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本章要点】·“集体行为”,是指那些在某种社会因素刺激下,许多人脱离或违背社会制度和常规而共同做出的组织性、结构性和秩序性比较差的行为。集体行为包含聚众、群众和公众三种基本形态。·对于什么是社会运动,在社会学中尚有争议。一般来说,它是指一种以集体认同和团结为基础,以非制度性和超制度性手段为主要行动方式,而且组织性比较强、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追求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关于集体行为的形成有多种理论解释,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集体心智理论、循环反应理论、即时规范理论、相对剥夺理论、值数累加理论、群众社会理论等。·社会运动作为一种集体行动方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于社会运动的形成和演变,有集体行为论、资源动员论、框架建构论、政治过程论和马克思主义等多种理论视角。每种理论视角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关切和分析框架。·社会运动对社会发展具有广泛而复杂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包括社会方面的,也包括个体方面的;既有程序和结构方面的,也有观念和文化方面的;既有运动内部的,也有运动外部的。【关键概念】集体行为社会运动聚众群众散众群众癔症人类社会的大量活动都是由多人集体进行的。在这些集体行动中,有一些是制度化的、常规化的,即符合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规范和常规,从而被认为是“正常的”,但也有一些是偏离、脱离、违背甚至试图改造社会常规、规范和主流价值的,因而被认为是“异常的”、“反常的”。这样的集体行动,就是本章将要讨论的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相对于传统社会而言,现代社会中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发生要频繁得多,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影响要深刻得多,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于是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第一节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概念及分类“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作为一个社会学研究领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集体行为,二是社会运动。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方面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分类。一、什么是集体行为“集体行为”(collectivebehavior)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帕克(R.E.Park)于1921年提出来的。不过,帕克所说的“集体行为”,是与“个体行为”相对而言的,泛指一切经由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某种社会共同性的行为,既包括国家行政、大学教育等制度化和组织化程度很高的行为,也包括恐慌、骚乱等制度化和组织化程度很低的行为。帕克认为.社会学本质上是一门关于集体行为的学问,基本任务是研究那些制度化和组织化程度很低的集体行为是如何通过社会互动而走向制度化和组织化,从而形成社会秩序的。因此,集体行为研究的重点不是那些已经制度化和组织化的集体行为,而是那些初级的、制度化和组织化程度比较低的集体行为。在帕克这种观点的影响下,专门研究那些制度化和组织化程度比较低的集体行为,就成为集体行为研究的传统。久而久之,“集体行为”概念的含义也发生变化,不再包括那些已经制度化和组织化的集体行为,而只指那些制度化和组织化程度比较低的集体行为。这样一种“集体行为”概念虽然与帕克最初的理解相去甚远,但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学普遍接受的观念。如果说得更准确一点,所谓“集体行为”,是指那些在某种社会因素刺激下,许多人脱离或违背社会制度和常规而共同做出的组织性、结构性和秩序性比较低的行为。它与“制度化行为”或“常规化行为”相对,而不是与“个体行为”相对。集体行为的组织性、结构性和秩序性较低,主要表现在,它没有确定的可以遵循的行动规则,没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没有明确的指挥结构,也没有确定的组织形态,因此容易受情绪和外部偶然因素的影响,行动的目标和方式反复多变,行动的后果难以预测。由于这些特征,集体行为常常具有潜在的破坏性。