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明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文科班必修二学案GMSZLISHI201603221第12、13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3、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第一部分自主学习一.形体修饰——断发易服原因表现特点服饰①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的传入)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平等思想的影响。(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政府政策、法令的推动(清政府、民国政府)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中山装与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受西式服装传入的影响,但仍保留传统的民族特色,呈中西合璧的趋势。“断发”和不缠足运动辛亥革命后,结辫陋习革除;但缠足陋习屡禁不止。“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二.休闲娱乐——报刊电影概况影响报刊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传播时事、娱乐生活、普及科学、开阔视野电影1905年,京剧短片《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起步。三.礼仪习俗——移风易俗原因社会习俗演变表现特点(1)西式礼仪的传入。(2)民主共和精神的影响。(3)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的推动。礼仪见面礼:跪拜、作揖——鞠躬、握手称谓:“大人”、“老爷”——先生、君由受封建礼教束缚,陈腐、刻板变为彰显平等、自由文明精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恋爱自由集中于通商口岸,内地及农村几乎没有变化。变化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新旧杂陈。葬礼厚葬——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高明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文科班必修二学案GMSZLISHI201603222四、交通、通讯工具类别项目发展历程影响交通铁路1、1881年,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引起争论;2、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落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促进信息交流、开阔人们视野、加快生活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水运诞生的标志: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_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1918年中国航空事业起步。通讯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电报1877年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自办电报开端。五.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1.外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根本原因)2.政治:政府改革和进步政治运动的推动3.经济: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4.思想: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六.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1.由通商口岸开始,逐渐向内地发展2.各地间存在严重不平衡3.中国社会生活虽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知识点拨]1.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朝并不支持缠足,多次下令废除缠足。3.报刊、影视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主要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4.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5.近代新式交通之所以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主要是因为它直接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从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接触了更多的新事物,间接导致了小农意识淡化,代之以开放、文明的观念。第二部分自学检测1、《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高明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文科班必修二学案GMSZLISHI201603223C.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2、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之后的“剪辫易服”,对头发苛求的背后是复杂而隐晦的历史流动。影响近代国人头发命运的因素有①政治统治②反清斗争③西学东渐④民族政策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民国社交礼仪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体现了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1913年章太炎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该广告反映出中国社会A.传统的道德观念被抛弃B.西方道德观念占据主导地位C.新旧社会风俗并行于世D.出现了男女平等的发展趋向5、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武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A、报纸B、电影C、组织工人运动D、发动民众起义6、“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铁路运输B.航运C.航空D.电报通讯7、1876年《申报》:“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8、近代中国内陆仍然使用竹排或牛羊皮筏子运输载客,而不用轮船,造成这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的影响程度不同B、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同C、地理环境不同D、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9、清末打油诗:“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反映了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10、1869年《教会新报》:“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例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当时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旧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11.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12.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放映的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第三部分合作探究高明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文科班必修二学案GMSZLISHI2016032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物资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还数十年前,人皆结发也,至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民风也,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废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天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材料二我们剪辫的最后目的,应该大家联合起来等到全体的中国人都可以剪辫子时才把辫剪掉。若是一个一个地把发辫剪下,是不相宜的。这种愚昧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必须等全体的中国人决心把它剪掉,或者至少要有一个大多数,使全世界都知道才行。并且这种发辫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侮辱中一种,我们应该立刻把许多侮辱去掉。——《孙中山年谱长册》请回答:(1)请概括材料一康有为主张“断发”的理由(不得摘抄原文)不利中外邦交不利机器化生产不利行军作战不美观不卫生外国人会笑话我们中国(2)孙中山为什么主张“剪辫”?是民主革命的需要是推翻清朝的象征是摆脱民族耻辱、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行为(3)试分析康有为与孙中山主张的相同点。都认为断发剪辫不是一般的移风易俗,而是关系到民族自尊心和国家的振兴。第四部分:课后反思1、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新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后复习,构建本课知识结构。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