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经济伦理学教学多媒体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CompanyLOGO经济伦理学——强以华目录•导论冲撞与整合•第一章历史的探源•第二章利己与利他•第三章自律与他律•第四章公平交易•第五章公平分配•第六章消费伦理•第七章企业伦理•第八章效益与美德•附录•导论冲撞与整合一、经济与伦理的冲撞二、整合的新学科三、经济伦理学的方法四、价值与功能BACK一、经济与伦理的冲撞1、德行与幸福的古老对立苏格拉底对哲学有一个骇人听闻的观点:哲学就是练习死亡。苏格拉底揭示了一个古老的人生难题——肉体与灵魂的二律背反。人们在肉体和灵魂之间只能作非此即彼的价值选择,因为沉溺于肉体享受便会导致道德的堕落,追求道德完善就必须牺牲肉体享受。肉体与灵魂之所以陷入这样的二律背反,原因就是因为在肉体与灵魂的关系后面,隐藏着幸福与德行的二律背反。幸福与德行的二律背反又是一个古老的人生难题。肉体与灵魂、感性与理性、德行与幸福之间的分裂、对抗和冲撞,最终还导致了世界的分裂、对抗与冲撞。肉体与灵魂、感性和理性的二律背反,是发生在人自身内部的自我分裂,引起人自身内部的痛苦对抗。一、经济与伦理的冲撞2、经济与伦理的分离什么是经济?经济指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物质生产和生活内容,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活动形式。什么又是伦理?伦理就是人伦道德之理。经济与伦理是人的正常生活、以及统一的社会生活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但它们在人类历史上也曾处在分裂和对立之中。经济与伦理的分裂、对抗和肉体与灵魂、感性与理性、幸福与德行的分裂、对抗具有同等的意义。经济活动属于感性世界、事实世界中的追求肉体感性幸福的活动,伦理活动属于理性世界、价值世界中的追求崇高德行的活动。既然肉体与灵魂、感性与理性、幸福与德行处在分裂、对抗之中,那么经济与伦理也必然会处在分裂、对抗之中。经济与伦理的分裂、对抗,甚至也导致了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裂、对抗。一、经济与伦理的冲撞3、康德实践理性的美好期盼这是一个奇迹,身材瘦弱的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把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的传统分裂以典型化的形式展示给世人的同时,竟然要以巨人的勇气和力量把分裂的世界统一起来,把分裂的人统一起来,同时也把德行和幸福统一起来。康德沿用了传统的观点,认为伦理学或者说实践理性、道德法则所追求的全部对象和最高目的就是“至善”。“至善”就是德性和幸福的统一,就个人而言,只有把德性和幸福结合起来,才算达到了至善;就世界而言,只有幸福精确比照道德分配,才构成一个可能世界的至善。康德认为,在现实中,在有限的理性的存在者那里,要完全达到至善是不可能的,要设想这种可能性,就必须假设一定的条件,为此,康德提出了实践理性的三个必要假设:①至善的第一个必要条件是德性,它是至善的至上条件;②德性这个至善的至上条件要求的是意志和道德法则的完全契合;③必须把德性的实现和获得幸福结合起来,才能使“至上的善”上升到“圆满的善”。一、经济与伦理的冲撞4、割不断的纽带在肉体与灵魂、感性与理性、幸福与德行、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之间,以及在经济与伦理、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割不断的纽带。从理论上、逻辑上说,人毕竟是完整的人,他既需要感性幸福,也需要道德完善;从实践上、生活上说,除了极为特殊的例外情况,人们都既在追求感性幸福,也在追求道德完善。在人类历史上,经济与伦理的“纠缠”和“结合”,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纠缠”和“结合”,都还是外在的,形式的“纠缠”和“结合”,只有在当代历史条件下,我们才可以创立一门新的学科——经济伦理学。经济伦理学要打通分隔德行与幸福,以及相关的肉体与灵魂、感性与理性、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之墙,并且打通分隔经济与伦理、经济学与伦理学之墙。康德的美好期盼不应该只属于彼岸世界,它是一种预示,预示着一门新学科——经济伦理学的诞生。二、整合的新学科1、经济伦理学的对象经济伦理学旨在打通隔离感性的事实世界和理性的价值世界之墙。在宽泛的意义上,经济伦理学早已有之,而在严格的意义上,它是当代正在建立的一门新兴学科。面对这一新兴学科,我们首先应该界定它的研究对象。经济伦理学所研究的是经济与伦理趋向统一的内在过程,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伦理对经济活动过程和经济行为的调节作用(包含调节的方式、途径、作用等),实现促进经济发展和伦理建设的双重目标。二、整合的新学科2、关于对象的阐释(1)学科建立的基础:经济与伦理的内在趋向。①学科由雏形到完备(宽泛与严格的经济伦理学;两种伦理学的三点区别)。②学科由外在的形式化到内在的形式与内容统一(形式的伦理学、统一的伦理学及其区别)。(2)学科的调节作用:调节范围及其调节形式。①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及其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②经济活动的三个地带(失灵地带的三个领域)。③三个地带与伦理调节。(3)学科的调节核心:公平交易。①商品社会本质上是交换社会。②经济运行过程本质上是交换过程。(4)学科的目标与评价:效率与美德(联系教材中的“苏格拉底”和事实与价值的关系)。二、整合的新学科3、伦理学的应用学科经济伦理学是一般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般伦理学在经济方面的具体应用。关于应用伦理学的特点,我国学者甘绍平的观点很有启发性。他从所设问题、形式、内容、论证方法四个方面探讨了应用伦理学区别于传统(一般)伦理学的特点。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应用伦理学由于面对大量不断涌现的紧迫现实的问题,需要形成普遍的可操作的社会行为模式,涉及到整个社会的行为关联,因而它不应该像一般伦理学(传统伦理学)那样,只片面强调伦理原则对人们各种行为的制约和规范,而应该同时考虑伦理原则(或表现在特定应用领域中的伦理原则)和特定应用领域的具体要求(如经济领域中的经济要求)。经济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的一种,主要目的是要解决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中的具体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和利益冲突问题,面对各种经济问题,特别是面对大量不断涌现的紧迫的经济问题,形成普遍的可操作的行为模式,并通过平衡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进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二、整合的新学科4、后工业社会的学科经济伦理学(严格的经济伦理学)是一门在工业社会后期和向后工业社会过渡时期兴起的新兴学科,本质上属于后工业社会的学科。