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叶出口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湖南省茶叶出口分析摘要导论1、问题的提出2012年,湖南省的茶叶出口排名全国第二,茶叶在湖南省出口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的饮品市场竞争激烈,虽然湖南省的茶叶出口在持续增长,但还是能够感受到来着市场的压力与挑战。欧盟、美国等湖南省茶叶出口的重要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均对我国出口到该地区的茶叶产品制定了较为苛刻的技术标准,这样就对湖南省茶叶的出口形成一定的阻碍,这样,湖南省的整个茶叶产业链条都将受到影响。本文针对湖南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湖南省茶叶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湖南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2、本文相关的国外动态优质化管理在茶叶产业先进地区较早的被普遍采用并推广,在茶树的采摘、修剪、加工和包装等方面也都实现了机械化与自动化。在市场营销和新产品开发方面,茶叶产业先进地区的企业能够通过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产品,主动的迎合市场的需求,这样就会对持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生产技术推广方面,主要有相关协会完成,通过协会对会员企业在生产机械、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服务,使企业能够在一个良性的环境中运营发展。3、本文相关的国内动态2012年,徐永成分析了我国绿茶和红茶出口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支持我国茶叶发展的相关意见与措施。2011年,张星海以国际贸易为切入点对我国茶叶贸易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茶叶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理论及其主要包含因素。2010年,许咏梅一我国茶叶出口的竞争力为研究方向,指出供需关系变化、技术与贸易壁垒等因素都会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竞争力,并提出了完善出口机制、创立国际品牌和研发新品种茶叶等意见与措施。2009年,郑洲以我国茶叶生产所具备的优势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指出我国应该调整茶叶生产与出库哦的相关战略,在利用好现有比较优势,通过创新来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使得茶叶的出口量得以持续增长。2008年,贺旭辉通过分析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尼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变化,剖析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提升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策略。4、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本文主要研究湖南省茶叶出口现状,并对制约湖南省茶叶出口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提出问题并综述国内外研究动态。第二部分为湖南省茶叶出口现状的介绍。第三部分对制约湖南省茶叶出口的因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提出推动湖南省茶叶出口的措施与建议。第五部分是结论,总结以上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湖南省茶叶出口现状2015年湖南省出口茶叶2.5万吨,出口额为1.8亿元人民币,出口均价为每吨1.6万元。从主要出口国看,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德国排在前三位,其中2015年出口俄罗斯茶叶5659.6吨、乌兹别克斯坦茶叶4277.8吨、德国茶叶2096.6吨。从茶叶出口品种看,绿茶出口占据主导地位,花茶出口量大幅增加,湖南省出口绿茶19166吨、出口红茶及其他半发酵茶2640吨、出口乌龙茶350吨、出口花茶687吨、出口普洱茶235吨从企业性质看,湖南省的茶叶生产企业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湖南省民营企业出口茶叶2.2万吨,占湖南省出口茶叶总量的93.2%,国有企业仅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量的6.8%。从城市看,湖南省长沙、益阳、岳阳、湘潭、湘西州五个市州有茶叶出口,其中九成以上的出口份额都被长沙市所占据,而其他四座城市的茶叶出口量均较少。二、制约湖南省茶叶出口的因素分析1.资源禀赋明显,生产效率有待提高在中国南部,有一片由雪峰山脉、南岭山脉、罗霄山脉构成的地区,由于该区域地处生态环境优越的洞庭湖和武陵山,全年的雨量充沛、温度适宜、气候温和,为茶树的生产提供了天然的优越条件,被誉为中国的名优绿茶生产“黄金纬度带”。这片被誉为茶树生长的“黄金纬度带”位于我国湖南省,自古湖南就有“江南茶乡”的美誉,在这里主要生长着名优绿茶、茉莉花茶、黑茶,并辅以并辅以红茶、黄茶、茶叶提取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具备茶叶出口所需的生态条件[1]。