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知识梳理1.铁路交通史观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列举中国铁路发展的进程。2..中国近代化交通事业发展步履维艰,以近代水运、空运史实为例说明。3.说明近代中国邮政通讯事业的发展历程。5.中国近代交通通讯业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意义。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影响①抵制了列强的侵略,鼓舞了中国人民爱国救亡的斗志,增强了民族自信心。②推动贸易发展和市场开辟的进程,促进了社会和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④转变了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⑤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1.《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A.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2.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3.维新运动期间,一位英国人到中国来。此时,他能够①到北京观看中国人拍的电影②到重庆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上海阅读《时务报》④到广州吃西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①商品价格日渐下降②市场上洋货流行③思想观念逐步解放④生活习惯日趋文明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6.历史照片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是再现历史、认识历史的宝贵资料。右图所示为20世纪初拍摄的上海3路电车的照片,下列有关这幅照片的说法,最合理的是A.该交通工具可能购自国外B.该照片可能拍摄于1906年C.该电车上已经可以收听广播节目D.电车导致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革7.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电车188969845449110000019261460000034591943764172922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①交通工具的种类有增有减②交通工具日趋近代化交通通讯的变化③公共交通有所发展④旧的交通工具销声匿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10.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11.(2010四川文综)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江南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据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等)材料二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3分)分析其积极意义。(4分)答案(一)知识梳理1.铁路交通史观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列举中国铁路发展的进程。①1881年,中国人自建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通车。②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紫光阁”建成。③19世纪90年代以来,对修铁路的反对已消失。④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⑤到1911年,中国半数以上的铁路有外国修筑并控制。⑥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2..中国近代化交通事业发展步履维艰,以近代水运、空运史实为例说明。水运:1.诞生: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2.发展: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始终在列强的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航空:1.起步: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1918年。同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先后拟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2.发展:1918年后的10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解放前夕,中国航空公司共拥有70架飞机,航线总里程近8万千米。近代以来发展缓慢的原因: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②政局动荡,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无法走上正轨。③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说明近代中国邮政通讯事业的发展历程。(一)邮政:(1)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2)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3)后来清政府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4)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5)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6)数年后,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被撤销。(二)电讯: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短短数年,电报线遍及各省,民用电报事业也普遍开展。2.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电报电讯事业发展缓慢,30年代情况发生变化。5.中国近代交通通讯业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意义。①抵制了列强的侵略,鼓舞了中国人民爱国救亡的斗志,增强了民族自信心。②推动贸易发展和市场开辟的进程,促进了社会和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④转变了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⑤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1.A2.C3.C4.C5.B6.A7.A8.D9.D10.B11.特点:大多位于交通便利之地;数量众多,分布密集;地位处在城市和乡村之间(3分)。意义:加强城市与乡村的联系;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