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3日,汇丰控股为在美国发放的次级贷款增加18亿美元的坏账拨备。4月14日,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随后,危机扩大到以次级贷款为基础资产的信用衍生品市场,持有这些产品的机构投资者纷纷遭受损失,有的不得不宣布破产。与此同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等产生连锁反应,造成全球性的金融市场剧烈震荡。随着危机的全面爆发,这场危机逐渐演化成为全球信贷紧缩,不但使美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放缓,而且对全球金融市场与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一、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背景(一)美国次级贷款市场的特征根据借款人不同等级的信用水平,制定不同的贷款条件。按照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等条件,美国房屋贷款分为三级:优级(primeloan)近似优级(ALT-A)次级(sub-primeloan)。次级贷款与优级贷款的主要区别在于:审贷程序上,优级贷款遵循比较统一和严格的贷款标准,贷款利率在不同贷款者之间围绕平均利率波动,差别不大;次级贷款借款人的差别会使得借款利率相差甚远。产品结构上,抵押贷款划分为浮动利率贷款和固定利率贷款,其中,次级贷款以浮动利率贷款为主。次级贷款的“贷款价值比”远高于优级贷款,而平均贷款规模则远远低于优级贷款次级贷款发放机构大部分缺乏销售网点,大多以经纪人、客户代理为销售渠道(二)美国次级贷款的发展近年来,次级贷款在房屋抵押贷款中的比重显著上升。图1美国次级贷款余额及其占房屋抵押贷款比重占人口多数比重的低收入阶层(特别是西班牙裔和非洲裔阶层),构成次级贷款的主要客户群资料来源: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三)与次级贷款相关的信用衍生品的发展表4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余额及其发行人结构资料来源: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二、美国次贷危机的表现次级贷款到期未付率提高图3美国住宅贷款到期未付率创新高图4美国优级贷款到期未付率图5美国次级贷款到期未付率丧失抵押品赎回权比例(foreclosurerate)上升速度加快。图6抵押贷款的丧失抵押品赎回权比例(%)银行业对商业地产紧缩的指数也从2006年起持续上升,到2008年创下80左右的新高。说明商业银行由于担心未来房产市场进一步恶化,已迅速对商业地产紧缩信贷支持。三、美国次级贷款产生的原因(一)关于低利率政策与次贷危机观点的综述1.以低利率为分析起点的观点前世界银行负责经济发展的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人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美国当前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与过去所实行的低利率政策有关。他认为本轮经济上涨并没有太多受益于投资的回暖,而事实上由于90年代的过度投资,使得美国的经济复苏开始转向消费导向。这一增长模式在低利率条件下运转良好,但随着利率步入回调阶段并造成资产价格暴跌时,其先前积累的大量风险便会迅速释放。林毅夫认为,金融危机之所以发展到目前阶段,与美国政府没有很好处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有关。当时泡沫破裂美国经济就应该陷入衰退,但那次衰退很短。原因就在于美联储用降息来刺激房地产经济,由此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一度高度繁荣,而代价是房地产泡沫是更大的泡沫,泡沫破灭以后就更难解决。随着2006年年初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次贷危机逐步显现,并愈演愈烈成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基于类似的分析,何帆、张明指出,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格林斯潘以低利率政策刺激消费和房地产需求使美国避免了萧条的危机,不过低利率政策导致房地产需求增加和泡沫的出现。而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次贷危机,同时也使得财富蒸发、消费下降、经济出现了疲软萧条。上述观点的核心是,认为这次的危机起因于低利率。这里的逻辑链条是:2.以经济基本面为分析起点的观点认为次贷危机与美国过度消费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美国政府利用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巨大优势,鼓励公众透支,大力发展债务经济,而庞大的债务赤字只能由顺差国支持。顺差国家成为捆绑在美元战车上的人质,不得不持有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等金融资产和大量出口商品来支持美国的高负债、高消费的经济发展。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增加了金融市场风险,危及全球金融体系的安全。大量的资本涌入金融市场使得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的失衡越来越明显。美国长期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美国的巨额逆差造成了对应的经常账户盈余国持有着大量的外汇储备剩余。而当美国国债不能满足其需求时,在收益率和供给量上具有优势的衍生品市场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次贷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大量盈余美元对高收益的次债及其衍生产品的需求,超过了次贷基础金融产品以及整个宏观经济环境所能支持的供给能力,从而形成泡沫。(二)关于信息不对称与次贷危机关系的观点综述提供虚假信息的动机和利益的冲突、承担过量风险、欺诈性行为是这次次贷危机爆发的三大原因。首先,由于公司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使得经理人可能获取极高的收益而不必为其损失负责,因而其提供虚假信息以及采取欺诈性行为的激励较强。其次,对于迅速发展的证券化业务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证券购买者对于标的资产的偿还可能性了解不充分,而证券化者的主要目的又是出售其“生产”的证券,这一倾向使其有动机进行欺诈性行为。事实上,证券化本身是要求基于未来可预测的现金流的基础之上的,而本次的次贷危机中,大部分的证券化业务显然并不满足这一要求。第三,信用评级机构由于只能从其提供评级的机构获取收益,也具有为不满足要求的机构提供评级的倾向。最后,GlassSteagall法案的废除,使得商业银行部门和投资银行部门之间的利益相关性增加了。(三)关于次贷危机产生原因的评论首先,低利率政策是否会带来如此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次,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否应该考虑其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四、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一)次贷危机通过冲击美国经济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二)次贷危机通过转变“脱钩”为“再挂钩”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三)次贷危机通过打击全球证券市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四)次贷危机通过激生国际金融风险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五)次贷危机通过拖累贸易发展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六)次贷危机通过抑制金融深化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七)次贷危机通过打击市场信心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八)次贷危机增加合作困难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五、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一)次贷危机影响中国的贸易传导机制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和需求下降,使得出口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出口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出口形势恶化。并进一步通过影响就业、消费、投资等方面对国内实体经济产生全面的负面影响。(二)次贷危机影响中国的产业联动效应产业的结构性震动效应:中国也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一样,在短短一年内经历房市股市从泡沫到下跌的过程。存货的加速原理:库存危机通过存货的加速原理,使许多重要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众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不少大企业裁员降薪。(三)次贷危机影响中国的金融传导机制首先,国内部分商业银行因持有美国债券而在次贷危机中遭受直接损失。其次,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和实体经济的主要影响,不是银行业在次贷危机中的直接损失,而是担心次贷危机导致的国内经济衰退而出现的惜贷现象。六、中国应对次贷危机的政策选择(一)协调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把握好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胀的平衡(二)保持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稳定(三)谨慎实施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中国金融机构要积极稳妥地实施国际化战略(六)要突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