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毛概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党的()明确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A.八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坚持()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坚持()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坚持()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7.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应以()为重点。A.提高效率B.改善民生C.发展民主D.繁荣文化8.()是民族振兴的基石。A.教育B.收入分配C.就业D.社会保障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A.政策B.中国共产党C.制度D.干部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作用是()。A.物质基础B.政治保证C.精神支撑D.社会条件1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B.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D.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12.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A.发展经济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加强思想文化建设D.加强社会管理13.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A.自主创业B.社会保障C.教育D.公平1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A.促进社会经济增长B.保障人民基本生活C.实现充分就业D.实现共同富裕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关系不包括()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社会的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D.自然与自然的关系16.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要求?()A.广覆盖B.可持续C.高水平D.保基本17.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B.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举措C.是完成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D.是缓和社会矛盾的权宜之计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是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与深化,这三大规律不包括()A.市场机制与价值规律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C.共产党执政规律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19.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应坚持()的方针。①劳动者自主择业②市场调节就业③政府促进就业④多渠道扩大就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0.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以下措施表述最完整的是()①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必须优化教育结构③必须推进教育改革创新④必须坚持教育公益性质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④21.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下措施表述最完整的是()①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②必须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③必须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④必须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A.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坚实基础②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④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条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3.我国古人()曾经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社会状态。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24.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提高“两个比重”,这“两个比重”是指()①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③提高要素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5.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A.重要B.本质C.一般D.根本26.党的()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A.十六大B.十六届四中全会C.十六届六中全会D.十七大27.党的()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A.十六大B.十六届四中全会C.十六届六中全会D.十七大28.党的()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A.十六大B.十六届四中全会C.十六届六中全会D.十七大29.我国历史上()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的思想。A.孔子B.荀子C.墨子D.孟子二、多选题1.和谐社会就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B.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C.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E.没有矛盾的社会2.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A.国家之间的对立和差别B.城乡之间的对立和差别C.阶级之间的对立和差别D.地区之间的对立和差别E.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要建立的社会管理格局是()。A.党委领导B.政府主导C.政府负责D.社会协同E.公众参与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C.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D.坚持科学发展E.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5.加快推进以民生建设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A.教育B.就业C.收入分配D.医疗卫生E.社会管理、社会保障6.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必须()。A.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B.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C.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D.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E.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7.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必须()。A.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B.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C.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D.要取缔非法收入E.规范垄断行业收入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A.相互包含B.相互独立C.相互分离D.相互制约E.相辅相成9.建设和谐社会,诚信友爱是指()。A.实现公平正义、共同富裕B.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C.全国兴旺发达、繁荣昌盛D.全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E.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C.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E.我国的经济实力11.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和()的社会。A.公平正义B.诚实友爱C.充满活力D.安定有序理E.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三、判断题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建设一个无差别无矛盾的社会。()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3.党的十六大把“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作为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4.促进以就业带动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6.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十分健全。()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9.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应坚持治疗为主。()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者是矛盾的。()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科学发展。()12.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是为了满足人们更高层次和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要。()四、简答题1.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简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4.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5.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何重要意义?五、论述题1.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论述深化深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措施。第十一章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2.A3.B4.C5.D6.D7.B8.A9.B10.D11.A12.C13.C14.B15.D16.C17.D18.A19.B20.A21.D22.C23.B24.C25.B26.A27.B28.C29.C二、多选题1.ABCD2.BCE3.ACDE4.ABCDE5.ABCDE6.BCD7.ABCDE8.AE9.BE10.AB11、ABCDE三、判断题1.×2.√3.×4.×5.×6.×7.√8.√9.×10.×11.×12.√四、简答题1.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答:(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应做到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2.简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答:(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许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3.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答:(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2)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切实的政治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而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社会气氛,形成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保证社会处于既有活力又有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4.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答:(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5.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何重要意义?答:(1)有利于更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2)有利于更全面地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3)有利于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五、论述题1.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答:理论意义:(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