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建筑的艺术特征[摘要]混凝土作为现代最主要的建筑材料被广泛的运用,它非凡的技术表现力成就了不少经典留世的建筑。本文将从结构、空间、材质、色彩等方面粗略介绍混凝土的建筑艺术特征。[关键词]混凝土;技术表现;艺术特征混凝土具有坚固、经济、结构性能好、可塑性强、防水性能好和适合工业化生产等优点,具有很强的结构和材质表现力,作为一种大众型的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建筑物理特性得到广泛的运用。混凝土被普遍运用的同时,也被认为是一种单调和冷漠的建筑材料,但如果能很好地把设计与施工结合起来,混凝土也可成为一种丰富多彩的材料。1混凝土的类型和特点1.1混凝土的组成与分类混凝土是由无机胶凝材料(如石灰、石膏、水泥等)和水或有机胶凝材料(如沥青、树脂等)的胶状物,与集料按一定比例配合、搅拌,并在一定温湿条件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按集料分类,混凝土可分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轻集料混凝土、大孔混凝土、细颗粒混凝土等五种类型。1.2混凝土的特点混凝土在运用中体现出以下几大特点:(1)可塑性极强,可通过模板成型,制成各种形状及尺寸的构件或构筑物。(2)价格较低,取材简易,施工建造方便。其建筑物理性能有类似石材的特点,强度高,结构耐久性比较好,结构建成后维护费较低。(3)抗拉强度较低,需要与抗拉强度高的钢筋配合来改善抗裂性。(4)自重较大,需采用轻骨料来减轻自重,需一定硬化时间,施工期长。(5)热工性能较好。2混凝土结构的艺术特征建筑的美学特征需符合实用、坚固和美观三个原则,只有把建筑的实用和审美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具有好的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建筑作品。而建筑美的形式有赖于建筑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和潜在规律去实现,这也是材料力学特征规律的合理表现,建筑的“美”就是这种逻辑关系的统一。而混凝土所具有的自重大、可塑性强的特点,也使其在结构、形体、空间、材质及色彩方面具有非凡的艺术表现力。2.1混凝土的结构美混凝土的建筑表现,首先是以结构体系出现的,其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和生命力成为建筑表现的核心部分。结构设计与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结构本身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对建筑的艺术审美。混凝土以具有类似石材的形象结构表现,把这种石材力度和厚重感的特点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并在其中关注着材料的生命力。这点使得混凝土的结构表现更增添了有别于其他材质的敦实和稳重。巴西利亚大教堂16根抛物线状的混凝土支柱支撑起教堂的穹顶,支柱间用大块的彩色玻璃相接,远远望去如同皇冠,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的典范。罗马小体育宫把建筑形式、结构形式和施工技术精巧地结合起来,堪称是工程力学和体育建筑的典范和精品。穹顶通过拱肋把力转移到“Y”型构件的支点上,理性地表达建筑的结构形式,重复和虚实对比手法的运用,使整个穹顶显得十分轻盈,空间结构与建筑形式完美统一。2.2混凝土的形体美混凝土建筑出色的物理力学性能,粗犷沉稳的材料外表,以几何方法所设计出的几何体块,体现了一种合乎理性的力学逻辑关系。而混凝土在形成过程中的可塑性,以及在凝固后可实现的高强硬度,也使它完全可以建造出任意曲面形体的建筑,充分激发建筑师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创造出有别于传统建筑材料的艺术形式。混凝土在塑造建筑造型的体量感方面,更是显得技高一筹。混凝土的可塑性使得建筑表面能够形成连续自由的整体造型,这让建筑形象的塑造有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和余地。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通过同样相似的几何形式和体量感,合理地分割建筑的平面布局,并通过不同的连廊实现了内部的协调和沟通。形体被规则的划分,简洁而整体,具有很强的现代主义抽象风格。规则的理性体量以及内敛的建筑气质,表现出稳重而不失亲切,并且在平面功能和形体的协调上达到完美的统一。法国的廊香教堂采用倾斜的弧形墙面及自由的曲面顶部,以一种非常规理性的形体塑造建筑形象。充满抽象意念的非几何建筑形体,不同雕塑感体块的组合,让人无尽地遐想。