漂浮血栓;⑵急性DVT,拟行导管溶栓或手术取栓等血栓清除术者;⑶具有PE高危险因素的患者行腹部、盆腔或下肢手术。4.2长期治疗DVT患者需长期抗凝等治疗以防止血栓蔓延和/或血栓复发。4.2.1抗凝治疗⑴抗凝的药物及强度推荐:如果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过程中应使INR维持在2.0~3.0,需定期监测。⑵抗凝的疗程推荐:对于继发于一过性危险因素的初发DVT患者,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3个月;危险因素不明的初发DVT患者,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6~12个月或更长;伴有癌症并首次发生的DVT,应用低分子肝素3~6个月后,长期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对于反复发病的DVT患者和易栓症患者,建议长期抗凝,但需定期进行风险效益评估。4.2.2其他治疗⑴静脉血管活性药物:如黄酮类、七叶皂甙类等。前者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后者具有抗炎、减少渗出、增加静脉血管张力、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壁等作用。⑵物理治疗:包括加压弹力袜和间歇气压治疗(又称循环驱动治疗)。两者均可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淤血和水肿,是预防DVT发生和复发的重要措施。推荐:对于慢性期患者,建议服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并长期使用弹力袜;有条件者,可使用肢体循环促进装置辅助治疗。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