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三国鼎立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教师:段明双一、学习目标: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三国的建立,三国经济概况;2、分析: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3、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二、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教学过程(1)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1、自学课文,完成优加学案课前热身。2、在课文中找出下列内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影响三国的建立政权名称时间创建者都城(今名)魏蜀吴(2)合作探究:1、说一说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2、曹操官渡之战胜利的条件有哪些?3、评一评,你心目中的曹操和诸葛亮是怎样的历史人物?(3)展示互动1、交流2、展示(4)归纳总结:1、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2、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3、三国时期,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达标检测kb1.com一、选择题1、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A.211年B.222年C.220年D.263年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A.刘备B.曹操C.诸葛亮D.孙权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诸葛亮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A.台湾B.海南岛C西藏D.广州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C.赤壁之战结束后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6、吴国都城建业在今A.江苏省境内B.湖北省境内C.江西省境内D.安徽省境内二、阅读下列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词中的“三国”指哪三国?2、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3、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教师:段明双一、学习目标1、识记:西晋、东晋建立的情况,淝水之战,江南开发的概况;2、理解:两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3、分析:江南经济逐步发展的原因。新课标第一网二、重点难点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开发问题三、教学过程(1)自主学习1、自学课文,完成优加学案课前热身。2、西晋和东晋朝代建立年代都城创建者西晋东晋3、淝水之战交战双方领导人结果胜利、失败的原因影响4、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2)合作探究1、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能得到开发的优越条件是什么?2、说说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2、活动与探究:西晋末年为什么会出现人口大迁徙的现象?今天党和政府掀起的西部大开发热潮,有什么现实意义?(3)展示互动1、交流2、展示(4)归纳总结:1从公元317年起,到公元581年止,匈奴、羯、氐、羌、卢水胡、鲜卑人先后入主中原,有两个半世纪以上,至隋文帝杨坚继位,黄河流域的统治权才又重新回到汉族自己的手中。2、淝水之战后,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西晋灭吴,统一南北的时间是A.263年B.265年C.280年D.316年2.西晋最后被哪个少数民族所灭A.羯族B.鲜卑族C.匈奴族D.氐族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方相对安定4.东晋主张坚决抵抗前秦军队进攻的宰相是A.谢玄B.谢石C.谢安D.王猛5.江南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是A.春秋战国B.三国、两晋C.三国、两晋到南朝D.春秋战国、魏晋二、论从史出材料1(江南地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覆衣天下:这里指江南地区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宋书》阅读材料回答:(1)材料2中描写的江南地区与材料1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方面?第18课战略大决战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教师:段明双一.教学目标1、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2、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3、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导入:战略决战前的形势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解放军已增长到280万人,军政素质和战略战术水平亦大有提高。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被大量歼灭,已被迫采取重点防御的方针。当时国民党的5个战略集团已被人民解放军分别牵制包围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5个战场上。东北为卫立煌集团,共48万人,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孤立地点上。华北为傅作义集团,共60余万人,分布在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一带。华东战场为刘峙集团,共60余万人,集中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内。中原为白崇禧集团,共75万人,分布在平汉铁路南段和以武汉为中心的地区。西北为胡宗南集团,约30万人,被牵制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一隅。他们共360万军队,但能用于前线的只有170万,后方机动兵力也很少。在这种形势下,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全面部署了夺取全国政权的各项工作,并决定人民解放军第三年度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同时决定将战略决战的初战放在东北战场。三、教学过程1、自主学习(1)阅读全文,完成优加学案课前热身。(2)阅读全文,找出下列内容辽沈战役:时间:————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淮海战役:时间: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津战役:时间: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渡江战役:时间:_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放南京:时间:意义:四、合作探究1、三大战役的首战,突破点为什么选在东北战场作为突破口?2.平津战役当中,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3.国民党军队的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3)展示互动1、交流2、展示五、目标检测(一)、选择题:1.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仗是攻克()A.长春B.沈阳C.锦州D.天津2.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A.北平解放B.武汉解放C.上海解放D.南京解放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4.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5.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6.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反映的战役是A.挺进大别山战役B.三大战役C.渡江战役D.孟良崮战役7.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A.锦州B.沈阳C.北平D.南京8.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特点的是()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C.“分割包围,翁中捉鳖”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二)读“三大战役形势图”,回答问题。(1)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战役的人是谁?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进行淮海战役的人是谁?(2)在当时的情况下,你分析徐州对于国民党来说,其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3)三大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