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西学东渐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1课西学东渐【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一、西学东渐概念理解: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诸如科技、法政、宗教、伦理、乃至文学艺术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②鸦片战争期间——五四运动前后【问题探究1】明末清初一大批西方传教士到达中国,翻译介绍西方文化。对比西学东渐的两个时期,其中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为便于传教,主动向中国输入西方文化,内容主要以宗教为主;鸦片战争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积极主动学习西方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内容则涉及科技、政治、宗教、文学等各个方面。原因:近代中国随着西方侵略加剧,既为西学传入提供了可能,同时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使学习西方成为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教法设计】学案呈现西学东渐的内涵和阶段,教师可设计探究问题,或在教学课件中呈现,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明确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主要特点和目的。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后,切勿越俎代庖,应当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教师加以总结。【教师承转】近代以来,西学的传入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时期、维新变法时期、五四运动时期。在向西方学习的阶级主体上经历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等几个派别。【设计意图】明确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主要历程,明确本课的主要范围。一、地主阶级(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同时,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具体表现在:(1)政治上:①清朝统治危机四伏(根本原因)②中国开始沦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直接原因)(2)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步破产,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3)(3)思想上:①最高统治者妄自尊大,仍然处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统治思想)②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传播(学术思想)③“贵华夏”、“贱夷狄”思想藩篱的冲破(开明地主、知识分子)2、目的: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清王朝统治。3、、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活动及评价2人物活动或主张地位共同影响林则徐①禁烟时开始研究世界情况②设立译馆,翻译外国报刊、《各国律例》,③编译《四洲志》①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②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①研究与介绍世界知识在知识界蔚然成风②“开眼看世界”的成为一股社会思潮③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放眼世界的先行者④打破了思想闭关愚昧狂妄自大的学术局面4、结果及原因(1)结果:没有完全付诸实践(2)原因:A、清政府的腐败B、闭关政策的阻碍C、地主阶级的局限性【教法设计】基础知识部分以学案形式呈现,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记忆落实,本部分内容没有难点,学生基本可以自主完成,在记忆完成之后,教师可重点点出以下内容:、一是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的危亡。不但是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也是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二是关于“开眼看世界”影响:在当时社会产生影响有限,但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开眼看世界”的成为一股社会思潮;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在完成基础知识处理基础之上,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所设计问题,教师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有选择使用,问题设计除设问一在学案呈现之外,其余部分在课件呈现。【问题设计2】材料: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长技”:西方军事技术;“师夷”与“制夷”关系:“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教师总结:林则徐和魏源开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主要是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如材料所言。【问题设计3】材料:作为最早由国人自撰的介绍西方状况的著作显得弥足珍贵,但在介绍西方时仍然是相当初步、肤浅和零碎的,甚至有不少错误……另一方面,即使这些大打折扣的作品,在鸦片战争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其社会影响力也是有限的……时人对西方的了解,普遍停留在若干趣闻、野史、天方夜谭的层面。根据材料全面评价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实际状况;积极:(学案部分)(材料中“弥足珍贵”)局限:(1)肤浅、零碎,甚至错误;(2)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力有限;(3)对西方的理解有猎奇心理;(4)在内容上主要是西方的军事技术方面。问题设计二部分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处理,问题设计在课件上呈现。(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注:体用的含义:体(中学)——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用(西学)——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文化31、背景(1)政治上:清政府内忧外患①内忧: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威胁清朝统治。②外患:二鸦后列强侵略进一步加深。(2)经济上: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3)思想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学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2、体用之争——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派别主张实践异同评价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追求自强、求富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等。同:根本目的都是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异:对待西学的态度不同体用之争局限于军事、经济等物质文化层面,但冲击了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仇视、破坏3、焦点:是否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注:“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及实质是什么: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实质: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专制统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4、异同:同:根本目的都是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异:对待西学的态度不同5、实践及结果(1)实践——洋务运动(机构、口号、内容)(19世纪60——90年代)(2)结果——破产(原因)原因:A、外国的阻挠B、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C、洋务派力量分散D、没有变革政治体制6、影响:(1)积极:①冲破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并进一步促进了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②指导了洋务运动的开展。