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学习心得及基于浙江的调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儿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新思路。那么,什么是混合所有制?《决定》中提出的混合所有制具有什么新的涵义?中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是什么?以及我浙江省混合所有制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一般来说,混合所有制是指不同的所有者或性质不同的所有权相结合或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所有制形式。所有制的性质或形态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宏观上说,所有制指整个社会经济的所有制性质和结构。例如,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国经济目前在总体上就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微观上说,所有制指微观经济组织即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和结构。从企业所有制的发展史来看,最初出现的是单一的个人或家庭所有制,这是一种典型的私有制。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在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量出现股份公司,在所有制上它是一种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不同于私人资本和私人企业,股份资本是一种“社会资本”,股份公司是一种“社会企业”。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明确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股份公司作为改革目标。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绝大多数通过改制都采取了股份公司的形式,其中一批国有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同时,一大批私营企业也相继成为上市公司。因而从总体上来看,除一些中小企业和全部微小企业(严格来说个体户还不是企业)仍然是典型的私有制企业之外,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具有混合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那么,《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其特殊的涵义是什么呢?要正确理解这个问题,必须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的实际状况来分析。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是由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来驱动的。所以,十八大报告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但是,众所周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得恶劣。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由于规模、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制约,其发展变得尤为艰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人认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由于垄断而形成的挤压,只有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进而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才能获得发展。这种主张当然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一方面,国有企业在某些方面确实还存在不应有的垄断现象,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从总体上来说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在新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是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如何真正进一步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新课题。正是在上述大背景下,《决定》提出了通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以及“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具体方式和思路。可见,《决定》提出的混合所有制主要是指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劳动者之间的融合,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并且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与以往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分开理解和对待的思路、与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绝对对立起来的观点相比,《决定》的这一改革思路无疑具有创新性,是一种改革的“新思路”。同时,在我国近些年的经济实践中,事实上已经存在不少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合作与混合发展的成功案例,《决定》提出的改革新思路旨在使这些成功经验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与运用。正如《决定》明确指出的那样,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目的和意义在于实现“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和“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具体而言,从国有企业角度看,通过适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进一步实现股权多元化,使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从非公有制经济角度看,通过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实现非公有制企业的股权多元化和治理结构现代化,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个途径,非公有制企业可以进入过去无力或无法进入的某些经营领域,扩大企业经营和发展空间。总之,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双赢,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和目标所在。作为市场大省的浙江,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外资经济规模的形成和个私经济的迅猛发展都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联营经济等混合所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共同推动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浙江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浙江经济充满活力的源泉。展望未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明确阐述为我国所有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有效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必将继续推动浙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我省的国有和集体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94.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浙江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混合所有制经济开始产生并迅速发展,其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初步发展阶段。1980年浙江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浙港合资西湖藤器企业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外资开始进入浙江,混合所有制经济由此起步。之后的10多年,外资流量逐步增加,合资、合作企业由1980年的2个增加到1990年的264个,年均增长63%。在股份制发展方面,上个世纪80年代前期,围绕放权让利,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层层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之后,我省温州、台州相继出现了股份合作制企业,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股份合作制的发祥地。在总结温台地区发展股份合作制经验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浙江开始进行股份制试点,到1990年末,全省已有股份制试点企业100余家,其中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14家。浙江混合所有制经济由此步入正轨发展轨道。总体分析,这一时期外资引进逐步增加,而相对应的股份制等企业才刚刚起步,所以说,1978年至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外资的引进是我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后期的加快发展阶段。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我省在贯彻国家有关规范股份制试点精神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浙江的所有制改革开始进入制度创新的新阶段。这期间,对中小型企业,主要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引进外资合资合作、企业兼并、联合、出售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制僵化、发展弱化”的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改组、改造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多元投资主体构成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到1998年底,全省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制的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已达到67.5%,与此同时积极稳妥地在全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到1998年,我省乡镇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改制面达到90%以上。1998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浙江内资混合经济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315%。在股份制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我省引进外资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大批中外合资合作项目、与港澳台合资合作项目不断成长。1992—1998年期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24亿美元,为1978—1991年的11.3倍。1998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浙江外资混合经济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13.1%。从这部分分析可以看到,这一阶段股份制经济推动混合经济发展的特征明显,外商投资经济继续成为浙江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三阶段:20世纪9O年代中后期至今的深化完善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省进一步加大了对量大面广的国有、城镇集体中小企业改革的力度,鼓励国有、城镇集体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制改造、兼并等多种形式进行改制,同时着力引导企业在制度创新上深入改革,将符合《公司法》条件的企业设立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我省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的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另外1998年根据中央精神,我省制定了《浙江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1998—2000)规划》,经过努力,到2000年,我省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率先实现了中央提出的“三年两目标”,至2005年,基本完成了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率先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2005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浙江内资混合经济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9%,比1998年提高27.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外资引进方面,尽管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利用外资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从1999年以后,在一系列加大利用外资力度政策的引导下,利用外资出现了恢复性增长。1999—2000年,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分别为16.6%和1.5%。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加入WTO,全省外资合同金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呈现稳健增长的态势,2001—2005年两指标年均增长分别为43.3%和41.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2005年浙江外资混合经济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6%,比1998年提高4.5个百分点。可以说,这如今这一阶段的浙江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强大动力而不断稳健发展的。浙江混合所有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1.浙江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位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轻快增长。在2004年全省企业增加的营业收入19822亿元中,有9o%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创造的。2.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优化了劳动力资源配置,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也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的就业问题。在我省混合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制约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因素不容忽视。一是市场准入问题。目前混合所有制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在石油、电信、烟草、金融、保险、电力、广播电视等基本由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行业和领域,现行政策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进入政策上仍有严格的限制。二是金融支持问题。对我省已经发展起来的大型混合所有制企业,受到国家、省、市的重视,各方面已得到公平对待甚至是优待。但对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讲,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还是资金短缺,缺乏通畅的融资渠道。我国几大商业银行中缺少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完备体系,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都不健全,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体系也不完善。20多年发展的实践证明,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我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同所有制的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到发展混合经济、再到鼓励和支持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每一步所有制的改革都同时伴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正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才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创新、竞争的大潮中呈现出勃勃生机,推动浙江经济蓬勃发展。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只有继续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我省经济才能形成持续快速增长的长久动力。以上就是我学习混合所有制的思考心得以及基于浙江省发展状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