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的形成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内力湖和外力湖两种:(一)内力湖泊: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结果产生的湖泊。如火山活动可以形成火口湖、堰塞湖;地壳运动可以形成构造湖,这一类湖统称为内力湖1)构造湖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断裂、断层、地堑)所产生的凹陷形成。其特点是:构造湖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同时,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湖岸平直、狭长、陡峻、深度大)例如,贝加尔湖(俄罗斯是世界最淡水湖)、坦噶尼喀湖(非洲)、洱海(中国云南)库苏泊、死海等2)火山湖(火口湖):火山喷发停止后,火山口成为积水的湖盆,其特点是外形近圆形或马蹄形,深度较大。如吉林省白头山天池。3)堰塞湖:有熔岩堰塞湖与山崩堰塞湖之分。前者为火山爆发熔岩流阻塞河道形成,如镜泊湖(黑龙江)、五大连池(黑龙江)等;后者为地震、山崩引起河道阻塞所致,这种湖泊往往维持时间不长,又被冲刷而恢复原来河道。例如,岷江上的大小海子(1932年地震山崩形成的)另注:外力作用也可形成堰塞湖——山崩倒塌堵塞河流也可以形成(二)外力湖:它是在流水、风、冰川等起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形成的,如冰川湖、海成湖、河成湖、风成湖、岩溶湖等。1)河成湖由于河流的改道、截弯取直、淤积等,使原河道变成了湖盆,其外形特点多是弯月形或牛轭形,故又称牛轭湖,水深一般较浅,例如,我国江汉平原上的一些湖泊。2)风成湖(风蚀洼地湖)由于风蚀洼地积水而成,多分布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湖水较浅,面积、大小、形状不一,矿化度较高。例如,我国内蒙古、新疆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3)冰成湖右古代冰川或现代冰川的刨蚀或堆积作用形成的湖泊、即冰蚀湖与冰碛湖,特点是大小、形状不一,常密集成群分布,例如,芬兰、瑞典、北美洲及我国西藏的湖泊。(瑞士的日内瓦湖美国的五大湖)。4)海成湖(海迹湖):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封闭或接近封闭状态的湖泊。其中最常见的是泻湖(lagoon),系靠近陆地的浅水海域被沙嘴、沙坝或珊瑚礁所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有的泻湖保留有高潮时与海相连的狭长通道,有的则完全不通。中国台湾省的高雄港即为典型的海成泻湖。还有一些形成年代较久的古泻湖,因长期与海隔离,陆上淡水注入,已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迹湖,如浙江杭州的西湖.如里海、咸海5)溶蚀湖由于地表水及地下水溶蚀了可溶性岩层所致,形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水深较浅。例如贵州的草海。6)洼地积水湖:艾丁湖,湖水来自北部博格多山的河川径流,以及火焰山系的泉水、山前平原的坎儿井水,这几股补给源均转化为地下水补给艾丁湖。除地下水外,地表径流主要来自白杨河流经托克逊灌区的余水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