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药学院医学影像学重点医学影像学第一章:总论1.X线特性:穿透性、荧光作用、摄影作用、电离作用2.X线影像形成的原理:X线的三个特性:穿透性荧光作用摄影作用人体组织有密度与厚度的区别:X线穿透过人体后,经过不同组织的吸收,产生了X线量的差别,在荧光屏及照片上产生不同密度的影像。3、X线检查方法和选择原则:(1)了解各种X线检查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优缺点(2)选择安全、准确、简便而经济的方法(3)由简到繁,先透视而后拍平片及造影(4)根据病情,灵活应用6.X线分析病变的原则:①病变的位置及分布②病变的数目③病变的形状④病变的边缘⑤病变的密度⑥邻近器官及组织的改变⑦器官功能的改变6.CT图象特点:1)空间分辨力单位面积中所含象素的大小和多少象素越小,数目越多,构成的图象越细致,空间分辨力越高CT图象空间分辨力不如X线图象高2)密度分辨力辨别两个象素最小密度之差的能力两个象素密度之差越小,密度分辨力越高CT图象的密度分辨力较X线图象高7.CT值:定义:在CT图象中,度量组织密度的工具.单位:Hu(Hounsfieldunit)。举例:水的吸收系数为1.0,CT值定为0Hu.人体中密度最高的骨皮质吸收系数最高,CT值定为+1000Hu,而空气密度最低,定为-1000Hu.人体中密度不同的各种组织的CT值则居于-1000到+1000Hu的2000个分度之间.8.流空效应:心血管内的血液流动迅速,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离开接受范围之外,所以测不到MR信号,在,T1WI或T2WI中均呈黑影,这就是流空效应(flowingVoideffect).所以能使心腔及血管显影.9.自然对比:人体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像影响对比的基础称之为自然对比。10.人工对比:对缺乏人工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称之为人工对比。11.防护原则:1屏蔽防护2距离防护3时间防护窗位:又称窗水平。是图像显示过程中代表图像灰阶的中心位置。窗宽:表示所显示信号强度值的范围部分容积效应:当CT图像中同一体素内含有两种不同密度不同组织时,则该像素所显示的密度或测得的CT值并非代表其中任何一种组织12.CTA:CT血管成像13.CTVE:CT仿真内镜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1.星形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影像学变现:CT病变多发于白质1一级肿瘤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占位效应轻,无轻度强化2、二-四级平扫呈高低混杂密度肿块可以斑点钙化和瘤内出血,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明显,增强检查,多呈不规则花环样强化或附壁结节强化,有的则呈不规则强化2.脑膜瘤: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与硬脑膜相连。多见于成年人。肿瘤居脑实质外,多为球形,包膜完整,质地坚硬,可有钙化或骨化,少有囊变、坏死和出血。肿瘤生长缓慢,血供丰富,脑膜瘤多紧邻颅骨,易引起颅骨增厚、破坏或变薄,甚至穿破颅骨向外生长。影像学表现:X线头颅平片常出现颅内压增高、松果体钙斑移位及骨质改变。骨质变化包括增生、破坏或同时存在。CT肿瘤呈圆形或分叶状,以宽基靠近颅骨或者硬脑膜。平扫大部分为高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大部分肿瘤有轻度瘤周水肿。瘤内钙化占10%-20%,出血、坏死或囊变少见。增强扫描呈均匀一致的显著强化,边界锐利。可有局部颅骨增厚等征象。3.垂体瘤:垂体瘤绝大多数为垂体腺瘤。影像学表现:CT1垂体微腺瘤:平扫不易显示,强化垂体内的低或高密度结节间接象征包括垂体大于8mm、垂体上元隆突、垂体柄偏移和鞍底下陷2垂体大腺瘤:平扫蝶鞍扩大,鞍内肿块向上突入鞍上池,可侵犯一侧或两侧海绵窦,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内有低密度灶增强呈均匀或不均匀环形强化4.硬膜外血肿:脑膜血管损伤所致,脑膜中动脉常见,血块局限,梭形CT:颅板下方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位于骨折附近,不跨越颅缝。5.硬膜下血肿:由桥静脉或静脉窦损伤出血所致,血液聚集于硬膜下腔,沿脑表面分布CT:1急性期见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脑水肿占位效应明显2亚急性或慢性血肿,呈稍高、等、低或混杂密度灶MRI:平扫,硬脑下血肿的信号强度与血期龄相关6.颅内迟发性血肿:发生于硬膜外,硬膜下或脑内7.