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第1页共4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第11、12章机械振动机械波单元测试121.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s和9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如图所示).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在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s开始振动,则()A.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B.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C.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D.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解析:地震波竖直向上传播时,从振源传过来的纵波激起振子P的振动,且波传过来所需的时间tP=sv纵;从振源传过来的横波激起振子H的振动,且波传过来所需的时间tH=sv横;由于v横<v纵,可知tP<tH,所以P先振动.又Δt=tH-tP=5s,可知s≈36km,故选A.答案:A2.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x=0与x=1cm的两点的振动图象分别如图中实线与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得出()A.波长一定是4cmB.波的周期一定是4sC.波的振幅一定是2cmD.波的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解析:由图象可知波的周期T=4s,振幅A=2cm,两点起振的时间间隔Δt=nT+14T,即Δx=(n+14)λ解得:λ=44n+1,v=λT=14n+1m/s.答案:BC3.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的a、b两点相距4.42m.图中实、虚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平衡位置在a、b两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从图示可知()A.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10HzB.此列波的波长一定是0.1mC.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34m/sD.a点一定比b点距波源近解析:由图象可知:T=0.1s,f=1T=10Hz,A正确.若波从a到b,t=0.03s+nT(n=0,1,2,…),由v=st=4.420.03+0.1nm/s=44210n+3m/s(n=0,1,2,…);当n=1时,v=34m/s,C正确.由于波的传播方向未确定及波的多解性,所以B、D错误.答案:AC4.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机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幅有关B.横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C.在波传播方向上的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就是波的传播速度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第2页共4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D.单位时间内经过媒质中一点的完全波的个数就是这列简谐波的频率解析: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幅无关,A错误.机械波的波速与介质有关,则B正确.波传播过程中质点的振动速度不同于波的传播速度,两者无任何关系,则C错误.单位时间内经过某一个质点的完全波的个数即是该质点全振动的次数,等于振动的频率即简谐波的频率,所以D正确.答案:BD5.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象,图乙为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从此时刻起()A.经过0.35s时,质点Q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P距平衡位置的距离B.经过0.25s时,质点Q的加速度大于质点P的加速度C.经过0.15s,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mD.经过0.1s时,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甲乙解析:由图乙知P点在t=0时刻向下振动,可得简谐波向右传播.t1=0.35s=134T时刻,P点处于波峰,Q点的位移为0~-0.2m之间的某值,A正确;t2=0.25s=114T时刻,P点处于波谷,加速度最大,故B错误;经过t3=0.15s=34T时,波向正方向传播了s3=34λ=3m,故C正确;t4=0.1s=12T时刻,Q点的位移为正,速度方向为y轴负方向,D错误.答案:AC6.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周期为0.50s.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都相等的各质元依次为P1、P2、P3……已知P1和P2之间的距离为20cm,P2和P3之间的距离为80cm,则P1的振动传到P2所需的时间为()A.0.50sB.0.13sC.0.10sD.0.20s解析:由题意知,P1和P3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即λ=100cm,可求出波速v=200cm/s,因此P1的振动传到P2所需的时间t=20200s=0.10s.答案:C7.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振幅为A.t=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此时,平衡位置在x=0.15m处的质元位于y=A处.该波的波长可能等于()A.0.60mB.0.20mC.0.12mD.0.086m解析:因为波沿正方向传播,且x=0处质点经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运动,故此时波形图为正弦函数图像,则x=0.15m=(n+14)λ,当n=0时,λ=0.60m,A项正确;当n=1时,λ=0.12m,C项正确;当n≥3时,λ≤0.066m,B、D项错.答案:AC8.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向b传播,相距10.5m的a、b两处的质点振动图象如图中a、b所示,则()A.该波的振幅可能是20cmB.该波的波长可能是8.4mC.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5m/sD.该波由a传播到b可能历时7s解析:题目中给出了两个质点的振动图象,从图中直接可以看出振动的振幅为10cm,周期为4s,A错误,因为波是沿着a向b传播,所以从振动形式可以看出,b比a至少晚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第3页共4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振动34个周期,满足t=(n+34)T=4n+3s,(n=0,1,2…),再利用v=λT=st,可得B、C错,D正确.答案:D9.光滑的水平面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m2的两木块,下面的木块与一系度系数为k的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已知两木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为使这两个木块组成的系统像一个整体一样地振动,系统的最大振幅为()A.fkB.2fkC.3fkD.4fk解析:当两木块之间的静摩擦力达最大值f时,系统的振幅最大,设为A.对上面的木块有:最大加速度a=fm2对系统有:kA=32ma可解得:A=3fk.答案:C10.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3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a=2.5m,xb=5.5m,则()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B.t=T4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C.t=3T4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解析:由图可得出此波的波长为4m,t=0时刻x=3m处的质点向上振动,可得该波向左传播.将整个波形图向左平移1.5m时,a质点到达波峰,此时b质点正好在平衡位置,与t=0时刻平衡位置在7m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故a质点到达波峰时,b质点正在平衡位置并向上振动,A错误;将图象整体向左平移1m,即波传播T4时,a的振动状态与t=0时刻平衡位置在3.5m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即处在平衡位置上方并向y轴正方向运动,B错误;将图线整体向左平移3m,即波传播3T4时,b的振动状态与t=0时刻平衡位置在8.5m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即处在平衡位置上方并向y轴负方向运动,C正确;只有平衡位置相距波长整数倍的质点才可能速度、位移都相同(而且总是相同).D错误.答案:C11.一列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质点N的振幅是m,振动周期为s,图乙表示质点(从质点K、L、M、N中选填)的振动图象.该波的波速为m/s.甲乙解析:从甲、乙图可得出此波的波长λ=2.0m,周期T=4s,振幅A=0.8m;乙图中显示t=0时刻该质点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甲图波形中,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则L质点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第4页共4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正在平衡位置且向上振动,波速v=λT=0.5m/s.答案:0.84L0.512.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L,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测得6组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个点,坐标如图所示.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g=.请你判断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相比,将.(填“偏大”、“偏小”或“相同”)解析:设A、B的摆线长为LA和LB,摆线到重心的距离为L′,所以A、B的两处的摆长分别为LA+L′和LB+L′.根据周期公式T=2πlg得:l=gT24π2,则LA+L′=gT2A4π2LB+L′=gT2B4π2得:LB-LA=g(T2B-T2A)4π2g=4π2(LB-LA)T2B-T2A从式子中可以看出,最终的结果与重心的位置无关,所以不影响g值的测量.答案:4π2(LB-LA)T2B-T2A相同13.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a.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b.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lc.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释放小球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得到周期T=tne.用公式g=4π2lT2计算重力加速度按上述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填“偏大”、“相同”或“偏小”)(2)已知单摆在任意摆角θ时的周期公式可近似为T′=T0[1+asin2(θ2)],式中T0为摆角趋近于0°时的周期,a为常数.为了用图象法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则图象中的横轴表示.解析:单摆摆长为摆线长度与小球半径之和,因该同学将摆线长度代入公式计算,所得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于实际值;为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量单摆在任意摆角θ时的周期T,根据公式与图象的函数关系式可推导得到摆角θ=0时横轴的截距为T0.答案:(1)偏小(2)T′(或t、n)、θ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