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方案湖北体育职业学院二〇一二年七月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一)学院介绍(二)行业背景(三)现状分析(四)人才需求预测二、专业建设目标三、专业培养目标四、专业建设内容五、专业建设思路六、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一)专业发展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二)解决方法(三)专业资源保障七、专业建设进度(一)2012年已完成专业建设(二)2012年下半年——2013年拟完成专业建设八、预期绩效九、建设经费预算1湖北体育职业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方案社会体育专业是湖北体育职业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专业。根据学院总体规划,我院已确定该专业的近期建设目标,拟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投入扶持专业建设,并积极申报省级示范专业。学院制定的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方案主要内容如下:一、专业建设基础(一)学院介绍湖北体育职业学院,2010年由省政府批准,2011年5月教育部审批备案,。学院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整合省体校、省奥体中心和省体科所等资源办学。占地面积1546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3000多万元。其中主校区位于高新大道以北省体校内,占地面积546亩,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运动员教学区位于高新二路以南奥体中心内,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网球馆、武术馆、乒乓球羽毛球馆、游泳跳水现代五项训练馆、体操训练馆、田径训练馆、教学、行政、科研、康复综合楼、运动员公寓、食堂等场馆、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学院现有教师11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1人,占45.1%;本科以上89人,占78.8%;研究生33人,占29.2%;双师型教师45人,占39.8%。2学院目前开设4个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体育保健专业,2012年首次招生,拟招生300人。学院定位: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体育、面向社会,为发挥新时期体育的健身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服务。坚持以职业教育为主,大力培养社会所需的实用人才,突出体育特色的发展方向。力争办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高职高专学院。(二)行业背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人们的价值理念、生活方式、健身需求发生巨大变化,运动休闲和健身锻炼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成为体育发展的原动力和内生力。截至2011年底,湖北省录入社会体育指导员46019人,居全国第四位。由此可见,湖北的群众体育基础优势明显,为本专业的发展凝聚了充分的动能。湖北省体育局立足新时期湖北体育发展的特点与任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体育强省”为目标,以落实“十二五”规划和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为抓手,大力创新湖北省群众体育“体系+格局+考核”发展模式,3全面构建“大群众体育”格局。湖北“十二五”规划提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体育科学素养进一步增强,经常性参与人口达50%;城乡基层公共体育设施明显增加,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1.8平方米;基层全民健身体育组织网络不断健全,全省街道、乡镇覆盖率达100%,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市、州普遍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9万人以上。以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为主体的体育服务业较快发展,体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增加值在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2%,体育产业就业人数达到50万人。(三)现状分析1.学生情况本专业学制为三年,2012年拟招生70人,五年后的拟达到500人的招生规模,学生从入学到就业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方式,学生的主要来源是优秀运动员、各级体校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应届高中毕业生。2.教学团队本专业已形成了一个由26名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0名,4占到42.3%;职称结构方面:研究员2名、副教授及副高职称17名,占73%;助教6名,占23.1%;“双师型”教师16名,占61.5%。团队成员中有专职教师25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外聘兼职教师1名。从整体来说,社会体育专业教学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和专兼比例比较合理。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本专业已与涵盖湖北省、武汉市两级社体中心所属的22个单项体育协会,湖北省5个体育后勤基地,武汉体育中心,红莲湖、梁子湖高尔夫俱乐部,孝感双峰山户外拓展基地,神龙架滑雪场,荆门李宁工业园,黑豹体育场地工程有限公司,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依莲体育健身等优质企业,共计40家单位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初步构建了实习实训及就业通道。4.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设立社会体育专业之初,依托湖北省、武汉市两级社体中心及所属单项体育协会,与省内优质体育企业合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湖北社会体育、群众体育领域内的行业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5月28日,邀请省内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二师、武汉体育学院及省外湖南体育5职业学院、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对我院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审定,制定出体现湖北地域特色、适应湖北体育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四)人才需求预测“十一五”期间,湖北省新增全民健身路径5700多条、全民健身活动中心40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42个,新增体育设施面积1800万㎡,人均体育场地设施由1.13㎡增加到1.4㎡;9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立了文体站或体育站,社会体育指导员由1.2万人增加到2.5万人。另外,体育用品业、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健身休闲业发展迅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规模不断扩大。因而,湖北群众体育、社区体育、休闲体育对社会体育指导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全省仅我们一所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职院校。本专业立足湖北市场需求,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致力于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具备社会体育指导职业资格的紧缺人才,将有效填补我省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空白。