(2)消极: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二)教学方法设计及知识拓展部分:【教学方法】1、基础知识部分仍然以学生记忆为主,在记忆同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2、在学生落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重点突破难点“中体西用”: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使用科技,以实现“自强”、“求福”、维护封建制度的目的。体用之争局限于军事、经济等物质文化层面,但冲击了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3、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落实情况,训练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读和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问题呈现在学案和课件上。【问题设计1】有人曾将洋务派的核心主张“中体西用”形象的比喻为:用中国的破瓦罐装西洋的红酒,只能带来失败的结局。你认为这里的“破瓦罐”和“西洋的红酒”指什么?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观点?“破瓦罐”: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礼教4“西洋的红酒”:西方先进的使用科技和自然科学知识。评价:(见学案评价部分,略)【问题设计2】材料:在1810年——1860年期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到86%,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仅占6%。1861年——1895年期间翻译的567中西方著作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根据材料分析1810年——1895年期间,中国在翻译西方著作中的主要变化。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变化:翻译著作题材由宗教类为主转向西方使用科技和自然科学类。原因:(1)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向西方学习的迫切性加剧。(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指导下,掀起了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积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自然科学和实用科技。(3)洋务运动期间,派出留学生、成立翻译馆等,加快对西学的介绍。因学案空间有限以及考虑课堂容量,问题设计一再学案呈现外,问题设计二可以在课件呈现,教师在教学中可有选择处理问题设计二。二、资产阶级(一)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问题探究1】郑观应说:“欲自强,必先致富;与之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结合材料及教材分析:中法战争前后,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导致变化的原因何在?其进步作用是什么?分析与洋务派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填在表上)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主张中法战前“中体西用”,支持洋务派中法战后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订立宪法,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变化的原因(1)中法战争失败从而使洋务运动弊端暴露,对中西文化体用主张深刻反思;(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形成。进步意义①积极: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突破“中体西用”束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②局限: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未进行实践活动。与洋务派的最大区别1、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经济上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教学方法设计】本部分内容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在教学钱设计问题如“问题探究1”学生完成学案内容,教师设计问题,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问题设计】材料: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盛世危言》1、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也打出了“求富”的旗号,创办近代企业,与郑观应“致富”手段上有何不同?洋务派创办“军用”和“民用”企业。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时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度。5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原来从属于洋务派阵营,主张学习西方使用科技,请思考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分道扬镳的原因?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形成原因(答案见学案,略)(二)、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潮1、历史背景:(1)可能性:A、经济基础: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条件)B、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形成;C、文化方面:西学知识的增长和维新思想的发展。(2)必要性:A、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B、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代表人物及主张人物活动或主张代表作特点或地位影响康有为a开设学堂(广州万木草堂);b撰写著作;c宣扬维新思想《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学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宣传维新思想梁启超a宣传民权思想b阐述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必然,c改革科举《变法通义》名重一时谭嗣同a主张自由平等,b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及纲常礼教,c倡导男女平等《仁学》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发出时代最强音严复a系统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进化论,b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主张c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中国必须变法维新《天演论》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注:《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先秦一些经书著作经始皇焚书坑儒事件后有老一代读书人凭记忆写下的被称为今文经,后在一些房屋夹层和地下发现的先秦古书经文称为古文经;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批判的是西汉刘歆主张的古文经,认为古文经是刘歆伪造的;而在《孔子改制考》中则是认为今文经传自三代,且经孔子考证修正,用孔子修正六经来证明其变法并不违背儒教经义,减小变法压力。3、维新派和顽固派论战及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影响:(1)论战主题:(三个要不要)(2)维新思想影响:①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③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拓展部分】1、基础知识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