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概论知识点1口腔种植学的发展史学时:10分钟内容概述学习方法和建议关键词:口腔种植学|Oralimplantologry|种植外科|Implantsurgery一、口腔种植学的发展史口腔种植学(Oralimplantologry)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分支学科,主要包括种植外科、种植义齿修复、种植材料、种植力学及种植生物学等内容。其中起支持、固位作用的植入物称为口腔种植体(Oralimplant),通常亦称牙种植体(Dentalimplant)。口腔种植学涉及到多个学科,包括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牙周病学科、口腔影象学科以及口腔材料学科等等,涉及外科的内容则被称为种植外科(Implantsurgery)。牙种植体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人们在出土的人类颌骨化石中发现镶有宝石或黄金雕成牙体形状的植入物,具体的应用目的尚无从考证,但它却成了牙种植体的原始雏形,真正牙种植体的历史应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早期代表性的学者是Formiggini,由于他对牙种植体早期发展的贡献和所取得的成就,被誉为现代口腔种植学的奠基人。由于当时的临床应用明显超前于基础研究的发展速度,致临床上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使尚处于十分幼稚的牙种植术转入低谷;直到Branemark引入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理论和提出规范的两次法(Two-stage)种植技术才使牙种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被医学界所公认。50年代中期,瑞典科学家Branemark在研究骨微循环的实验中采用纯钛的显微镜观察窗,意外地发现钛与骨组织结合牢固,遂进行了大量系统的基础实验研究。证实纯钛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提出了种植体的骨结合理论,并将其具体定义为负载的种植体表面与周围发育良好的骨组织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直接结合。同时,规范了严格的种植手术步骤和种植体实现骨结合的必要条件;并于1965年正式推出Branemark种植系统-螺旋型骨结合式纯钛种植体系统。Branemark报道了长达24年的临床随访结果,种植体10年成功率下颌可达90%以上,上颌可达80%以上。由于该系统可靠的实验基础、较高的临床成功率和长期的临床随访资料,使骨结合理论于1982年在多伦多种植会议上得到公认,种植步骤也由早期的一次法发展为成熟的两次法。在骨结合理论的指导下,口腔种植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牙种植体系统层出不穷,其中有代表性的除Branemark种植系统外,还有Core-vent、ITI、IMZ、Astra-Tech、Friadent、Lifecore、Paragon、Steri-Oss、3i、Camlog等系统,形成了独立的种植外科体系及其理论,并随着学科的发展被不断完善。我国口腔种植起步较晚,从1980年起始被列入高等医学院校卫生部规划教材内容之中。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社于1995年在珠海召开了首次种植义齿研讨会,成立了全国口腔种植义齿协作组,为口腔种植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2002年成立了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但是,口腔种植学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①两次法种植手术周期长、一次法种植成功率低;②种植体龈界面理论尚不完善;③种植系统繁多,缺乏统一性。因此,口腔种植学方兴末艾,还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共同协作和努力。知识点2口腔种植体分类学时:10分钟内容概述学习方法和建议关键词:骨内种植体|endosseousimplant|骨膜下种植体|subperiostealimplant|牙内骨内种植体|endodontic-endosseousimplant|粘膜内种植体|intramucousmembraneimplant|螺旋型种植体|screw-typedimplant|柱状种植体|cylindricalimplant|叶状种植体|blade-typedimplant|锚状种植体|anchor-typedimplant|穿下颌种植体|trmsmandibularimplant|下颌支支架种植体|mandibularramusframeimplant口腔种植体应包括牙种植体及用于义耳、义眼、义鼻等赝复体固位的颅颌面种植体。牙种植体是指为了支持义齿修复的上部结构,用外科手段在上颌或下颌颌骨内或颌骨表面植入人工材料设计的装置(国际标准化组织,IS0,1984年)。目前种植体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但通常人们按植入部位及种植体形状进行分类,按植入部位概括起来有4大类:即骨内种植体(Endosseousimplant)、骨膜下种植体(Subperiostealimplant)、牙内骨内种植体(Endodontic-endosseousimplant)及粘膜内种植体(Intramucousmembraneimplant)。一、骨内种植体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按形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图片:常见的骨内牙种植体类型]1.螺旋型种植体(screw-typedimplant)以Branemark种植系统为主要代表的一类骨内牙种植体,利用种植体的表面螺纹来提高骨界面的结合强度,分自攻型与非自攻型两种,为两段式。[图片:Branemark种植体]Astra-Tech、Lifecore、Paragon、Ster-Oss、3i、Camlog等系统亦属此类。其中还包括用于颌面赝复体固位的颅面种植体。2.