二、专业建设目标社会体育专业将坚持以“适应人才需求为导向,提升就6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深度结合本行业、健身俱乐部、群众体育等部门的需求,实行产学合作,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共同培养,共同教学,努力把专业建出水平、建出特色、建出效益、建出双赢,为社会培养适应大众体育、体育休闲、体育产业与管理及体育服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有专业带头人、由“教学高手、技术能手”组成的师资队伍;坚持并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将本专业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有重大影响的高职精品专业。根据学院总体规划,拟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大力投入扶持本专业建设,并积极申报省级示范专业。本专业为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每年招生人数力争达到100人以上,五年后本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500人。三、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社会体育专业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健身运动指导、运动处方制订和体育竞赛组织的技能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熟悉体育工作规律,能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化发展,在社会体育领域中能从事特种体育秘书、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俱乐部经营开发、健身咨询指导、围棋教学与培训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四、专业建设内容71.校企合作调研,灵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体育专业设置论证阶段,与省、市社体中心、校外优质体育企业合作,进行了大量充分、细致的人才需求调研,灵活多变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达到企业人才需求满意度的最大化。2.密切关注体育产业与经济的变化,建立定期开展对就业目标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的制度,每年派1/3的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职业岗位变化和人才需求情况,并写出专题调研报告,以主动适应健身行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3.依托行业协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战略合作企业群。利用省、市两级社体中心及所属22个协会为媒介,深入开展与武汉体育中心,红莲湖、梁子湖高尔夫俱乐部,孝感双峰山户外拓展基地,神龙架滑雪场,荆门李宁工业园,黑豹体育场地工程有限公司,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依莲体育健身等优质企业的合作,与战略合作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和专业教学培训共享资源库,共同指导毕业生就业,合作企业参与课程考核和技能鉴定。4.根据企业需要,在专业对口、保证专业基本培养规格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使其比例达到本专业在校学生人数的40%以上。5.制订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及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认定标准和办法。通过培养、聘请等多种途径,以专业带头人8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基础,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6.按照不同项目的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5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核心课程,其中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以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专业课程建设。7.健全院、系、教研室三级专业管理组织体系,保证人员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分工科学、职责明确,确保专业管理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专业带头人制度,明确其具体工作职责,由专业带头人负责课程安排、教材开发与建设、教研教改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环节的落实等工作,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推进专业建设;构建以健身指导能力为核心能力、产学研紧密结合、突出职业技能训练为主体的、“一体两翼”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同类专业或专业群进行指导和示范。8.将本专业打造成湖北省健身项目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五、专业建设思路根据湖北省体育局党组的要求和《湖北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湖北群众体育、社区体育、休闲体9育对人才的需求及学院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本着为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帮助的原则,依托省、市两级社体中心及体育单项协会资源,按照下列思路进行专业建设:1.坚持并继续完善以健身指导技能为核心能力、产学研紧密结合、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战略企业群的支持下,依托专业办产业,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2.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以岗位技能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和职业素养训练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并将职业资格与行业技术认证考试内容融入其中,保证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毕业生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3.打造一支由稳定的专任教师队伍和流动的、能胜任高职教育专业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共同组成的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专业教学团队。104.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技能培养模式创新,建成一个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在社会体育专业领域能起示范和辐射作用的,能与全省高职院校资源共享的省级重点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运行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功能,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课堂化,建立一个多层面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健全专业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负责人制度,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强化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专业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6.通过三年的建设,使学生文明、守纪、严谨、勤奋,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具备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素养;毕业生在职业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能得到同行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六、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1、申请部分经费,加快专业建设。购置设备,人员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需要大量经费,各项经费需要尽快筹措。2、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改变招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