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版部分普洱少数民族节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月份葫芦节(4月7日,澜沧拉祜族)木鼓节(4月10~12日,西盟佤族)神鱼节(4月10~13日,孟连拉祜族)标牛节(佤族)泼水节(傣族,4月中旬,各个寨子时间不定)4.17山康祭茶祖(布朗族、芒景村)五月份双胞胎节(5月1日,墨江)抹黑节(5月1诶,墨江)七月至八月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大约农历6月中。)此节由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阿昌族等民族的重大节日,从关门节开始的3个月为“夏安居”,期间傣族寨子每7天轮到一家进行“赕佛”祭祀祖先的活动,澜沧附近的景迈山上的景迈傣族自治村是7天进行一次“赕佛”,芒景布朗族自治村是15天进行一次“赕佛”。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此节是彝族主要节日,期间拉祜族、哈尼族等民族也进行欢庆。景东彝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都会有庆祝活动,只是不清楚哪里的最大,估计是景东彝族自治县。九月至十月新米节(农历八月十四,西盟佤族)澜沧附近的景迈南座佤族村小组也有庆典。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大约农历9月中。)此节预示着农忙和雨季结束,可以进行婚嫁、乔迁等庆祝活动,开门节当天会进行一次全面性大规模的“赕佛”活动,夜里燃放焰火、孔明灯、民族歌舞以示庆祝。十一月丰年节(哈尼族、笼蚌)大庆估计会是宁洱、墨江、镇沅、江城这些哈尼族聚居地。十二月多依节(澜沧糯扎渡)十二月至一月青菜节(思茅区云仙乡)每年4月7日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县庆,把“葫芦节”和县庆联办,有利于增添喜庆气氛,有利于宣传澜沧,有利于弘扬拉祜文化。“葫芦节”是拉祜族全民族的盛大节日。澜沧拉祜族葫芦节(4月7日)“葫芦节”是拉祜族全民族的盛大节日。拉祜族也称“葫芦节”为“朋雅佩雅”,意思为葫芦的女儿,葫芦在拉祜族的古诗中称为“阿朋阿龙”。“朋”和“龙”都是吉祥、幸福、丰收的含义。葫芦在拉祜族的生产、生活中运用广泛。人们用葫芦保存粮食和籽种,表示五谷丰登;饮用葫芦盛装的水,表示健康长寿;在衣物、房屋、生产工具等物做上葫芦标志,表示吉祥健康幸福。后生、老人们吹着芦笙,姑娘们跳着欢快的集体舞,舞蹈尽情的表现着在四季之中,人们从最开始的犁地,撒种开始,一直跳到最后丰收的喜悦,感谢上天赐予的阳光和雨水,感谢风调雨顺,无病无灾的美好年景。入夜,燃起篝火,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低沉的木鼓,老人们把自己一生的遭遇,从母亲辛苦的生育,艰难的成长历程,直至成亲,离开父母,养育自己的子女,到青春不再,满目沧桑,一个个哀怨,凄美的故事随着老人的歌声,在月色中缓缓道出,在这如水的月色之下聆听着这嘶哑的声音,火光跳跃,木鼓声声,仿佛生命之河正在身边慢慢流走,而那一去不回青春年华,也好像又开始在这月色下流淌,环绕。就这样,在以后的三天三夜中,拉祜族人民不停的跳着,唱着。渴了,停下来喝口米酒,饿了,吃一口粑粑,再接着跳,接着唱,累了,困了就休息一下,别的人再继续,用他们或优扬,或嘶哑的声音歌唱着生命的欢乐与哀愁,用他们或年轻,或衰老的身体表达着对“葫芦”这种带给他们生命的圣灵的。拉木鼓、跳木鼓、祭木鼓一般在播种旱谷之前,收割旱谷之后期间举行。在这一期间各村寨没有特定的统-日子过木鼓节,而由各村寨自己选定。西盟佤族自治县人大常务委员会本着既尊重当地民族习俗,又让全县各族人民能够在一个统一的日期喜庆,于2002年确定,4月10日至12日为中国佤族木鼓节。佤族西盟木鼓节(4月10~12日)佤族视木鼓为至高无上的通天神器,是山寨村民赖以生存的保护神。它源于母系社会中对祖先的图腾崇拜。在每个佤族村寨都建有木鼓房,供奉着木鼓。千百年来,敲响木鼓,群山震荡,可以与祖先和神灵通话,可以驱凶避邪、祈求村寨平安,可以召集和激励部族成员抵御外来侵犯。围绕着木鼓的民间盛大活动主要有拉木鼓、跳木鼓、祭木鼓。虽然不是同时连续举行,但是都非常热烈、隆重、欢乐、壮观。既丰富多彩,又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佤族的宗教、歌舞、饮食、服饰穿戴、待人接物礼仪风俗等等,都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体现。孟连神鱼节(4月10~13日)每年的4月10日——13日,孟连娜允神鱼节在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隆重举行。神鱼节期间,成千上万孟连城乡各民族男女老少和游客们都要下南垒河捞鱼,当地独特的各种捕鱼方式都派上了用场,捉鱼的场面十分壮观。而为了感谢“神鱼”给人类带来的恩惠,每年傣历新年来临,人们都要颂经祭祀“神鱼”,并采取宗教仪式进行鱼类放生等活动,希望“神鱼”给人类带来源源不断的福气,同时也教育人们要保护“神鱼”,让它们繁衍生息以便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美味佳肴。关于神鱼节的来历,孟连一带的傣族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傣家人生活艰辛困苦,佛祖专派蕨菜和神鱼到傣族生活的地方,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但鱼和蕨菜都有生长周期,不可滥捕乱采,只得选择一个吉日才能大量捕食采摘。为了记住幸福时刻的到来,每年,当地人就举行一个盛大的“神鱼节”,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尽情捕鱼狂欢,“神鱼节”也就一代代留传下来,万人下河捕捉“神鱼”便成了娜允古镇边的一道壮观风景。佤族标牛节(一般在木鼓节和神鱼节期间进行)每年的公历的四月中旬,孟连、景谷的傣族都要过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叫“叭网玛,与新年相似。孟连傣族傣族泼水节(四月中旬)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是元旦,叫“麦帕雅晚玛”人们习惯把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图2-12第四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敬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山康祭茶祖(4月17日,澜沧景迈山芒景村)4月17日,在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艾冷山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里的布朗族群众迎来了一年一度颇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山康节。