脑出血:CT①急性期:血肿边界清楚的肾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均匀高密度影,周围水肿带宽窄不一,局部脑室受压移位,可见高密度积血②吸收期:出血后3-7天,可见血肿缩小并密度减低,血肿周围变模糊,水肿带变宽,小血肿可完全吸收③囊变期:2个月后,较大血块吸收后遗留大小不等的裂隙状囊腔,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8.腔隙性梗死:系深部髓质穿支动脉闭塞所致。缺血灶为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CT见脑深部的片状低密度区,无占位效应。第三章、头颈部9.眼部炎性假瘤:超声:①低回声病变,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或不光滑,眼外肌或泪腺增大②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血管内血流信号不丰富。10.海绵状血管瘤:是成人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表现为轴性眼球突出,呈渐进性,肿瘤较大时可引起眼球运动障碍。11.鼻窦恶性肿瘤以鳞癌最常见。12.鼻咽癌:CT首选①病侧咽隐窝便浅消失隆起咽顶、后、侧壁肿块突向鼻咽腔颈深部淋巴结肿大②增强不均匀明显增强。进一步恶化①向前突向后鼻孔,侵犯翼腭窝,破坏蝶骨翼板及上颌窦、筛窦后壁进入眶内②向后侵犯头长肌、枕骨斜坡、环椎前弓侧块等第四章、呼吸肺野:正常充气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2、肺纹理:在正常充气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3、肺气肿: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过度充气,异常扩大,可伴有不可逆性肺泡壁的破坏。4、肺实变: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和组织所替代。5、空气支气管征: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在实变区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6、孤立性肺结节:指肺实质内单发且直径小于3厘米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不伴有明显的肺不张,卫星病灶或局部淋巴结肿大。7、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并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所形成。8、空腔:是肺内生理腔隙的病变性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9、肺部基本病变:支气管阻塞(1、阻塞性肺气肿;2、阻塞性肺不张)、肺实变、空洞和空腔、结节与肿块、网状与细线状与条索状影、钙化。大叶性肺炎:细菌性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病理改变分为四期: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消散期。X线表现:充血期可无阳性发现,或仅肺纹理增多,透明度降低。红色及灰色肝样变期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不同肺叶或肺段受累时病变形态不一。实变影中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降低,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11、急性肺脓肿空洞和癌性空洞、肺结核空洞的鉴别:急性肺脓肿空洞:早期形成厚壁空洞,内缘常较光整,底部常见液平。急性期周围可见模糊的渗出影,慢性期周围渗出吸收减少,壁变薄,腔也逐渐变小,周围有较多紊乱的条索状纤维病灶。癌性空洞:多见于老年,多为厚壁偏心空洞,内壁不光滑,可有癌结节,外壁可有分叶和毛刺征,常伴肺门、纵膈淋巴结增大。肺结核空洞:多发于肺上叶尖段、下段和后叶背段,通常较小,壁薄,内壁光滑,周围常由卫星病灶。10、支气管扩张的X线、CT诊断:(1)柱状型扩张:轨道征、戒指征(2)曲张扩张:支气管腔粗细不均增宽,璧不规整、呈念珠状(3)囊状型扩张:囊状、葡萄串状影、气液平面(4)指状征:黏液填塞在扩张的支气管内(5)合并肺炎10.肺结核的分型及影像学表现:一、原发性肺结核(Ⅰ型)又名原发综合征。X线的典型表现“哑铃状”,包括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二、血型播散性肺结核(Ⅱ型):⑴急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又称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粟粒大小为1~2㎜,边缘清晰,粟粒影像特要是“三均匀”,即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⑵亚急性及慢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双肺中、上野粟粒状或较粟粒大的阴影,其大小不一、密度不等、分布不均。