据资料统计在2015年,同为产茶大省的浙江省已有优质茶园面积高达273万亩,无公害茶叶生产面积达205万亩,有机茶认证面积20.9万亩;而我省茶种植面积只有145万亩,其中优质茶园面积只占30%,而有机茶认证面积更不足3%[2],只有区区的4万亩,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省虽然茶基地形成一定规模,但是要达到出口的优质基地规模尚需要些时日。因此,目前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加快脚步,建设优质茶基地,改良种植品种,优化基地建设,在国际认证及可追溯方面下足功夫。湖南省的采茶与制茶一直延续的传统的农业方式,大多数的工作量都是以手工为主,手工加工的比例占我省茶叶加工比例的八成。许多家庭世代是茶农,可也说是茶叶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湘民。但是,我省从事茶叶生产的人普遍教育程度偏低,具不完全统计,其中仅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而接受过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12.7%,接受过高等教育仅仅占4.7%,文化程度的落后导致了劳动者对新生事物的接纳[3],以及新技术的学习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再者家庭式的作坊一般机械化程度较低,他们并不愿花费较大的价钱增加机械设备,对于茶树的修剪、改冠、施肥、加工等技术沿袭了祖辈们的手工式,产能相对较低,随着近年来人工成本和能源成本的大幅度涨幅,就导致了成本的几何式上涨,严重影响了湖南茶叶出口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这样一来,是否能尽快的实现茶叶加工的技术革新,加快茶叶加工业的机械研发,降低茶叶加工的人工成本,实现制茶业的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模式已是势在必行。2.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方式有待改变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化经营以及沿用多年的传统加工方式是制约我省茶叶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在湖南省,大部分的茶叶都是由农户自己进行承包经营,茶叶的生产还是停留在一家庭为单位的原始阶段,政府没有在顶层为我省的茶叶生产制定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与产业规划,整个产业的综合管理能力较低,企业的生产活动还是停留在小作坊的初级阶段,各自为战的情况较为突出,在这种经营过度分散的产业结构中,我省的茶叶产业无法形成竞争的合力。同时,在加工工艺方面,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加工技术水平普遍落后,加工水平参差不齐,流动资金不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茶叶的加工质量的品质,这与目前全球制茶业的规模化生产大相径庭,严重影响到我省茶叶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3.国内茶叶需求旺盛,增长空间巨大茶叶最早起源于中国,17世纪才由传教士代入欧洲各国,所以中国是一个传统茶叶消费国,茶叶产量的70%是内销。有调查显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增长,国内茶叶消费量急剧上升,数据表明茶叶的供给量从1980年的19.6万吨增至2008年近84万吨。2002年到2008年之间年消费增长率为19%,而人均消费量从1980年的0.2公斤增至2008年的0.61公斤,超过了世界人均消费茶叶量0.55公斤,其中绿茶消费量约占茶叶总消费量的70%以上,且消费增长势头仍然强劲,各省的茶馆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遍布四周[4]。虽然国内茶叶产量持续增加,但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茶叶中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广大茶叶消费者所重视与此同时,由于长期饮茶能够为人身体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到饮茶的队伍中,茶叶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然而全球人均消费茶叶超过1公斤的国家有17个,例如我们的邻居俄罗斯联邦为1.26公斤,由此看来中国的人均茶叶消费量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5]。在中国的农村,八成以上的人口仍然没有养成饮茶的习惯,作为有着一个庞大农村人口基数的国家,根据波特理论十分强调国内需求在刺激和提高国际竞争优势中的作用,湖南应紧抓机遇,在扎实推进本省绿茶品牌整合的同时,促进内需,进而扩大茶叶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奠定我省茶叶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4.