(1)后工业社会(三重社会、两个现代化、时空多样性)。(2)经济发展的两面性导致新学科——有所发展又发展不足的产物、经济发展反道德的一面、经济发展趋向伦理的一面。二、整合的新学科5、中国社会与经济伦理中国能否建立经济伦理学,如果中国建立了经济伦理学,这种经济伦理学对国际水平的经济伦理学有何贡献,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贡献?(1)中国社会的两种过渡。(2)建立学科的主、客观条件。(3)中国经济伦理学面对的特殊问题。三、经济伦理学的方法1.工程师模式(1)三个程序:把普遍原则公式化并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经验地描述特定的社会和制度背景,包含体现在个人动机和目的之中的习惯结构、把道德原则应用于此背景下可能的行为选择过程。(2)麦金太尔关于模式的评价:反对“价值中立论”和“非检验论”。(3)作者关于模式的评价:①从理论与应用的角度(作为理论伦理学的逻辑、实际困难);②从伦理学与经济学的角度(作为外在关系的悖论选择,例如诚信);③从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角度(作为理想性的不切实际,例如无私奉献)。2.应用方法(1)三个条件的有机运用——依据应用对象的歧异特征——①简单运用式;②修正运用式;③重新发展式。(2)具体方法:①定性的方法(思辨的方法);②定量的方法(结果的方法);③理性对话的方法(伦理妥协的方法)。3.原则:三种结合(1)事实与价值;(2)经济方法与伦理方法;(3)依据理论与修正、检验理论。四、价值与功能1、经济与伦理同步发展经济利益是人类以及每一个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伦理道德则是人类和每一个人具有高尚人格的必要条件。经济学就是人类或个人最强的动力的结果,它使人类或个人在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公共机构以及行为规则;伦理学则是人类或个人最好的动力的结果,它使人类或个人建立能使最好动力实现的社会公共机构以及行为规范。经济伦理学则力图要满足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共同要求,统一最强的动力和最好的动力,因此它是经济学和伦理学相结合的最佳学说。在经济伦理学中,经济和伦理内在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经济的发展最终导向了伦理,并引起伦理道德的实质性进步,伦理对经济的调节和制约弥补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不足,经济与伦理终于统一起来,一方面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促进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伦理化,促进伦理的建设。四、价值与功能2、社会和谐与人格完善(1)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①社会和谐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不应该指各种社会矛盾的泯灭,而应该指各种社会矛盾达到最大的平衡,并在最大限度上趋向一致。②社会进步主要表现在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上。③社会和谐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必要和重要的方面,并且是社会进步的最终实现。(2)人的生活与人的完善①经济伦理学不仅具有使人享有一种在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上的符合人性的和谐生活的价值和功能,而且还具有使人在自己的平凡生活中走向完善人格的价值和功能。②经济伦理学所理解的完善的人格不一定是无比高尚的伟人,也不一定是永远无私奉献的圣人,而是符合经济伦理学要求的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之人。正是这种人,直接指向了“人是目的”这个根本目标。四、价值与功能3、利益最大化原理经济伦理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和功能就是通过“利益最大化原理”来实现经济发展与伦理建设的双重目标。“利益最大化原理”同时包含了经济伦理学的经济目标和伦理目标,使利己和利他达到统一,经济伦理学不同于经济学的地方在于:它不仅要把利益最大化作为他律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把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律的结果。•第一章历史的探源一、文化背景与经济伦理差异二、在中国的探源三、西方的探源BACK一、文化背景与经济伦理差异经济伦理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有人类文化的一致性,又有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中西方不同特征的经济伦理文化雏形。1、地理与社会地理环境在人类生活方式的选择和文化的形成中起着决定的作用。中国社会文化发源地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围绕着土地形成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经济形式,并围绕农业社会形成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由小家最终构成国家的社会结构。西方社会及其文化传统,从其渊源来说,应该是从古希腊走来的,古希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古希腊社会的主要特征。一、文化背景与经济伦理差异2、社会与文化我们主张文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界定。广义的文化概念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以及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长期的人类历史中对大众心理的积淀所形成的大众(或民族)心理与基于这种心理的行为表现。狭

1 / 1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