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商品和价值2.1复习笔记一、商品及其内在矛盾1.商品经济(1)含义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2)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①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产品。②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3)商品经济的特征①商品经济具有自主性。商品生产者具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动力。②商品经济具有平等性。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商品交换。③商品经济具有竞争性。不同商品生产者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展开竞争,由此推动生产者提高效率并关心社会需要。④商品经济具有开放性。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强调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商品生产者之问的经济联系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日益紧密,其范围也不断扩大。(4)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①简单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初始形式,它是农业经济时代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手工业劳动为技术特征的。②市场经济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形式,它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商品经济,价值规律成为支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成为调节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1)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就使用价值本身来说,它的用途、性质等并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②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针对生产者自己有用,而是针对他人、针对社会有用的。③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才能进入消费,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交换价值和价值①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②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3)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①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②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另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商品生产者只有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才能取得价值。在交换过程中,使用价值和价值进行着相反的运动。任何人不可能同时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内在矛盾才能得到解决。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即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在劳动目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操作方法、劳动成果上都各不相同。这种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称为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即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3)两者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性范畴。而抽象劳动则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历史性。(4)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马克思“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相关。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4.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1)个别劳动个别劳动是指由于商品经济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完全是他们的个别行为或私人行为。(2)社会劳动社会劳动是指在商品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商品生产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3)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私人劳动)所具有的社会劳动的性质,不能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得到表现和承认。生产者各自独立经营的条件下的个别劳动阻碍了社会劳动这一要求的实现,这就形成了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在商品生产中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进而产生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二、价值量1.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是指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由个别劳动时间形成的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含了下面几点内容:①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②正常的生产条件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③在社会标准生产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而决定价值的只能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有另一种含义,即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2.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1)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劳动生产率可以由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由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劳动时间产品量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综合反映企业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效率和劳动投入的效益的重要指标,是企业或部门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2)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3)二者关系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则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便越少,从而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便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少,则生产每一单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便越大。因此,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是指不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是在反复的交换实践中自发形成的。4.技术、管理与价值创造(1)技术与价值创造科学技术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时,分别作用于生产力中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人的因素包括工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需要注意的是,科技人员的劳动创造价值不等于科技本身创造价值。商品的新价值只能由活劳动所创造,而物化劳动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创造新价值。(2)管理与价值创造管理是整个生产劳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管理劳动首先是一种具体劳动,因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监督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可见,管理劳动是一种与生产使用价值有直接关系的有用劳动。管理劳动又是一种抽象劳动,管理人员的劳动与其他生产劳动者一道作为生产过程的人力要素,利用物化劳动因素,生产出物质产品,并使自己的劳动凝结于新商品之中。三、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1)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资源(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社会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计划配制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①计划配置方式是指以计划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方式,它是通过计划机制发挥作用来实现资源配置的。②市场配置方式是指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实现资源配置的。(2)几种主要的市场机制①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基础的机制。价格水平的变化,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动。价格水平上升,既会增加供给,又会抑制需求;价格水平下降,则会增加需求,同时减少供给。②供求机制供求机制是与价格机制紧密联系、共同发挥作用的机制。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会低于价值;供小于求的商品价格会高于价值。由此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③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中的又一个重要机制。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商品生产者之间必然在适应市场和提高效率上展开竞争,努力提高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效率,由此便推动整个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的不断提高。2.价值规律及其作用(1)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和市场竞争实现的。②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③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3)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价格背离价值的运动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这种现象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①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始终是以价值为基础的。②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价格的涨落会相互抵消,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等的。③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求关系,在价格的不断波动中,使供求趋于平衡,从而使价格接近价值。2.2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商品2.商品经济3.使用价值4.交换价值5.价值(武汉大学2003研;四川大学2006研)6.具体劳动7.抽象劳动8.价值量9.个别劳动时间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1.简单劳动12.复杂劳动13.劳动生产率14.价值规律15.市场经济16.资源配置二、问答题1.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2.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南开大学2007研)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南开大学2007研)4.论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形式。5.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商品答: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根据这一定义,一物之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它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如原始森林,不是商品。(2)它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不用于交换的产品,如农民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不是商品。现代经济学对商品的定义更为宽泛,认为凡是用于交换的物品和服务都是商品。依据这一定义,商品可以是自然界现有的资源,如原始森林、土地、矿藏,也可以是劳动产品,即作为生产过程结果的产品。从形态上看,商品可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即物品和服务。从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上看,商品可分为物质商品和精神商品。2.商品经济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3.使用价值答: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作为交换的物品,首先必须是一个有用物品,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使用价值取决于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的商品,因其自然属性不同,使用价值也不同。同一商品,如有多种自然属性,就有多种使用价值,如电力既可用于生活,又可用于生产。虽然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其中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4.交换价值答:交换价值是指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时的数量比例。一定量的某种商品可以按各种不相同的比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