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新闻两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课新闻两则自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把握其特点和结构。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3、了解历史,感受正义战争的力量。自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熟读课文,完成下列两个任务。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区域.()芜.湖()歼.灭()溃.退()荻.岗()2、选词填空:此处敌军抵抗较为(坚强、顽强、顽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战争、战斗、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击败、击退)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限制、制服)江阴要塞,封锁长江。二、查资料,了解新闻时代背景。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长江以北歼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国民党反动统治虽然已经面临总崩溃的局面,却一面展开“和平攻势”,玩弄和谈骗局,争取喘息时间,以便伺机反扑;一面积极部署所谓“千里江防”,企图以此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并且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4月22日2时,解放军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苏省江阴的长达五百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在彻底摧垮敌人的长江防线的同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同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4月23日晚间,解放军占领了蒋家王朝巢穴——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城,宣告国民党统治的彻底崩溃。同年4月,中共中央已由西柏坡迁至北平(北京)。一、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支持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第四野战军一个兵团于5月14日,从武汉以东至武穴1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16日、17日解放华中重镇汉口、汉阳和武昌。二、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内容都有连续性。三、请理解并识记下列新闻的基本知识,将有助于你顺利地阅读课文和写作新闻。说起新闻,我们都不陌生。电视上有《新闻联播》,报纸上大幅版面都在报道最新的各类新闻,那么你了解新闻吗?请查阅资料或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以下内容:1、新闻:又称消息,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2、新闻的特点:()()()。3、新闻的六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新闻,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如何,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你能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六要素吗?地点:时间: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中、西、东分三路击破防线顺利横渡长江事件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4、新闻独特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是消息的结尾。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由此可以看出: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可看新闻的_______。要了解新闻的概貌,可看新闻的_______。要更全面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应看新闻的_______。四、根据上述新闻知识,阅读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电头,说明其作用2、导语部分包括哪些内容,它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3、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的是情况,请放声朗读,完成下面表格。时间地点兵力战线长度作战结果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4.谋篇布局:1.文章主体分为几个层次2.三部分是如何衔接的?3.主体部分三个层次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5.找出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4.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5.6.。五、品读文章,揣摩新闻的语言特点。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们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狄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既已度过三十万人。”把“突破”、“渡至”、“二十四小时既已”依次次换成“越过”“到达”“共”好不好?为什么?2、把文中“至发电时止“换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把“现已占领”换成“现在已经占领”好吗?为什么?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3、九江(不含),括号里的词可否删去?为什么?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天,东西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从感情色彩的角度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二课时一、了解新闻时代背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问题研究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篇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二、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处理生字词。绥.()靖.()鄂()豫()阻遏.()二十八宿.()管辖.()阌.()乡聿.()2、1、细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经过: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结果:河南基本解放。3、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4、2、理清新闻的结构①标题②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敌军南逃的背景、时间。③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④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⑤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⑥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5、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哪些伟大的胜利?a、恢复的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b、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的武装力量;c、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3)比较下边两个句子,说说哪句好,并说说理由。(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质疑反思、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三:比较阅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1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两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__________。13、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14、用“”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15、找出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什么?四:中考链接巴格达居民不进防空洞(路透社巴格达3月22日电)今天的巴格达烟尘笼罩,城市空中轮廓线上火光点点,在美英部队对巴格达无辜迷茫的居民发动空前猛烈的轰炸之后,巴格达大街小巷几乎空无一人。随着夜间炸弹和导弹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伊拉克首都全城的建筑物摇摇欲坠,火球和浓烟冲天而起,3天来的连夜轰炸首次变成了青天白日的闪电战。一家宾馆的司机说:“(战争的)前两个晚上跟这次一比简直就是开玩笑。这就是他们所谓的震慑,真是让人胆战心惊。他们是说到做到。”巴勒斯坦饭店的接待员说:“战争真的开始了。谁知道下一个晚上会是什么样子。”做父母的都说自己的孩子被这次轰炸吓得瑟瑟发抖。有居民说美国在拿他们来试验自己的最新武器。夜间袭击和新展开的白天轰炸在打击定点目标时显然很精确。很多目标,包括政府各部,位于巴格达平民区的中心。震惊不已的巴格达居民说,尽管美英接连不断的轰炸让人不寒而栗,但他们不会躲进遍布首都的防空洞。萨阿德•萨利赫说:“我们宁愿死在家里,也不愿意闷死在地下防空洞里。我不会进防空洞。”20、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①无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震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画出文中导语部分.2、主体部分怎样详细说明导语中的“烟尘笼罩”、“火光点点”。3、这则新闻表现出的人民对待战争的态度是什么?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时间:二十日下午5时到二十三日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事件的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事件的经过:中、西、东分三路击破防线顺利横渡长江事件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导语)包含的信息有:兵力强盛、战线长、战势猛、战绩大,其作用是简述渡江战役成功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中)第二层:“从21日下午”到不起丝毫作用(西)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课文结束(东)时间上的衔接:20日夜——21日下午五时——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渡江部队的衔接: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内容上的衔接:第二层有“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与第一层衔接,第三层有“与西路同时同日发起渡江作战”与第二层衔接;第三层有“正是汤伯恩到芜湖的那一天”,与“汤伯恩21日到芜湖”衔接因为中路军渡江情况在先已经报道过了,西路军渡江情况与中路军相似,较详细。东路军情况写的最为详细,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