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简单的生活中的常见现象。(3)设计和完成能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简单实验。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2)用实验的手段认识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能提出假设,进行初步的探究。(3)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对物质的微观构成的探究欲,初步体验科学的物质观,物质的微粒观(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3)初步培养科学需要证明也许要证伪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不同物质微粒的空隙大小不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课前准备】本节课采用四人一组在实验室或教室完成(配合多媒体),每组一份探究报告(共同填写,签名上交)。学生用具:高锰酸钾、药匙、白纸、研钵、试管、量筒、烧杯、水、滴管、浓氨水、酚酞试液、酒精、细玻璃管、注射器。教师用具:投影仪、酒、香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物质组成了大千世界,也使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我们是生活在物质世界里的。[观察]书P62图3-1看到这些物质,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物质可以被分割吗?如果我们不停的对它们分割下去,物质还会存在吗?[生活实验]撕白纸:拿出一张白纸,在10s中内尽量的把白纸撕的最小;红糖和热水:①在加热水前,我们一起观察一下红糖是什么样子的,用手用力捻它们;②在热水里加红糖,轻轻搅拌,你还能看见红糖吗?③喝口热水,你觉得热水有什么味道?④红糖看不见了,水变甜了,这是怎么回事?[补充实验]1.从盛有高锰酸钾的试剂瓶中取出一药匙高锰酸钾放在一张白纸上观察。现象: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的颗粒。设问:这些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可以再分呢?2.用研钵研碎高锰酸钾颗粒,并把这些研碎的颗粒再放在一张白纸上观察。现象:高锰酸钾颗粒变得更小,呈粉末状。[结论]颗粒状的高锰酸钾可再分成粉末状(更小的颗粒)。设问:已呈粉末状的细小高锰酸钾颗粒是否还可以再分?3.用量筒量取10mL水加入一试管中,用药匙取第2步研磨好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振荡试管,观察现象。现象:高锰酸钾粉末消失,试管中的水呈紫红色。结论:高锰酸钾粉末变成了更小的看不见的物质进入水中。4.在一烧杯中加入50mL水,把第3步得到的紫红色液体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现象:烧杯中的水变成浅紫红色。[讨论]①固体颗粒为什么会消失?[结论]①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讨论]②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结论]②变浅甚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也就是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非常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分析]不仅高锰酸钾如此,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可以分割的,分到最后,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板书]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1.物质是可分的;2.物质不断细分并没有消失,而是由微粒代替;3.因此,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4.肉眼看不见微粒,说明微粒是十分小的;5.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6.微粒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解释]请你用刚学的只是来解释一下,红糖“消失”的全过程。[生活实验]喷空气清新剂:①闻到了什么?②是前排同学先闻到还是大家一起闻到的?③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实验]书P62图3-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讨论解释取一支试管,水+酚酞水不会使酚酞变色取另一支试管,浓氨水+酚酞浓氨水会使酚酞变色小烧杯A:浓氨水小烧杯B:水+酚酞大烧杯C:罩住烧杯A、B假设实验:为了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用一杯纯净水来代替浓氨水来做对比实验,有无必要性?回答:没有必要。因为在实验一开始,已经证明了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提问:氨水中的氨气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酚酞的微粒也在不断的运动。我设问:为什么不会是酚酞从烧杯中挥发,扩散到浓氨水与蒸馏水的混合物中,使之变色?你又能用什么实验来证明,并不是酚酞扩散?这个实验又能说明什么问题?[探究活动]打开装有酒、香水的瓶子,让学生闻气味。现象:前排同学闻到酒和香水的气味浓,而后排同学闻到香水和酒的气味比较淡。[提问]为什么能闻到酒和香水的气味,且前排同学闻到的气味浓,后排同学闻到的气味淡呢?[分析]能闻到酒和香水的气味是因为构成酒和香水的微粒扩散到空气中,接触到我们的嗅觉器官;前排同学闻到香味浓,后排同学闻到香味淡是因为微粒运动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一个过程。先到达前排,再到达后排。[过渡]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已经知道了微粒能够运动。