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基础培训—2第二章计量基础知识第1节概述——有关概念第2节法定计量单位第3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第4节有关计量技术基本知识第1节概述——有关概念计量在我国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过去,被称为“度量衡”,原定义是“关于长度、容量和质量的测量”,其主要的计量器具是尺、斗、秤。第二章计量基础知识一、计量学及其分类1、计量学的定义及内容:p74定义: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学。内容:2、计量学的分类:专业多,应用广泛我国的计量学分为:几何量、温度、力学、电磁学、电子、时间频率、电离辐射、光学、声学、化学(含标准物质)等十类。计量人员国家职业包括:长度计量工、热工计量工、衡器计量工、硬度计量工、容量计量工、电器计量工、化学计量工、声学计量工、光学计量工、电离辐射工。可从事计量器具的检定、检查、检测、电测、测量、校准、校验、维修、修理及检测、计量、司磅的人员。二、计量的发展及其特点p751、计量: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2、计量的发展:三个阶段古代阶段:以人体、自然物体作为原始“计量基准”近代阶段:实物“计量基准”现代阶段:微观“计量基准”3、计量的特点四个特点: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三、计量器具p79-801、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是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计量器具根据结构形式一般可分为:①实物量具: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器具。如:砝码、量块、标准电池、米尺、标准信号发生器、砝码组、量块组。②计量仪器/仪表:是指将被测量值转换成可直接观察的示值或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如:天平、温度计、电流表、压力表等。判断依据:被测量是否转换。③计量装置:指为确定被测量值所必须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如:光学高温计检定装置。④标准物质:定义: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地确定了的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广义来说,标准物质属于计量标准,且属于实物量具的范畴。2、计量器具的主要计量特性:p81-86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反映了计量器具本身的质量,是计量检定时评定计量器具是否合格、能否继续使用的重要依据。①示值:②测量范围和量程:标尺范围标称范围测量范围量程例如:水银温度计的标称范围为:-30℃~20℃,则量程为50℃③准确度和误差:准确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即测量的准确度和计量器具的准确度。前者是对测量而言,后者是对计量器具而言。1)计量器具的准确度:指计量器具给出接近于被测量真值的响应的能力。2)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指计量器具的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约定)真值之差。3)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用示值误差进行定量表达时的具体评定方式:④灵敏度与分辨力p84灵敏度:计量器具的响应变化(△y)除以相应的激励变化(△x)。S=△y/△x分辨力:是对计量器具的显示装置而言,是指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⑤漂移和稳定性p85:漂移:仅对计量器具而言,是指测量仪器计量特性的慢变化。稳定性: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3、计量基准:p861)定义:计量基准是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国际计量基准(国际基准):经国际协议承认的测量标准;国家计量基准(国家基准):经国家决定承认的测量标准;2)分类:实物基准:以实物来定义、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又称“人工基准”;自然基准:以自然现象或物理效应来定义计量单位,而以实物复现的计量基准。4、计量标准:p87计量标准是指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规定的准确度等级,用于检定较低等级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四、计量检定p921、定义:计量检定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她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检定具有以下特点:五个特点注意:检定在法制方面具有强制性2、与计量检定有关的专业术语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定度:定值:分度:比对:计量确认:检定与校准的联系:p933、计量检定的分类p95-97按检定方法:整体检定、单元检定;按检定的必要程度及其管理形式:强制检定、非强制检定;按检定目的和性质等: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周期检定、抽样检定、仲裁检定。4、国家计量检定系统p98基础培训各附件.xls5、计量检定规程p99计量检定规程属于计量技术法规。计量检定规程一般分为: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地方计量检定规程。6、计量检定印、证的种类及其使用原则计量检定印、证的种类:p1001)检定证书:2)检定结果通知书:3)检定印记:4)检定合格证5)注销印计量检定印、证的使用原则:结论不同,使用的印/证不同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检定证书、检定合格证、加盖检定合格印;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不能继续使用的加盖注销印。第2节法定计量单位p102一、量量:不连续的量(如:货币量、计数量);连续的量(可测量)量制:是指彼此间存在确定关系的一组量。基本量: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发光强度和物质的量。导出量:速度(距离除以时间)。量值:例如:L=108.01m=1.0801×105mm=0.10801km二、[计量]单位是指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例如:1m,1kg,1s,1℃等;三、[计量]单位制:为给定量制按给定规则确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称为[计量]单位制。二、国际单位制1、米制的建立与发展p1052、国际单位制的构成p106(1)国际单位制的构成国际单位制由SI单位和SI单位的倍数单位两大部分内容组成。SI单位:SI基本单位和SI导出单位,是一贯[计量]单位;SI单位的倍数单位:十进倍数单位、分数单位,不是一贯[计量]单位;(2)SI基本单位长度:米,m;质量:千克(公斤),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3)SI导出单位p108SI导出单位是SI基本单位以代数形式表示的单位。