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6—57页,自主练习1、2题教学目标:1.掌握利用比例尺、图上距离两个已知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2.体会比例尺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从实际生活入手,设未知数求实际距离时注意单位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教学难点:进一步认识比例尺。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刻度尺、地图一张。学生准备:刻度尺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一)创情板题示标导学1.创设情境,板书例题(1)教师引导: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例尺?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尺?学生自由回答。(2)教师引导: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比例尺”?引导学生举例预设:如地图上……教师继续引导:你能说一说比例尺前项、后项的倍数关系和比例尺的实际含义吗?2预设1:比例尺的前项是图上距离,后项是实际距离。预设2: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3)师课件出示教材56页的信息窗2,:学生观看大屏幕,师提问:从屏幕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预设1:汽车的速度100千米∕小时,比例尺:1:8000000.预设2:济南与青岛间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预设3: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预设4: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教师引导:同学们从图中发现并获得不少信息,提出不少问题。这节课我们利用比例尺,可以解决诸如“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这样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师板书: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情景,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能发现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引导: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利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实际距离。2.体会比例尺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3.出示自学指导教师引导:目标明确了,有没有信心达到?学生:有师: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需要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面请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56—57页的内容,重点看图和人物对话部分。边看书边动笔完成相关题目,思考:(1)济南到青岛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怎样求实际距离?求实际距离的方法有哪些?(2)求实际距离时需要注意哪些?(3)怎样解决雏鹰少年足球队从济南到达青岛时所用的时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上标记。6分钟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收获与遇到的困惑。师指名读自学指导(二)看一看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师目光巡视每一个学生)【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依据自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能有的放矢的进行避免盲目性,进而产生了强烈的实现自我的愿望。并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调查教师引导: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把手放下。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请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并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发言情况。3.全班汇报(1)教师引导: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组的意见。学生想法一:我量出济南到青岛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4距离我们是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用列比例的方法求出来的。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解:设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是x厘米。x4=80000001x=48000000x=3200000032000000厘米=320千米320÷100=3.2(小时)答:大约需要3.2小时。质疑1:为什么实际距离设成厘米呢?生释疑:比例尺是一个比,而比的前项、后项单位统一才能化简,图上距离的单位是厘米,所以实际距离设成厘米。质疑2:为什么实际距离是32000000厘米又要化成千米呢?生释疑:因为雏鹰少年足球队从济南到青岛的速度是每小时行100千米,速度要与路程的单位相对应。质疑3:用比例的方法来求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还可怎样求呢?生释疑:解:设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是x千米。4厘米=0.00004千米x00004.0=80000001x=0.00004×8000000320x=320320÷100=3.2(小时)答:大约需要3.2小时。质疑4:为什么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又可以设成千米呢?生释疑:可以设成千米的,只要将图上距离的单位化成与实际距离单位相统一就可以。质疑5:你发现了什么?生释疑:我发现用解比例方法求实际距离设成什么单位都可以,但只要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名称一致就可以。5学生想法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那么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质疑1:怎样写求实际距离的关系式?生释疑: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但比例尺不能写成一般比的形式,要写成分数比的形式。质疑2:实际距离该如何列式计算呢?释疑:4÷80000001=32000000(厘米),32000000厘米=320(千米),320÷100=3.2(小时)。质疑3:用算术方法如何列综合算式?生释疑:4÷80000001÷100000÷100=4×8000000÷100000÷100=32000000÷100000÷100=320÷100=3.2(小时)质疑4:用算术方法还可怎样解?生释疑:4×8000000=32000000(厘米)=320(千米)320÷100=3.2(小时)学生想法三: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既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又可以用算术方法来解答,但要注意单位的统一,自主选择解题方法。师质疑:如果没有特别的要求你愿意选择什么方法呢?生释疑:我会直接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来列算式解答。师质疑:用算术方法来求实际距离要注意什么?生释疑:列出算式后求出的结果再化成较高级的单位。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师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再进行总结:(1)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用比例的方法求实际距离,但要注意单位名称的统一。