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2.下列不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B.碳酸钠+碳酸→碳酸氢钠C.抗毒素中和外毒素D.丙酮酸+水→二氧化碳+[H]+能量3.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解旋酶④二氧化碳⑤唾液淀粉酶⑥甲状腺激素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胰岛素A.②③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⑤⑦D.③⑤⑥⑧⑨4.右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区别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5.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6.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低烧、肌肉酸痛等现象,适当的体温升高有利于机体健康的恢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神经、免疫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B.出现低烧说明内环境稳态已经失调C.感染病毒后出现低烧,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增强D.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乳酸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7.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7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B.体液①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首先通过②进入①④内,再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8.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①②③①B.②①③②C.③①②③D.②③①①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内液B.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C.汗液、尿液、泪液属于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细胞内液,四者均属于体液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它们来源于体液,但已不再存在于细胞内和内环境中,故它们已不属于体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10.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1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5.02.51.5103.36.016.0③1474.01.251.0114.07.51.0④101402.510.3525-47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11.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12.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3/7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二、非选择题13.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________(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2)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患肝炎时,则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如果该图为鼻黏膜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________(填标号)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最终会使________(填标号)的通透性增强,引起鼻黏膜水肿。(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如下图所示,说明: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扩散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CO2扩散方向;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14.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1)实验材料:略。(2)方法步骤: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mL质量分数为0.5%、0.7%、0.9%、1.1%、1.3%的________,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min。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及分析:试管NaCl溶液/%红细胞形态10.5①体积变大,或涨破20.7②__________30.9③__________41.1④体积缩小51.3⑤体积缩小,皱缩相应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讨论①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他的探究结果会__________。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措施?4/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是否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选项比较项目现象Ⅰ现象ⅡA反射弧的完整性不完整完整B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可以不要一定需要C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少多D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多少2.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B、E两处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流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D处时将会使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C处缺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信息D.刺激B处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3.当条件反射建立之后,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可引起同样的反应,这说明()A.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相同B.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可以发生改变的C.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性质是相同的D.无关刺激已经转化为非条件刺激的信号4.将灵敏电位计的两极如下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图中ac=db,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则刺激后电位计指针偏转的情况及b处内表面的电位变化是()A.先左后右,再向右;负→正→负B.先右后左,再向左;正→负→正C.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正→负→正→负→正D.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负→正→负→正→负5.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5/7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C.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D.图乙中的X所示神经纤维为传入神经6.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通道蛋白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7.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有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B.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C.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8.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9.下图是闰绍细胞(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参与调节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抑制自身的活动B.闰绍细胞兴奋时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的兴奋性C.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负反馈调节D.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10.下丘脑存在饱中枢和摄食中枢。现用电刺激某动物下丘脑的某一区域①,该动物表现出拒食行为;刺激下丘脑另一区域②,该动物表现出多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①是摄食中枢,区域②是饱中枢B.如果区域①损毁,将会引起多食和肥胖C.如果区域②损毁,将会引起厌食D.下丘脑是摄食活动的调节中枢11.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课时边听讲边记笔记6/7B.听到老师提问后举手C.某位打瞌睡同学的大腿被同桌用牙签刺了一下后猛的一抖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12.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二、非选择题13.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导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转换过程受阻。(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免疫的应答。14.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________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图中________上的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某种________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上述过程除了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外,还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功能。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溶液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从而进一步证明GABA是一种________性的神经递质。(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