三、继发性肺结核(Ⅲ型)成年人结核中最常见。⑴浸润性肺结核:多有外源性再感染结合菌或已静止的原发早重新活动所致。X线征象:①局限性斑片阴影:多见于两肺上叶尖段、后段和下叶背段。②大叶性干酪性肺炎:为一个肺段或肺叶呈大叶致密性实变,其内可见不规则的“虫蚀样”空洞,边缘模糊。③增殖性病变:呈斑点状边缘较清晰,排列成“梅花瓣”或“树芽”状阴影,为结核病的典型表现。④结核球:为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0.5~4等,常见2~3㎝,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见斑点、层状或环状钙化;结核球周围常见的散在维增殖性病灶,称“卫星灶”。⑤结核性空洞:空洞壁薄,壁内、外缘较光滑,空洞周围常有不同性质的卫星灶。⑥支气管病变:沿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呈腺泡排列,或相互融合成小片状阴影。⑦硬结钙化或索条影,提示病灶愈合。⑵慢性空洞性肺结核:X线和CT表现:①纤维空洞:上中肺野常见,壁厚,内壁光滑。②空洞周围改变:可见大片渗出和干酪病变,也可见不同程钙化和大量纤维粘连。③肺叶变形:病变肺叶收缩,患侧肺门上抬,肺纹理紊乱,呈垂柳状。④代偿性肺气肿。⑤胸膜肥厚连。⑥纵膈向患侧移位。四、结核性胸膜炎(Ⅳ型)X线和CT表现: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表现,慢性者有胸膜广泛或局限性肥厚,可见胸膜钙化。五、其他肺外结核(Ⅴ型):按部位及脏器命名11、肺癌:肺癌按发生部位可分为三型:1)中央型:位于肺段和段以上支气管,鳞癌多见。2)周围型:位于肺段以下支气管,各种组织学类型均能见到,以腺癌为主。3)弥散型:位于细支气管、肺泡和肺泡壁,呈弥漫性生长。12、中央型肺癌:X线表现:肺门肿块呈分叶型和边缘不规则型,常伴有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CT表现:1)支气管改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2)肺门肿块: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肿块,常同时伴有阻塞性肺炎(受累支气管远侧肺组织实变)和肺不张(肺叶、段均匀性密度增高并伴有积液)。3)侵犯纵膈结构:受侵犯的血管可表现受压移位,管腔变窄或闭塞,管壁不规则等。4)纵膈肺门淋巴结转移13、周围型肺癌:X线:肺门高密度影或肺门增大。支气管狭窄引流不畅多可发生阻塞性肺炎。右上叶支气管肺癌可出现反“S”征。密度较高,轮廓模糊的结节状或球形病变。可见分叶和毛刺征,可形成胸膜凹陷征。CT表现:1、支气管增厚、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以及肺门肿块,并发的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2、增强扫描肿块的CT值可升高20HU以上,纵膈结构受侵或淋巴结转移。外围肺组织内发现结节或肿块,直径小于3厘米者多为“空泡征”“含气支气管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直径较大者可见“分叶征”,边缘可不伴有毛刺,肿块没可有癌性空洞。增强肿块CT值可升高20HU以上。12、纵膈常见的肿瘤和瘤样病变有哪些?前纵膈:胸腺瘤和畸胎瘤,前心膈角区的肿块多为心包囊肿和脂肪瘤。中纵膈:淋巴瘤,支气管囊肿。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节细胞神经瘤)第五章:循环1、心胸比率:是心影最大横径与胸阔最大横径之比。2、肺栓塞(PE):为内源性血栓形成个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引起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并发肺出血或坏死者称为肺梗死。3、主动脉夹层(AD):是主动脉内膜和部分中层撕裂,血流经破口灌入,使主动脉壁中层分离形成血肿或“双腔”主动脉,即扩张的假腔和受压变形的真腔。4、三种心影:横位心(矮胖,心胸比大于0.5)斜位心(适中体型,心胸比接近0.5)垂位心(瘦长体型,心胸比小于0.5)5、心脏心态异常:二尖瓣型,主动脉型,普大型。6、肺动脉异常:肺充血,肺动脉高压,肺少血。7、间质性肺水肿:出现间隔线,以B线最常见。8、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瘀血,伴肺水肿,心影呈二尖瓣型,肺动脉段突出,左房及右室大)9、房间隔缺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动脉扩张。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型,右房右室大是其突出表现,可见肺门舞蹈征。10、法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