重要概念所谓“集体行为”,是指那些在某种社会因素刺激下。许多人脱离或违背社会制度和常规而共同做出的组织性、结构性和秩序性比较低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社会化,人们对特定社会情境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模式会形成比较稳定的、共同的角色期待。这些稳定的、共同的角色期待指引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保证着社会互动的稳定性和有序性。接受稳定的、共同的角色期待指引的行为,就是“制度化行为”或“常规行为”。制度化行为和常规行为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它的可预期性,即一个人可以较为准确地预见到其他人将会如何反应,从而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正是这种可预期性保证了社会互动的稳定性和有序性。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通常是处于陌生环境或紧急情境时,人们不知道彼此间应该抱有什么样的角色期待,从而不知道他人会对自己做出什么反应,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对他人做出什么反应。如果同时陷入这种状态的人很少,尚不至于引起什么社会混乱;如果同时陷入这种状态的人员数量较大,形成了一个“集体”,就会引发这里所说的“集体行为”。由此可见,从根本上说,集体行为是由于现有的社会制度或常规因某种原因失去效用,使社会互动失去指引和方向造成的。由于没有指引和方向,集体行为的组织性、稳定性和秩序性都会比较低,卷入集体行为的人也会表现出平时所没有的一些特征,一个平时温文尔雅的人可能做出殴打、抢掠等骇人的举动,一个平时胆小怯懦的人也可能表现得前所未有的英勇。二、集体行为的基本类型受集体行为现象本身的历史变化、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和学科分化等因素的影响,集体行为所包含的基本类型也在不断变化。在其内容最广泛的时候,集体行为包括四种基本类型:聚众、群众、公众和社会运动。后来随着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对“公众”现象的研究逐渐从社会学的集体行为研究中转移出去,成为新闻传播学专长的领域;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在组织性、稳定性和秩序性方面,社会运动远远高于集体行为,两者有本质区别,因此应该将社会运动视为一种与集体行为相并列的社会现象,而不是将其作为集体行为下属的一个类型。正是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当代社会学通常是将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并列,合称“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经过这样一番历史发展,现在社会学谈到集体行为时,通常只讲两种类型——聚众和群众。不过,为了方便理解,这里先从概念上对聚众、群众、公众和社会运动四种类型进行一个总体比较,然后再着重介绍聚众和群众。由于社会运动与其他三种类型的区别较为明显,且在本章第三节将有专门讨论,因此这里着重比较聚众、群众和公众这三种集体行为类型。聚众、群众和公众的划分是帕克的学生、符号互动论的创立者之一布鲁默(H.Blumer)最先提m的。根据布鲁默的区分,所谓“聚众”(crowd),是指由于共同的关注和兴趣而临时聚集在某个地点的一大群人,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有共同的关注和兴趣;第二,人与人之间在地理位置上邻近,而且存在面对面互动。“群众”(mass),在中国通常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作为集体行为的一种类型,它指的是,虽然有共同的关注和兴趣,却分散在不同地点,相互之间虽然不存在互动(不仅是不存在面对面互动),其行为在时间上和形式上却具有较高一致性的一大群人。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有共同的关注和兴趣;第二,在地理上足够分散,即地理距离远到超出感官所能感受的范围,从而不可能发生面对面互动;第三,不仅没有面对面互动,而且连通过中介因素发生的互动都几乎没有,也就是说,这些人虽然具有相同的关注和兴趣,但并未意识到彼此的存在,其行为也不是针对彼此而发生的;第四,这些人尽管相互没有直接的互动和沟通,却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具有“不约而同”的特征。2011年3月中旬,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之后,受核污染将影响中国的食盐生产、食用碘盐有助于抗核辐射等传言的影响,我国多个城市出现抢购碘盐的风潮,导致多地食盐断货,价格飞涨。卷入这个风潮的人相互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却基于对核泄漏事故的共同判断,不约而同地加人“抢盐”的行列,这就是典型的“群众”行为。