山康茶祖节是布朗族传统节日,布朗族称“好够龙”,与汉族的春节相仿,有除旧迎新的意思;是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布朗人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崇拜,求祖先给予保佑的一项大型活动。时间为每年农历的二月二十七到三月初一,公历的4月中旬,2015年时已经是第1072届。在过节的这几天里,寨子里的群众杀猪宰羊,做黄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仪式就是祭茶祖。全寨的村民们敲锣打鼓带着祭祀品来到哎冷山的深处,举行祭茶祖呼茶魂仪式。传说,茶魂就是茶祖哎冷的化身,茶魂就是第一棵种下的茶树。人们深信,在茶魂的身上有着人和神的灵性,呼唤茶魂,祭拜茶魂,祈求茶祖保佑人们幸福吉祥,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茶叶丰收。双胞节云南墨江的民俗文化,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将于每年5月1日拉开帷幕墨江哈尼族双胞胎节(5月1日)每年的5月我来自世界各地的双胞胎们都会相聚云南墨江,领略当地的民俗文化、体验当地的民族风情、目睹双胞的巅峰对决、纵情哈尼的“抹黑”狂欢、享受当地的饕餮盛宴、邂逅墨江的生态天堂……每年5月1日至3日——没有人会怀疑这三天是属于墨江双胞胎节的。事实上不用等到5月,双胞胎节所引发的节日热潮已经引燃。每次双胞次节庆活动较往年相比将更加丰富、更精彩、更具有新奇性。邀请了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名人、明星双胞参会,如双子组合,BY2、天使组合、刘全利、刘全和等双胞明星。活动增加了许多极富创意的内容:双胞世家及神奇墨江造就神奇双胞评选活动、北回归线“蜜境婚礼”活动、哈尼长街紫宴活动、双胞胎文化展览、墨江县哈尼族原创原生态歌舞展演等活动。同时,保留了传统的迎宾暨开幕式演出、千对双胞大巡游及哈尼抹黑脸狂欢活动、双胞联谊、幸运双星大抽奖、世界双胞胎绝活展示及才艺大比拼、双胞系列活动(朝觐双胞井、重返双胞林、共结同心锁)、闭幕式暨颁奖晚会、篝火狂欢晚会、哈尼划拳大赛、民族民间传统水上趣味活动、广场民俗文化活动等。墨江抹黑节(5月1日)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墨江哈尼族,素有“拜火”的传统,当地人将黑灰视为“火的结晶”,是吉祥的象征。在喜庆的场合,当地人常用“摸黑你”来表达祝福。上万名中外游客,在“抹黑脸”狂欢活动中,几乎无一幸免。传统观念认为:黑黑的药物,摸在姑娘脸上,希望姑娘越来越漂亮;摸在老人脸上,祝福老人长寿健康;摸在小孩脸上,希望小孩平安吉祥;摸在朋友脸上,期待友谊地久天长;摸黑满脸,代表开心永久、快乐永久;摸得越多,意味着幸福就越多。关门节,傣语叫“豪瓦萨”,是傣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傣历九月十五日(约在农历六月中)。节日来源子古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中原佛教的“结夏”。从关门节这天开始至“开门节”结束的3个月时间,为小乘佛教的安居斋戒期。这段时间,憎侣去佛寺净居修学,接收供养,禁止外出巡游;傣族多信佛教,民间信徒也常去佛寺静坐参佛,听佛爷讲经传法,每隔一周用食物、鲜花、腊条、银市或纸币敬佛一次。从关门节开始,傣家人关上爱情和婚姻之门,全力投人生产劳动,准备用辛勤的汗水去夺取全年主要农作物的丰收。傣语叫“进洼”,意为佛祖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9月15日(农历6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关门节开始后,也就进入农事繁忙季节,为了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劳动,人们定下许多戒规:禁止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和嫁娶活动;和尚不得随便外出;进奘拜佛的人不能远离家庭或到别家去过夜;任何人不得进佛屋,上佛台,拿佛的东西等。直到3个月后,即开门节时,人们才又恢复关门节前的一切正常活动。夏安居宗教活动的中心是“持戒”或称“禁戒”,傣族佛教徒把3个月的时间平均划分为12个7天,每7天举行一轮“赕佛”活动,全体村民被编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居民轮流担负1次斋僧布施,傣语称“货信”,直到夏安居结束为止。夏安居不仅仅是一个宗教节日,也是一年中生活的转换点。夏安居开始,傣家人关上俗事之门,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盖房,也不出远门,一面全力投入生产劳动,一面追求着死后的超升和来世的福禄,过着紧张而又严肃的生活。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五日,北斗星斗柄上指,景东、宁洱、镇沅、思茅的彝族都要过火把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举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彝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妇女还要赶制荞馍、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起围着火塘喝自酿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欢乐和幸福。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由毕摩(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由家庭老人从火塘里接点用蒿杆扎成的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来,用火光来驱除病魔灾难。最后集聚在山坡上,游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火把节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天刚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煮熟的坨坨肉、荞馍,聚集在祭台圣火下,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