人才优势明显,湘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湖南是神农炎帝的安寝之地,而安葬他的地方因此被命名为茶陵县,据中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申农本草》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湖南自古就和茶有着不解之缘,唐代,湖南人首创茶树“庇荫栽培法”并发明“炒青绿茶”的方法,清代,我国北方“丝绸之路”衰弱后,出现了横跨亚欧大陆通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腹地乃至莫斯科、圣彼得堡的驼道--茶叶之路,它南起湘、闽,越过长城后以骆驼为运输工具,贯穿蒙古,途经乌兰巴托至当时的中俄边境恰克图,或着走多伦、经棚、赤峰、二连等地,将湘茶经西伯利亚转往欧洲[6]。近年来,湖南农大茶学系、省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队伍不断扩军,力量雄厚,积极探索制茶、育茶新方式,特别是在茶叶深加工、茶叶良种选育、茶树生物技术、茶叶加工与审评、有机茶生产、茶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地位。省农业部门凭借有利条件,在全省茶基地大力推广有机茶技术、提取物深加工产品的开发、黑茶科研的全面推进,凭借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制茶工艺,使得湖南特色茶叶拓展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的科技基础;同时悠久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湖湘茶文化也为茶叶的品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为湘茶出口扩大了市场空间,充分孕育了茶叶出口的潜力[7]。5.骨干企业凸显,品牌效应需持续营造作为湖南省的优势项目,省政府要将制茶业打造成省级乃至国家级拳头项目。进入21世纪,政府已茶园为依托创立品牌、增长效益、进一步发展壮大现有产业。湖南茶业由此开始了以名优绿茶生产为重点,绿茶、黑茶、花茶等茶类同步快速发展的十年。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数据表明:2010年1~6月实现出口额达2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3%。在全省拥有“个优质茶园基地,总面积达48.6万亩,并在全国建立了8000多个营销网点,品牌示范专卖店400多家,年经营茶叶总量达4万吨,约占全省茶叶商品总量的70%,位居全国第一。与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形成了遍布全球的茶叶销售网络。在大力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省内其它一些出口企业如湖南中茶(三利)、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也快速发展,也有力地带动了全省茶叶行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扩大了湘茶产业的市场份额,推动了本土茶叶品牌的成长。为湖南茶叶在全国乃至世界茶叶舞台上站稳脚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消费者们越来越看重食品的品质和品牌,在茶叶行业一些“散茶”早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胃口,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市场上散装的、无牌无名的茶叶由于无法提供质量保证,市场将逐步缩小,最终逃脱不了被市场淘汰的命运。目前在国内的茶市场上“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可谓妇孺皆知,湖南省虽然出产了安化松针、湖红工夫、古丈毛尖、伪山毛尖、君山银针茶、等多种名茶;拥有“岳阳银针”、“安化黑茶”、“东山秀峰、石门银峰、高桥银峰、安化千两茶临湘黑茶”、“猴王花茶”、“桃源野茶王”等知名茶品牌,但与上述大品牌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省茶业目前还是以分散、小规模为主要特征的,品牌多而杂。除了一些较大的国营茶场外,只有少部分集体和私营茶场实行了规模化经营,大多数茶农都是已零星的散户存在。这些散户组织化程度不高,资金投入较少,茶叶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不足,加之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投放市场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因而缺乏知名品牌,竞争力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省茶叶品牌虽然在国内市场有了一定知名度,个别品牌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但是总体看来,品牌意识还是相当薄弱,更缺乏像“立顿”这样能在国内外市场站住脚跟的大品牌。根据调研,目前我省大部分企业依靠分散茶农种植的茶叶,没有一套完整的产业基地链,致使企业无法监控出口产品原料的质量。另外,茶叶市场整体环境不够规范,品牌评选多发自民间,众多的茶叶“品牌”不仅给消费者的选择增添了难度,还使整个茶叶市场显得混乱无序,导致茶叶企业也难于获得长期的合理利润。再加上国际品牌的冲击与挑战,使得湖南茶叶品牌国际化战略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6.茶叶品种众多,品种结构有待优化目前国际上流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