“公众”(public),是指在分散在不同地点、不存在面对面互动,却出于对某个话题的共同兴趣和讨论而被吸引到一起的一大群人。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所有人都有着共同的关注和兴趣,这一点与聚众和群众相同。第二,与“群众”一样,公众在地理上也是分散的,不存在面对面互动,这一点将其与“聚众”区别开来。第三,与“群众”不同的是,公众内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有意识的互动,人们都在那里发表意见,甚至会因为意见的不同而分成不同派别,相互攻讦,而群众内部则几乎不存在有意识的互动,更不用说讨论和争论了。不过,公众内部尽管存在着讨论,在这个意义上它比“聚众”和“群众”都要理性一些,但是,一是这种讨论往往是即兴的,没有深入的思考,二是将人们凝聚为一个公众的话题是流动的、易变的,随着话题的转变,公众的构成及意见也在不断转变,就这两点而言,公众的组织性和稳定性都是相当低的。总而言之,聚众、群众和公众的共同点在于:第一,卷入其中的人都有共同的关注和兴趣,正是这个共同的关注和兴趣把在一个个在身体上独立的个体拢到一起,形成一个“集体”。第二,都具有较强的自发性,在其发生过程中,既有的社会规范和常规都在很大程度上被抛弃和打破,组织性、结构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差。将这三种集体行为区分开来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卷入者的地理分布。在聚众中,卷入者在地理上是接近的,而在群众和公众中,卷入者在地理上是分散的。二是卷入者内部的互动状况。在聚众中,卷入者之间存在着直接的面对面互动。在群众中,卷入者几乎没有直接的互动,也几乎没有间接的互动,彼此间没有明确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他们的行为虽然有较强的相似性,但这不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对方的存在而做出针对性反应的结果,而是每个人都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判断而行动,结果却不期然地凑成一个“集体”。而在公众中,卷入者虽然没有直接的面对面互动,但有间接的互动,彼此明确意识到对方的存在并做出有针对性的行为反应。2011年日本核泄漏事件引发我国民众的恐慌心理,出理了“抢盐潮”,你觉得应当势何安抚民众?三、聚众布鲁默把聚众划分为四种类型:偶合聚众、常规聚众、行动聚众、表意聚众,这一分类至今沿用。不过,布鲁默本人对这四种类型的阐述较为简单,后来的研究又在其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充实。(一)偶合聚众与常规聚众根据引起人群聚集的刺激是否在预期之内,可将聚众分为偶合聚众和常规聚众。偶合聚众(casualcrowd)是指由于某种不期然因素的刺激而偶然聚集在同一地点的一大群人。发生事故时围在一起看热闹的人群、路过商店时临时停下来欣赏橱窗表演的人群,就是典型的偶合聚众。偶合聚众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偶然性,这主要表现在引起共同关注和兴趣的刺激因素是不期而至的,卷入其中的人员在聚众的形成过程中完全是消极的、被动的。因此之故,卷入者在其中投入的感情非常少,相互之间的互动也比较微弱,再加上人员不断进进出出,流动性很强,因此偶合聚众内部谈不上什么团结和整合。就像因围观交通事故而形成的偶合聚众,是交通事故引起了他们的共同兴趣,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围观者意料之中的事。看热闹的人彼此素不相识,仅仅因为看热闹这么一点共同兴趣而走到一起。他们看热闹时可能交谈几句,可能一起感叹或起哄,也可能彼此熟视无睹;一些人看到兴趣索然时便悄然离去,而此时却有一些人刚刚到达现场,于是停下来饶有兴趣地观看。偶合聚众是结构性最差的一种聚众,一般对正常社会生活没有什么危害,因此通常不被看作一个社会问题。常规聚众(conventionalcrowd)是因共同关注计划中的某个事件而聚集到同一地点的一大群人。出席演唱会的观众、观看足球赛的球迷等,就是典型的常规聚众。常规聚众的根本特征在于,引发人们共同兴趣的刺激因素是在预期之中的。由于人们在共同兴趣的形成过程中是主动的、积极的,相应地,投入的感情也要充沛一些。由于引起共同关注和兴趣的因素是预期之中的,因此相对来说,常规聚众中的互动比偶合聚众更有章可循,结构性更强,共同行动的潜能也更大。但即便如此,常规聚众的行为仍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拿观看足球赛的球迷来说,足球赛这个引起他们聚集的刺激因素是预期之中的,他们凭票入场、对号入座,有自己热爱的球队。比赛开始后,他们此呼彼应,为自己的球队加油、喝彩,这些互动都有迹可循,在意料之中,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结构性。但是,这个常规聚众可能因现场某个突发因素的刺激而打破常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