柱状种植体(cylindricalimplant)此类种植体直径一般较螺旋型种植体粗,为提高种植体骨界面的结合强度,表面多采用各种涂层技术形成粗糙面,代表性的种植体系统有Core-Vent、IMZ、ITI、Friadent等系统,近来此类种植体也多设计有部分粗螺纹。3.叶状种植体(blade-typedimplant)因形似叶片而得名,种植体骨内段设计成薄片状。主要适用于窄或高度不足的牙槽嵴,尤其是上下颌后牙区的种植,叶状种植体可以利用横向的长度来弥补牙槽嵴高度和厚度的不足,同时叶片角度经适当调整可避开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此类种植体为一段式,骨界面多有纤维-骨性愈合,临床成功率不高,目前应用较局限。4.锚状种植体(anchor-typedimplant)呈锚基状是叶状种植体的一种改进型,在临床中应用较少。5.穿下颌种植体(trmsmandibularimplant)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贯穿下颌骨的种植固位钉,另一部分是植于下颌骨下缘的长形固位夹板,与固位钉连接在一起,并用短螺钉固定于下颌骨上。该种植体是由荷兰学者Bosker于1986年首先报道,主要用于下颌骨严重萎缩的病员。6.下颌支支架种植体(mandibularramusframeimplant)由位于口内、悬在牙槽嵴上方的弓形支架与在前牙区和双侧升支处植入骨内的骨内段组成,利用口内支架支持、固定义齿。该种植体亦主要用于下颌骨严重萎缩的病员。二、骨膜下种植体是一种经个别制作的支架式种植体,植于牙槽嵴粘骨膜下,骑跨在牙槽嵴和基础骨表面,与骨面紧密贴合,以此支持、固定义齿的上部结构,多采用钴铬合金。[图片:骨膜下种植体]该种植体应用历史较长,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由Gershkoff和Goldberg首先介绍,并由Linkow发展起来。主要应用于伴有严重牙槽骨萎缩的无牙下颌。传统的种植术分两期:第一期显露种植区牙槽嵴骨面,取模,技工铸造、制作个别种植体支架;第二期将个别制作的种植体植于骨膜下。种植体周围以纤维包裹式愈合,且可致牙槽骨压迫吸收,远期临床效果不理想。由于牙槽植骨及牵引/张成骨方法的成熟,已能解决牙槽嵴高度不足的问题,故渐趋于淘汰。三、牙内骨内种植体严格地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牙种植体,而是一种植入式的松牙固定术。此类种植体形如针状,植入牙根管内并可经牙根管口穿出,植于牙槽骨内,借此起固定松牙的作用。[图片:牙内骨内种植体]由于同时位于牙根管内和骨内,故称牙内骨内种植体,主要用于前牙或前磨牙。四、粘膜内种植体又称子母扣种植体,是将小圆盘形的种植体植于牙槽粘膜内,借此起义齿固位之用。由于远期效果差,已被淘汰。知识点3种植体材料学时:10分钟内容概述学习方法和建议关键词:种植体|材料口腔种植体是一种植于体内(主要为骨内)、传递咬合力的装置,实现骨结合是基本的生物学保障。这就要求种植材料既应满足基本的生物相容性要求,也应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相容性,两者缺一不可。目前种植材料可分成以下几大类:1、金属类金属在满足基本生物相容性的前提下,具有突出的机械性能优势,致使它成为应用早,且至今仍被广泛采用的一类种植材料。其中钛及钛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和理想的力学性能,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最受青睐的一种金属。在化学性能方面,钛是一种活泼元素,在暴露于空气中的瞬间即可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菲薄的TiO2氧化膜,这层氧化膜惰性程度很高,能有效地防止进一步的氧化和腐蚀,确保了钛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机械强度方面,钛的密度低,机械强度高,弹性模量与其他医用金属相比更接近骨组织,这就使钛具有较理想的生物力学相容性,另外它亦有着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因此目前种植产品中90%以上是以钛或钛合金为材料。其他常用金属还有316L不锈钢、铸造钴铬钼合金等,但由于生物学性能及力学性能方面的缺点有逐渐被钛所取代的趋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稀有金属如钽、锆,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价格昂贵故很少应用。近来,国际上先后推出了一批种植体表面粗化的设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喷砂-酸蚀技术,在提高种植体骨结合质量及速度上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2、陶瓷类陶瓷较金属材料具有明显的优点,如生物相容性好,多数具有引导成骨作用;色泽与自然牙接近,成为近年生物材料发展的一个热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的缺点:机械强度差、脆性大、加工性能不好。所以,作为种植材料,对陶瓷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第一、提高材料的自身性能;第二、以生物活性陶瓷形成理想的复合材料。该材料按生物学性能可分成三类:生物惰性陶瓷,如单晶和多晶氧化铝、氧化锆等;生物活性陶瓷,以羟基磷灰石、玻璃陶瓷等为主要代表,具有引导骨再生的作用;生物降解陶瓷,如磷酸三钙、生物玻璃等,在引导骨再生的同时自身将发生降解,而被新生骨所取代,主要用作骨充填材料。3、碳素材料碳素主要是一种玻璃碳,具有良好的化学及生物学稳定性,但机械性能差、脆性大、易折断。4、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弹性模量低,具有较好的骨适应性,但强度低、且存在着降解与老化的问题,故目前已不用作种植材料。不过随着其自身性能的改善和提高,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一种潜在的种植材料。5、复合材料如上所述,各类种植材料均不尽完美,往往不能同时获得理想的生物学性能和理想的机械性能,因此出现了复合材料。目前复合材料主要是利用涂层技术,将生物活性材料复合于金属材料表面,弥补各自材料的不足,使所形成的新材料理想化。然而,由于传统涂层方法存在的缺陷,使这类复合材料远末发挥出它的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