(2)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三者的关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来列出算式,结果要化成所要求的单位名称。【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探究多种方法,使学生在解题时放开思路,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灵活解答。多样化的算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独特的思6路可以张扬学生个性,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算法的优化。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大家交流,发挥了学生独特的思维和灵感,将学生的学习、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领域、新的层次。】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教师引导: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而且还找出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用列比例的方法来求解,但实际距离要解设成与图上距离相一致的单位名称。教师点拨:说得很好,不仅总结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而且总结出求实际距离时的注意事项。预设2:求实际距离也可以用算术方法来求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得到的单位再化成与问题相一致的单位名称,既可以分步,又可以列综合算式。预设3:我发现不管是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比例求解,还是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三者之间用算术方法(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来求解,但要注意单位名称要一致就可以。。。。。。。。教师点拨:确实是,大家总结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并且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方法多样,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师点拨:谁能详细地说一说。生说师总结: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来列比例求实际距离,设句的实际距离单位须与图上距离相一致;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用算术方法求实际距离,最终的实际距离的单位名称要化成与问题要求相一致的单位。【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组织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不仅得以巩固,而且得以运用。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解题思路,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四、巩固运用,拓展提高7(一)考一考教师引导: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题目)1.判断:(1)5厘米:8千米=1:160()(2)比例尺不是一种尺子而是一个比。()(3)比例尺是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4)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5)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课件出示课本第57页自主练习第1题:按1:100的比例尺作出的比萨斜塔模型,高为54.5厘米。比萨斜塔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3.课件出示课本第57页自主练习第2题:(1)在这幅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米,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2)王涛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厘米,实际距离是()米。(3)如果王涛每分钟走50米,从家到超市需要走()分钟。(4)根据上面的示意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8指三名“学困生”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做书上。教师台下巡视,收集典型错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议一议1.更正(1)观察。做完的同学认真看黑板上同学做的和你是否一样。(2)纠错。和黑板上的板演不一样的同学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原题旁边更正,不要擦去原来的)下面的同学如果发现自己错了,在下边要及时改正过来。更正情况如下:1.判断:更正:(1)5厘米:8千米=1:160(√)(×)(2)比例尺不是一种尺子而是一个比。(√)(3)比例尺是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4)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5)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设计意图:通过这组基本练习,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有关比例尺的计算方法与注意事项。】2.(1)解:设比萨斜塔的实际高度是x米。x5.54=1001x=54505450厘米=54.5米。答:比萨斜塔的实际高度是54.5米。(2)54.5÷1001=5450(米)更正:(1)解:设比萨斜塔的实际高度是x厘米。x5.54=1001x=54505450厘米=54.5米。答:比萨斜塔的实际高度是54.5米。9(2)54.5÷1001÷100=54.5(米)答:比萨斜塔的实际高度是54.5米。【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析、判断,找到解题方法,并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计算,为学生顺利解决比例尺知识奠定基础。】3.(1)在这幅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米,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1000)。(2)王涛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际距离是(200)米。(3)如果王涛每分钟走50米,从家到超市需要走(4)分钟。(4)根据上面的示意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如:王涛从家到火车站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更正:(1)在这幅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米,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10000)。2.议一议。师:到底做得怎么样呢?下面咱们来评议一下。(1)师:请看第1题。同意板演同学做对的请举手?(生不举手,师划×)同意更正对的请举手?(学生举手,师划√)师追问1:错、错在哪儿?生:5厘米:8千米=1:160单位化错了,8千米=800000厘米。5厘米:8千米=5厘米:800000厘米=1:160000师追问2: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是怎样的?生答。5厘米:8千米=5厘米:800000厘米=1:160000。【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提供了生活化素材,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服务。】(2)师:请看第2题同意板演同学做对的请举手?(生不举手,师划×)同意更正对的请举手?(生举手,师划√)师追问3:板演同学错在哪儿?10生:错在设句“设比萨斜塔的实际高度是x米。”。师追问4:应该怎么更正?生答:设句应该是“设比萨斜塔的实际高度是x厘米。”。【设计意图:此题既结合生活化素材,难度有点大,目的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