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特别是德国,有人悲观地估计,仅仅清除柏林市区的瓦砾,就需要20年的时间。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历史纵横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34年,他曾到华盛顿,这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放任不同的国家干预政策,以应对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的思想不谋而合。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链接思考:传统的经济理论是什么?自由主义经济思想。1776亚当斯密《国富论》。教学目标: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经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重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难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哪一点?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即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又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22、70年代以后: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主导。二、建立“福利国家”1.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和福利国家的实质: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历史纵横“福利国家”制度是在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下,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这些政策目标的总称。2.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制度的完备及作用:随着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1973年经济危机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3.福利制度的弊端及其规模的缩小:但是,“福利国家”制度也有许多弊端,导致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演变:产生于19世纪末;一战间加强;一战后削弱;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济危机爆发后,加强(美、德、日、意);二战中,高潮;二战结束至70年代,普遍发展;70年代以来,减少干预,发展为干预与市场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其理论来源是凯恩斯主义。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主要特点是福利国家政策在分配领域中的集中表现。读教材后归纳福利国家政策发展概况:(1)过程:成功实践:20世纪而战结束后发展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缩小规模:20世纪八十年代(2)建立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的基础(生产力提高)(3)社会福利资金来(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4)福利种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5)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3家财政不堪重负。另一方面福利国家会带来社会道德危机,被认为不鼓励工作,破坏家庭责任,自杀率高,性行为泛滥,简单的说就是“穷人因懒惰而贫穷,富人因努力而致富”,国家不该用福利来鼓励这些穷人继续懒惰,甚至酗酒、婚前性行为、离婚、单亲、犯罪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学思之窗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思考◎你怎样理解“梯子”和“安全网”的说法?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1.关于第三产业的兴起: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第三产业的繁荣,是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又反过来以其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从而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它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历史纵横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是相对于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或物质生产部门而言,并为它们提供直接和间接服务的部门。它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等公共事业,也包括教育、法律、医疗保健、娱乐、休闲、旅馆、饭店等服务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涵盖的范围还将继续扩大。思路引领:“福利国家”的作用答案提示:“梯子”是指国家社会给人们提供发展的渠道和机会,“安全网”就是指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制度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安全的保证。第三产业兴起的社会条件第三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第三产业对社会的影响概念:第三产业的繁荣和第一、第二产业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的,而第三产业又以其新技术改造第一、第二产业,进一步增强了竞争力。4“新经济”最早起源于美国,因此教材着重了美国的情况,首先强调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及时应用,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经济已持续增长了120多个月。《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这种经济现象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一词就来源于此。新经济出现的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新经济”的“新”是不同于传统经济──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美国的“新经济”表现出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社会财富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巨大贡献。“新经济”包括了三个要素: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它领域的创新。促成“新经济”出现的现实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新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建议教师在总结本目内容时,强调:二次大战后,世界各国的第三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第三产业在世界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将继续提高;新经济源于美国,但新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着全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它不可能只属于美国,在亚洲和欧洲已经看到了“新经济”的模式。2.“新经济”的出现:二战后,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O年的持续增长。当时,美国的一家杂志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这一概念由此问世。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本课测评】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材料(一)1987年英、法、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材料(二)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新经济现象?答:第三产业在战后蓬勃兴起,并扩大到服务业以外的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就业人数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产业结构。思路引领: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和各阶层关系的变化答案提示:第一,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特别在北欧地区,福利制度至为完善。第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第四,美国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高科技的发展和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5【学习延伸】根据你的观察,谈谈我国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你认为哪些行业成就比较突出?哪些行业还相对滞后?思路引领:从第三产业包括的领域出发,比较分析答案提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中国的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不断便利人们的生活。中国经济发展区域差别比较大,建议教师根据当地的情况分析具体哪些行业突出或者落后。【师生合作探究】我国的小康社会和西方国家的福利国家究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即“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与“福利国家”的联系与区别?)材料: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明显加快了覆盖城乡和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步伐。学术界对我国社会建设的目标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构建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等见解,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概念。答::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明显的标志。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应当保持着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联系:都是惠民政策的体现,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体现。区别:西方福利国家它虽然在形式上赋予每个人以平等的自由,但却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够真正同等的去利用这种自由。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在财富和地位分配等方面的两极分化。社会两极分化的程度就会越来越尖锐,并引发一系列其它的负面后果。中国的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是全民的全社会的福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