宗教建筑应有的“神秘”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特定的宗教氛围。通过形体的表现,给予人们进入教堂前强烈的心理暗示,混凝土所塑造出的形体艺术效果让人印象深刻。悉尼歌剧院屋顶覆盖着成千上万片白瓷砖,形若洁白的蚌壳,宛如出海的风帆,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如一只巨大且具有异国情调的鸟,它优美的形体与周边环境的融合,让人感染。这个反潮流的设计,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如何支撑这个不规则的屋顶,并保证其坚固和耐久性,整个建筑艺术特征的实现,关键取决于建筑材料本身的性能和结构形式所能达到的极限。摒弃传统的薄壳体系,采用创新的预应力“Y”型、“T”型钢筋混凝土肋骨拼接的三角瓣壳体体系,使草图上的优美形体变成了现实。混凝土建筑一改以往传统印象中厚重粗犷的形象,以轻盈舒展的全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合理的结构美学使得建筑壳顶结构轮廓线也表现得如此的优美和轻松。肯尼迪国际机场航空站楼,整个建筑屋顶由相接的四块钢筋混凝土壳体以及空隙处的玻璃天窗构成了连续的曲面空间。其中的建筑构件以及构件围合的空间几乎找不出方整的几何形体,连续的室内空间形式摆脱了过去单调的空间形式。而建筑外形宛如亟待振翅高飞的大鸟,具有很强的动势,体现出机场建筑的特征。在这里,混凝土材料非凡的形体塑造力与高超的施工技术居功至伟。2.3混凝土的空间美结构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空间的营造,空间的形成受结构的限制也是显而易见的。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使人们对空间的物质以及精神上的要求与时俱增。在现代技术的条件下,混凝土实现大空间的技术上已经接近于极限,这时人们对混凝土建筑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精神要求。而混凝土结构的粗壮与厚重,再加上材质本身的冷色调,常常会使人感到混凝土空间的冰冷和缺乏人情味。在混凝土建筑中引入自然的光元素和水元素,可以大大弱化其自身的冰冷厚重感,实现亲切的人文关怀。在其天生所具有的肃穆感外,还营造出温馨和谐的空间。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高技术含量的施工技术支持下,经由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混凝土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上。建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问题,也不是空间的营造,建筑应被视作是对场地的一种紧密而灵活的控制,同时又保持与环境清晰的关联。廊香教堂南面由大小不一的外向内扩张的开口形式,并以彩色玻璃镶嵌,将彩色的光线以近乎投射的方式射入室内,不均匀的光线分布达成塑造空间特殊气氛的效果。姬路市儿童博物馆坐落在一座被绿色覆盖的小山丘和一处开阔的湖面之间。透过一个与自然结合的水池和活动广场,丰富了混凝土建筑周边的语言。水池的跌落,视觉与触觉的感受,将孩子们吸引到这里。混凝土空间的冷峻因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建筑与自然的结合产生了亲切感。大阪市光的教堂面积仅110m2,平面纯粹,空间上呈简洁的箱形。内部空间极富宗教意义,透出一种静谧的美。光线从圣坛后混凝土墙体的十字架开口倾泻进来,光线柔和,经墙体的漫反射之后产生一种肃穆的气氛。场所的寂静,墙体衬托着光影的魅力,单纯地被用于制造光和单色的素面。而光的弥散又使得混凝土失去了原本雕塑般的实体感和重量感。光的元素,使得建筑的冷空间得到了释放和软化。人们感受的精神体验,归于空间的沉静,冰冷的混凝土墙体仿佛不复存在。2.4混凝土的材质美混凝土空间形态以及氛围的形成,材料本身材质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混凝土半流体状态施工到最后硬化的制作工艺,在制作的过程通过不同的模板制作出不同感觉的混凝土饰面。而混凝土材质表现的关键,是由板材的表面所决定的。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的具体利用转移到材料本身所拥有的柔软感、刚硬感、温暖感、冷漠感等对人感官及精神的影响和刺激上,并以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所拥有的与生俱来的装饰性特征来表达建筑的情感。无论是粗犷的粗面混凝土,还是精细的清水混凝土,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的变化,由此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蕴含着粗犷大气或是婉约内敛,表达了极具成效的艺术效果。