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基本练习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及其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两大组成因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2.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而形成的,叫做食物链。许多食物链,形成复杂的联系,称为。3.和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和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4.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能量流动是从开始,其特点是利用作用将能量贮存在中。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通过和进行的。生物的数量和获得的能量沿着逐级递减。6.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7.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一类是,如、等;另一类是,主要是指人类在、活动中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状态造成的破坏。此外,不合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尊重,以维持(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能力提高11.以下可称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12.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具有下列哪些成分()A.生产者与分解者B.空气、水、阳光、适宜的温度C.非生物环境与生物D.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13.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A.水藻B.浮游动物C.鱼D.底泥微生物14.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是()A.微生物B.绿色植物C.动物D.真菌15.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A.有机物和能量B.水分和无机盐C.氧气和无机盐D.二氧化碳和能量16.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必备的生物是()A.植物和动物B.动物和分解者C.植物和分解者D.全部生物成分17.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产者和分解者D.各级消费者18.食物链开始的生物通常是()A.食草的B.食肉的C.能进行光合作用的D.腐生的20.下列能够形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食物关系的是()A.莲与青蛙B.棉花与蚜虫C.蝗虫与麻雀D.蚜虫与螵虫21.下列哪项是生态系统中形成食物网的原因()A.生物之间的间接关系B.生物之间的直接关系C.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D.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2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能量循环和物质流动C.能量积累和物质合成D.物质分解和能量释放2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双向流动,逐级递减B.单向流动,逐级递增C.循环流动,前后不变D.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4.“一山不能有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的观点可以理解为()A.虎所需的生存空间大B.虎性情孤独,不群居C.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小,个体的数量也越少25.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天然落叶林B.天然常绿林C.人工纯种林D.人工混交林26.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A.生产者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28.为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采取的措施是()A.喷施农药消灭害虫B.不准放牧C.建立草场防护林D.严禁割草29.苔藓植物是比较低等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苔藓植物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30.假设地球上没有了阳光,温度仍正常,你估计最后灭绝的生物是()A.分解动植物遗体及败叶枯枝的微生物B.绿色植物C.植食动物D.肉食动物3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A.反复出现B.单向流动C.逐级递减D.逐级增加32.如图所示为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C.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D.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33.农田除草的目的是()A.调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B.调节农田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调节农田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以上均是36.在一个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中,一种突发的污染使所有的植物死亡,在可以测量的变化中,首先降低浓度的是()A.二氧化碳B.无机盐C.氧气D.一氧化碳38.在一片阴湿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蚯蚓、蜘蛛、蚂蚁、老鼠等动物,它们构成()A.生物群B.动物群C.生态系统D.食物链41.西伯利亚发现的保存在冻土里的曾经生存二万五千年前(第四季)的猛犸象,不仅骨骼保存完整,而且皮肤、体毛、血肉甚至胃里的食物都保存完好,这是因为冻土中缺少()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45.假若我们将生物圈内所有的腐生生物全部消灭,则会出现()A.人类没有传染病B.动植物会大量繁殖C.植物就没了病虫害D.动植物的尸体会堆积如山46.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生产者的是()A.树木B.杂草C.粮食作物D.蘑菇47.海洋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产者是()A.苔藓植物B.藻类植物C.蕨类植物D.被子植物48.某一稻田生态系统中,稻农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大量捕杀青蛙上市出售,致使稻螟危害猖獗,造成稻螟危害的主要原因是()A.稻螟失去了天敌B.稻农没有及时打药C.稻螟增强了抗药性D.气候适于他的生长49.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指()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青蛙等动物B.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C.除蝗虫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D.除这只蝗虫外的其他蝗虫、其他生物和非生物5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种奇观的生态因素是()A.水分B.温度C.光照D.土壤53.在一个食物网中,一般数量最多的生物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食肉动物55.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这一条食物链中,虾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消费者和分解者57.某些地区有人大量捕食农田中的青蛙,给农业造成的危害主要是()A.田鼠的数量大量增加B.农业益虫的数量大量减少C.昆虫的天敌大量增加D.农业害虫的数量大量增加甲乙丙丁丁358.对于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不断循环B.组成成分相对稳定C.能量不断流动D.生物个体数量不变59.下列哪一项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种类保持不变B.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总数量保持不变C.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生物的数量大增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6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化作“春泥”与此密切相关的是()A.植物B.草食动物C.肉食动物D.腐生细菌、真菌62.要构成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必须有的生物是()A.水草和微生物B.水草和浮游动物C.鱼和浮游植物D.鱼和浮游动物63.下图是某一草原生态系统简图,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对兔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有()A.草、鼠、狐B.草、鹰、狐C.狐、鹰、鼠D.狐、鹰、蛇64.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A.相互制约B.多种多样C.不断进化D谁也离不开谁6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A.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D.人工控制的结果67.从理论上分析,维持生态系统的长期存在可以缺少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69.硝化细菌能够利用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提供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应该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70.我国黄土高原上原有茂密的森林和无边的草原,现在消失了,主要原因()A.病虫B.地壳变动C.长期干旱D.乱砍滥伐四.综合应用71.下图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填空。(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的生物种类是,它属于,其作用是。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图中没表达出来的,如。所有生物与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为。(2)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__________。(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和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图中共有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其中,消费者有______种。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和流动的。(4)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将先后。(填“升”或“降”)。(5)兔与鼠是关系,鼠与蛇关系。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兔子,用老鼠药毒杀老鼠,那么在这个食物网中,有毒物质含量最高是。73.一种密封的玻璃球,内有水、小鱼、水藻、沙子、及珊蝴(的骨骼),其中的小鱼和水藻都是活的,我们将其称为生态球。请回答:(1)该玻璃球应放在的地方。(2)此球内存在的食物链为。(3)小鱼所以能生存下来是因为能通过产生供其利用。(4)水藻以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有稳定的资源,又有鱼进行生命活动时产是4的。(5)该生态球能保持生态平衡是因为相对稳定,此系统是一个的系统,不受外界的影响,并有稳定的来源。74.下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请据图填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①②②③①④④③ABC75.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间的互相关系如图。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条食物链。(2)箭头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有哪些?(3)图中(填标号)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4)B和C在生态系统成分中统称。(5)能分解生物一体的D主要是自然界的哪些生物?。(6)B、C、D的营养方式都是。(填“自养”或“异养”)(7)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阳光之外,还需要等非生物环境。76.如图所示是由海豹、浮游植物、鱼、企鹅四种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请据图回答问题:(1)A代表的生物是;B代表的生物是;C代表的生物是;D代表的生物是。(2)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数量最少的生物是。(用字母表示)(3)由于大量捕杀海豹,导致海豹灭绝,企鹅的数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77.据图和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很久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养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改变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为燃料,然后再用沼气渣喂鱼。这样,就把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1)在该生态系统中,桑叶和蚕是关系。(2)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生物主要是,其在生态系统组成中的地位是,它主要存在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内。(3)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4)DDT是一种很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如果DDT进入该生物系统,该生物系统中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应该是。78.如图为一块麦田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有。(2)图中所示的消费者有。(3)细菌、真菌等能将动物的尸体加以分解,他们是这一生态系统的(4)这一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环境包括。(5)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至少写出三种)非生物因素有(至少写出三种)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