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继续来讨论和验证这个问题。(板书)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1.不论是固态微粒、液态微粒还是气态微粒,都是不断运动的;2.微粒运动的强弱程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解释]请你用刚学的只是解释我们刚闻到空气清新剂的过程;[举例]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生活疑问]煤堆在白墙上,时间长了白墙变黑了,而且刮开表层,里面的白墙也变黑了,这是怎么回事?表面变黑或许可以用微粒不断运动来解释,可是微粒是怎么“挤”到白墙里面的呢?[实验]书P64图3-4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讨论解释针筒抽20ml气体,手指堵住末端,用力压缩气体1、都可以压缩吗?2、哪一个压缩的幅度最大?3、说明了哪些问题?玻璃管中装1/2红墨水+1/2酒精,颠倒数次用手用力压塑料泡沫现象: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结论]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具有间隙;2.构成水的微粒间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很大。阅读实验: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1.50mL水+50mL水2.50mL酒精+50mL酒精3.50mL水+50mL酒精结果:等于100mL等于100mL小于100mL说明:同种微粒之间的间隙相同;不同种微粒间隙不同[结论]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3.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三、微粒之间是由间隙的1、不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微粒之间都是有间隙的,只是间隙大小不同;气体微粒间隙>液体微粒间隙>固体微粒间隙。有些固体压缩时,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并不表示微粒之间没有间隙,只是间隙非常小;2、气态微粒的间隙大小,只与微粒间的距离有关;液态、固态微粒间隙大小除了与微粒间距离大小有关外,还与微粒本身的大小有关;[解释]白墙里面为什么会变黑?四、解释生活现象1.为什么湿衣服放在风吹日晒的地方容易干?2.打开香水瓶子,满屋子都是香味?3.将一滴红墨水滴在水里,整杯水都红了;4.打气筒为什么能把气打入轮胎里?之后又为什么难压气?5.相同的糖为什么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更容易溶解?6.解释一下气密性检查的原理。7.怎么来解释热胀冷缩?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水的三态变化2.水的电解3.物理变化:只是微粒的间距、运动速度发生变化,微粒的本质没有变化;化学变化:微粒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微粒,形成了其它物质。【课堂练习】1.用“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①食盐加入水中,食盐逐渐消失,尝水时,感觉到“水变咸了”。②漫步花圃,闻到浓郁的花香。③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变干了。答案:①食盐加入水中,食盐逐渐消失,是由于食盐溶解了。“水变咸了”是因为食盐的微粒运动到了水的微粒中间。②漫步花圃,闻到浓郁的花香是因为花中有香气的微粒扩散到了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器官,因而使人闻到浓郁的花香。③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变干了是由于构成水的微粒在风吹日晒下扩散到空气中去了。2.春暖花开,人们站在丁香树旁闻到阵阵清香。这一现象说明构成物质微粒。3.有一诗人赞誉茅台酒曰:“贵州茅台酒,开坛十里香”。尽管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道出了构成物质的微粒的一种特性,即。4.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在试管口塞上一小团脱脂棉,塞好后放在实验台上,如图所示:(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试管口的脱脂棉上(15滴左右),A仪器名称是,其用途是。(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实验说明了。5.右图中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走玻璃片后,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最后上下两瓶中气体的颜色,此现象说明;当两瓶中气体混合均匀后,构成物质的微粒(选填A.继续;B.停止)运动。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微粒的特性:第一微粒在不停地运动;第二微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掌握微粒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也为我们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某础。[布置作业]书P721、5、6《学习与评价》课时11[板书设计]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1.不论是固态微粒、液态微粒还是气态微粒,都是不断运动的;2.微粒运动的强弱程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三.微粒之间是有一定间隙的[教后记]本节内容抽象,处理不当易形成教与学的难点。由于微粒小不易被人察觉,所以只能通过物质在变化时一些宏观现象推测微粒的特性,感受微粒的真实存在。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