混凝土的材质表现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保留施工中粗糙的处理痕迹,使混凝土建筑有类似于石材粗犷的自然外表,这样既可表现建筑的力度感和硬朗的建筑风格,又能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十分融洽的相处。“粗野主义”的美学理论,即使用粗壮的沉重的混凝土,对建好的混凝土建筑外表不加任何处理,保留原本施工中存在毛糙、沉重与粗野感的形式。建筑的性格是粗犷的,这种对材料原生状态的追求,符合自然界石材的特征,能与自然产生对话;同时,“粗野”的外表与某些建筑细部的精心设计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这是一种对传统美学的冲击。(2)混凝土也可通过精细光滑的表面,在与自然界光影以及其他自然元素的交互过程中,弱化混凝土建筑的冷漠和生硬,体现出一种人文的情怀,也表现出人类对高技术的美感的孜孜追求。混凝土对环境反应最高级的审美就是自然。细面清水混凝土以现浇的混凝土的自然表面作为饰面,要求平滑、精细以及耐久。这种混凝土建筑一次浇注成型,对建筑外墙不做任何装饰,只是简单地进行外墙的必要透明保护剂处理,自然的表面效果就是其要表达的重点。在现代高水平的施工技术下,制作出来的细面混凝土以裸露的肌理为基调,表面光滑平整,色泽均匀统一,简约美观。既表现了精致的技术水平,又充分展现出水泥本身特有的原始和朴素的一面。清水混凝土墙面非常讲究细部,色彩较浅较柔和。在划分墙面上,2m×1m或1.8m×0.9m为一块,每块留有6个直径45mm的小圆孔。这些细部处理,使原本大块面单一的建筑墙面建立了人的尺度,改善了混凝土的冷漠感。清水混凝土外墙朴实无华、自然沉稳,具有与生俱来的厚重与清雅,如老僧入定般的纯粹素净。人们喜欢用“菊花与剑”来形容日本人的双重性格,日本的清水混凝土建筑则正是代表这种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的综合体。原本厚重、表面粗糙的清水混凝土,转化成一种细腻精致的纹理,以一种绵密、近乎均质的质感来呈现,精确筑造的混凝土结构,精准而纯粹。(3)通过模板的处理,能在预计施工的混凝土饰面上达到一种拓印的效果,可以使混凝土摆脱以往单调刻板的面貌,使整个建筑的空间也由此变得生动和充满人情味。混凝土建筑本身无论是材质还是色彩,都是比较单调的,在立面上做一些拓印的处理可以使建筑的内外形象以及空间环境大为改善。在一个连续的纯色混凝土廊道中,混凝土预制的“耶稣受难像”使得传统宗教建筑的艺术内涵有所体现和延伸。而在马赛公寓外部,符合模数的人形图像以及其他一些对自然的抽象元素也增添了混凝土建筑的趣味性。建筑被当成一个艺术品去精心设计和推敲,完美诠释混凝土的雕塑感。(4)对已成型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再加工处理,以达到不同的纹路肌理,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丰富的光影变化,丰富了建筑的语言和表达。2.5混凝土的色彩美表现材料自身的色彩是混凝土饰面的精神所在。相比其他建筑材料,混凝土材料在色彩上蕴含着更加丰富的可能性,极微妙的变化以及光影影响下产生的效果令人叹为观止。混凝土饰面的色彩大体分为两大类:彩色类和灰色类。彩色类水泥一般采用白水泥,是在混凝土上加颜料添加剂,调成各种色彩丰富的混凝土;灰色类主要依据水泥的种类、骨料的种类和色调调配出从浅到深的层次不同的灰色调、层次丰富的灰色。加上其本身丰富的纹理、质感,使混凝土饰面能与其他建筑材料相协调。(1)拉美建筑师利用混凝土材料的鲜艳色彩表现民族传统特色。拉丁美洲地处热带地区,其潮湿炎热的气候特征使得木材、金属等建筑材料极易腐烂,钢筋混凝土成为当地主要的现代建筑材料。拉美地区民族性格热情奔放,喜好鲜明的建筑色彩,其传统建筑就经常应用火山熔岩等色彩丰富的材料。墨西哥建筑师大胆探索民族特色,采用当地色彩斑斓的天然材料添加到水泥中,常见的各种彩色的墙并非用现代化学材料而是运用墨西哥本地自然成分染料上色的,常年不会褪色。这种处理方法既增强视觉和美感,又取得了色彩和谐。衬托着灿烂的阳光和明朗的天空,显得分外动人。而室内色彩鲜艳,富有感染力,墙面粗糙质朴且质感分明。(2)日本建筑师利用灰色调混凝土表现传统建筑文化。对于建筑师来说,材料是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与日本的传统文化相符,混凝土灰色调与日本传统建筑的色调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反映了日本传统精神。材料本性体现了一种生活中的安详、宁静,与日本传统数寄屋所蕴含的日本传统生活不谋而合。2.6混凝土与其他材料组合混凝土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