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中国现代史通史概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史通史概讲通史坐标通史综述史学界一般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3)“文化大革命”时期:从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一、过渡时期[史实要点]阶段时间政治、外交经济科技、思想、文化选修建国初1949~195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次访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布拉吉和列宁装婚姻自由、建立新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毛泽东过渡时期1953~195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双百”方针会、1954年宪法、三大政治制度、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总路线、“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阶段特征]1.时间:1949年10月~1956年12月。2.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3.阶段特征:这一时期是我国建国以来各项工作搞得最好的时期之一。我国成功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顺利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政治上,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提供了基本政治框架。这一时期,《共同纲领》是指导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共同纲领》代宪法的使命,政协则成为民主监督的参政议政组织继续存在。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政协制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2)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着手恢复经济,1952年底国民经济根本好转。1953年出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外交领域,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并积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件外交大事。(4)思想文化领域,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上,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多项成就;教育事业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活跃了文化艺术界。4.主干知识:(1)必修一(政治外交方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1954年宪法。外交方面的一个事件(中苏建交)、二次会议(日内瓦,万隆)、三大政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一边倒)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必修二(经济建设):农业(1950~1952土地改革,1953~1956农业合作化)、工业(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1950~1952合理调整,1953~1956赎买政策与公私合营)。(3)必修三(文化):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新中国的扫盲教育。(4)选修四(人物):毛泽东、李四光。[解题探究](2013·潍坊期中,节选)阅读材料:表31928、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项目1928年1940年增幅(%)钢(万吨)4301830326煤炭(万吨)355016600368棉纺物(亿米)26.7839.5448谷物(万吨)7300955031表4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项目1952年1957年增幅(%)钢(万吨)135535296煤炭(万吨)66001310098棉纺物(亿米)38.350.532谷物(万吨)163921950519表3据王斯越《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编制,表4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请回答: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相似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解题思路]审材料①审表头时间——1928年、1957年正处于中苏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时期。②审表格项目——工农业产值增长,但工业项目增幅远高于农业项目增幅。联所学中苏以五年计划的方式开展工业化,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农业牺牲太多是其共同特点。审设问“共同特点”,“存在问题”——需结合所学及材料综合分析,此处特点强调的是,一定不要忽略了材料信息。答案特点:①工农业产值都增长,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工业产值增幅高于农业。问题:①农轻重比例不均衡,②农村、农民、农业牺牲较大,③不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④计划经济与经济规律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冲突等。方法总结解读数据类材料信息的两大原则:原则一“三看”:一要看表头及出处。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二要看表格中的项目。根据题干设问,阅读表格数据中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三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作出判断。原则二“两注意”:一要注意表格数据图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图表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和特点,适合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优势,在提取信息时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取信息。二要注意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表格数据图,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类型。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及“文革”时期[史实要点]阶段时间政治经济科教文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5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左”倾错误泛滥、“八字”方针《论十大关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五”计划建设成就“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袁隆平杂交水稻、北京电视台试播“文化大革命”1966~1976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周恩来纠“左”、邓小平全面整顿[阶段特征]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时间:1956年9月到1966年5月。(2)关键词: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3)阶段特征: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既不同于前七年党的指导方针是正确的,也不同于后十年是全局性的严重“左”倾错误。这十年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指导上有过严重失误,但有错有纠,时错时纠,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十年,在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没有得到清理和纠正,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还有发展,但是这些错误还没有发展到支配全局的程度。这十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6年9月至1957年12月,中共贯彻执行和发展“八大”路线,领导经济建设取得了好成绩,如超额完成“一五”计划,1957年成为建国以来经济工作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第二阶段是1958年到1960年。通常称为“大跃进”的三年,党在指导方针上发生了严重的“左”倾错误,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强迫命令、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表明了探索中的曲折。第三阶段是1960年冬至1966年春,是调整国民经济的五年。国民经济在调整中前进,党的工作是向上发展的。从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通过并开始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样就从原来的“大跃进”方针转变为调整的方针。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国的国民经济从1962年到1966年春,得到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重新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左”的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终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文化大革命”时期(1)时间:1966~1976年。(2)关键词:十年文化大革命。(3)阶段特征政治:以“阶级斗争”为纲;个人崇拜盛行;“左”倾错误最终酿成了十年动乱。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被严重践踏。经济:“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严重损失;但由于周恩来、邓小平及人民的努力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科技:科技领域取得突破:“两弹一星”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外交:对外关系获得重大突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解题探究](2013·四川高考,节选)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上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解题思路]审图片从图中人物、手中“红宝书”、教材目录等可判断出现于“文革”期间,强调阶级斗争,盛行个人崇拜,与生产联系密切。联所学文革期间中国教育的特点、危害、影响等。审设问“时间”、内容特色形成原因——社会大环境。答案文革时期;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方法总结“审——比——联——答”解决历史图片信息题第一步:审。一审图有几个要素和几层含义;二审注,注是对图的补充或解释;三审问,寻找答题的方向。第二步:比。即对图片的内容或横向或纵向比较、分析、找出规律。第三步:联。找出图与图的联系,图与所学教材知识的联系。第四步:答。答案来源于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史实要点]时间政治经济科教文选修1978~1982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国两制”构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发展、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结盟运动改革(农村、城市)、开放(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真理标准讨论、恢复高考,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邓小平理论邓小平1982~现在十五大、新型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南方谈话、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载人航天、互联网邓小平[阶段特征]1.时间:1978年至今。2.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3.阶段特征:“文革”结束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民主政治不断健全的时期;更是中国融入世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时期。正如胡锦涛主席在国庆阅兵时所说:“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政治上:(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善。1978年拨乱反正后,我国健全了宪法和各项法律制度,恢复并健全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注重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战略,使民主政治稳步发展。(2)外交政策逐步成熟并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在新时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了世界大国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新型区域合作,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组建上海合作组织,在地区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经济上: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本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迅速提升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1985年开始城市改革,逐步打破计划经济的僵化局面,使企业充满活力。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这样的开放格局引进了外资和技术,逐步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明确提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改革的目标,并加快了改革的步伐,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文化上:这一时期重新将“双百”方针作为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提出文艺的“二为”,教育的“三个面向”,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科技上取得了包括载人航天在内的多项伟大成就。[解题探究](2013·临沂期中)至2013年,“农业、农村、农民、水利”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锁定的关注焦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