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表2-4,表2-5,共21个);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三、法定计量单位p1121、定义:法定计量单位是指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我国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具有结构简单、科学性强、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2、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我国1984年2月27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是在国际单位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选用了一些非国际单位制单位构成的。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包括以下内容(1)国际单位制中的SI基本单位;7个(表2-3)(2)(表2-4,表2-5)(3)(表2-7)(4)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5)由SI词头(表2-6)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倍数单位(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3、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方法及其规则p120(1)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p119A、非组合形式的单位名称:见表2-3、表2-4、表2-5、表2-7B、组合形式的单位名称:国际无统一规定,我国按汉语语法特点与习惯命名(3)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名称一般只宜在口述和叙述性文字中使用;符号在公式、数据表、曲线图、刻度盘和产品铭牌等中使用,也可用在叙述性文字中。应优先采用符号,专业性强、技术性强的书刊最好不要采用中文符号。4、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后量值的换算对用非法定计量单位表示的量值,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要求,换算成用法定计量单位所表示的量值。(1)准确值的换算:p127采用准确的单位关系式;在科学技术领域,一些物理常量,他们属于不带有不确定度,换算的结果不应修约。(2)近似值的换算p128A、以有效数位表达的近视值的换算换算后量值的有效数位的确定方法:取换算前后量值的有效数位的前两位数,将其中的“大”数除以“小”数,当比值小于101/2(≈3.2),则换算前后量值的有效数位相同;当比值大于或等于101/2(≈3.2),则换算前后的有效数位差一位;B、带有不确定度的近视值的换算当测量不确定度以绝对形式给出时,测量结果的最终表达式为:Y=y+U量值换算时,应使换算后所保留的有效位数的最后一位的一个单位值,等于或小于不确定度U;若U的第1位有效数字大于或等于5时,U取1位有效数字,小于5时取2位有效数字。(3)极限值的换算p129极限值可分为极大值(max)和极小值(min)。单位变换时,极限值可按近似值的量值换算方法进行换算;结果修约时,必须按规定的方向修约,以保证换算后的值仍在原来的极限范围内。即,极小值不得更小,修约时只入不舍;极大值不得更大,修约时只舍不入。例:极小值为3.0in,按1in=25.4mm,换算后得:76.2mm,按只入不舍的原则修约,应该为:77mm第3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P130-150一、误差的定义、分类及表示方法测量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由于认识能力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并不一致,这种在数值上的差别就是误差(error)即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就是误差p131。按误差的性质,P139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大类。1、系统误差(systematicerror)又叫可测误差p145,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线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根据误差的性质和产生原因可分为:P137(1)方法误差这种误差是由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的。(2)仪器和试剂误差(3)人员误差(4)环境误差在同一次测定中,以上四种误差可能同时存在。2、随机误差(accidentalerror)又称偶然误差p139,它是由于偶然因素所致,如测定时环境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微小波动,仪器性能的微小变化等。其影响时大时小、时正时负,方向不定,致使几次重复分析结果不相符合。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一般不易察觉,难以控制。但多次测定则可发现随机误差服从统计规律,适当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正负误差能相互抵消或部分抵消,从而减少随机误差。在分析工作中,除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外,还有“过失误差”。这是由于操作者在工作中不遵守操作规程等所引起的差错,如丢损试液、看错刻度、记录及计算错误等。3、准确度和误差p132-133准确度(accuracy)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测定结果越接近真实值,则准确度越高。准确度用误差的大小来衡量。测定结果Y与真实值Y0之差,称为绝对误差P132(absoluteerror),常用E表示绝对误差(△Y)=Y-Y0准确度除用绝对误差表示外,还常用相对误差表示。相对误差P133(relativeerror)表示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比,在相互比较时它能更客观地映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相对误差(△r)=△Y/Y0≈△Y/Y4、精密度和偏差p141-144记在分析工作中,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经常进行多次平行测定。每次测定得一个测定值xi。若进行了n次测定,得到n个测定值x1,x2,…,xn。可求出n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则个别测定值xi与平均值之差称为偏差(deviation)。所有个别测定结果与平均值的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偏差(averagedeviation)4、精密度和偏差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relativeaveragedeviation)为个别测定值的偏差指某次测定结果偏离平均值的情况,它有正负之分。平均偏差反映了一组(n次)测定结果相互之间的符合程度,即重复性的好坏,它没有正负之分。各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互符合程度,称为精密度(precision),精密度可由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的大小来衡量。4、精密度和偏差标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