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江一中2016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B、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2、德国汉学家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根本的社会变化,在政治上体现为A、文官政治取代了地方藩镇的军人政治B、二府三司取代了前朝的三公九卿制C、官僚政治取代了过去的贵族特权政治D、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3、《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利机构出现4、《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B、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5、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A、东西方文明的衰亡以及兴起B、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C、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D、东西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及变化6、“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C、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7、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A、《临时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C、《临时约法》被毁有其必然的因素D、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8、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社会的构建B、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之间的斗争C、民主代议制和共和政体的建立D、“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9、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禁止本国报纸派记者采访战争过程,也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日本政府则启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宣传本国的开战立场,主张战争的正当性,允许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和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赢得了西方国家的好评。清政府这一做法实质上是()A.未认识到舆论导向的重要性B.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C.专制体制加强对信息的管控D.担心西方列强的干涉-2-10、1949年6月,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光明日报》在北平创刊。当时报头由民盟副主席兼任社长的章伯钧的妻子李建生填写(图1);后来,由于章伯钧被打成“右派分子”,1958年元旦报头替换成沈钧儒题写的行楷(图2);1967年元旦报头被替换成毛泽东的墨迹(图3)。《光明日报》报头的替换体现了()A.人民对书法艺术的追求B.新闻报刊的发展与繁荣C.“双百”方针受到破坏及其恢复D.“左”倾错误对报刊的影响11、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B.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D.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12、下图为两位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可见,两位学者对国际格局的认识()A.完全对立B.完全一致C.无法比较D.基本一致13、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A.土地私有制B.坊市制C.重农抑商政策D.均田制14、某学者认为“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C.“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D.“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15、“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该材料说明()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D、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16.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3-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24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2分,共52分。)17.(24分)国家对外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杜鲁门政府在1947年发表咨文,声称美国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提出“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力图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保护“任何请求军事援助的国家防止共产主义侵略。”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奉行“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即准备同时与苏联和中国打大战,在世界其他地区打局部战争。(据《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1)二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是美国全球战略确立的阶段。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特征。(8分)材料二: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出咨文,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准备在欧洲或亚洲(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同时在其他地区打一场局部战争。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3年,美越达成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体面结束了越战;在中东和波斯湾增强军事力量,阻止苏联的渗透和扩张。(据《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外政策发生转变的原因。(6分)如何看待美国这次对外战略的转变?(4分)材料三:50年前,中国分别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创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礼,已经成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五项原则今天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事实也证明,任何超越国家主权平等和不尊重他国意愿的做法,难以真正实现人权、自由和民主的理念,相反还可能造成局势的动荡。因此,五项原则的传承、发扬,不但很有必要而且具有现实的针对性。(蔡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能够成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分)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项原则今天所面临的“巨大的困难和挑战”。(4分)1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吕刑》。春秋时期出现了《刑鼎》、《刑书》、《竹刑》,战国时期魏文侯命李悝制定《法经》,秦朝时被发展为《秦律》,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命萧何参照秦律制作了《九章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其中曹魏的《新律》和北朝的《北魏律》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材料二:公元5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英国生活着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到7世纪初,先后建立起7个国家。现在保留下来的早期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法律碎片本质上都是习俗,尤其是百户法庭和郡法庭,都宣称习惯法的裁决是从习俗中产生的,这种习俗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所具有的弹性和可接受性。大部分的法律与商业财产的变动有关。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被他的邻居认定有罪时,他将通常受到若干经济惩罚,同时还需上缴给政府一定的罚款。如被他人杀死,则罪犯必须按照法律赔偿被杀者人身估计价值。具体的数目则由他的-4-社会地位决定,一个国王的估计价值是30000先令,大主教为15000先令,一般主教为8000先令。百户法庭每月至少开庭一次,判决应该通过百户区所有自由民的同意。法庭可以根据他人保证宣告被告无罪,条件是必须找12个亲戚或关系密切的邻居来为他的誓言作证。国王阿尔弗雷德10世纪统一英国,发布三个法令,但是否能得到执行,还是有赖于地方社会共同体的同意。当然这种原始的法治传统观念发展成英国的普通法,再转化到现代英国的司法体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和英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法制建设的主要区别。(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国法制建设所产生的共同影响。(6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某学者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参考条目(部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参考条目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