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自然带来的美学设计--读《风景园林设计要素》麦克哈格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把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开辟了生态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时代,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例如法国埃弗鲁斯·德·罗斯查尔德别墅花园中为数众多的橄榄树、熏衣草以及石雕所带来的浓郁异国情调,或者是由于中世纪英国贵族所钟爱古典设计而应运而生的英国斯托海德风景园,以及苏州网师园内大量亭台楼阁花草水榭所表达的天人合一,这些源于自然生态带来的美学设计是人类尊重自然,改造自然的杰出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厚重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美国景观设计师诺曼编撰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提到地形,水体,植物,建筑这四个关键要素,在这里我们可以认为是前三者与后者的搭配,才会产生一个完整的设计,也就是说,怎样通过对自然加以合理人工改造,使其符合人类需求,这就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关键所在,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几个自然要素来构成我们的景观园林设计,怎样去处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加以改造来达到人的设计需求,并且与自然合二为一呢.近代生态美学思想的提出.自然即生态,我们了解学习对自然的设计就是对生态的设计,生态美学以当代生态存在论哲学为其理论基础。生态学尽管是1866年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属自然科学范围。1973年,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提出深层生态学,实现了自然科学实征研究与人文科学世界观的探索的结合,形成生态存在论哲学。这种新哲学理论突破主客二元对立机械论世界观,提出系统整体性世界观;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自然--社会协调统一;反对自然无价值的理论,提出自然具有独立价值的观点。同时,提出环境权问题和可持续生存道德原则。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经济与文化背景之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部落时代、早期文明的农耕时代、科技理性主导的现代工业时代,信息产业主导的后现代。一些富有远见的设计师认识到工业化下严峻的人类生存形式.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wOlmsted)被人们誉为美国景观建筑学之父。1872年,当他忙于在市中心建造曼哈顿公园时,他预言,这座公园将成为纽约城的“城市绿肺”。而今天,人们已经看到:城市公园不仅是人们游憩和社交活动的中心,它还有如清除各种污染物的有机海绵,同时又是吸收城市过量的二氧化碳和防止全球变暖的仓库。中央公园位于纽约城曼哈顿岛的中心地区。公园跨51×3个街区,面积约340公顷。园内的活动项目很多,从平时的垒球比赛、到公园节庆活动举办的莎士比亚音乐会,应有尽有。总体而言,在这个极度城市化的环境中,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处赏心悦目的、乡村风貌的逃遁地。园内有蜿蜒的林间小径、跳跃的喷泉、各式的雕塑、热闹的酒会,甚至还有一个动物园,动物园中的动物包括极地动物、温带和热带动物。步入中央公园,你可以看到纽约市民们在园中展开了各式各样的活动——散步、溜直排轮、下棋等,在草坪上,你还可看到草莓地和酒馆等标志设施。在中央公园中,简洁的草坪也许就是其最具价值的景观特征。人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这样的草坪和这样的公园,这个城市会是何景象。与僵硬的混凝土或沥青地面相比,草坪是公园社区内更富活力的要素。它突显了公园的自然面貌,为身处闹市中的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急需的休闲场所和宁静的精神家园。可以说,纽约市的中央公园即是现代城市所推行的极具重要意义的城市森林。生态美学与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当我们要做一个设计,我们要考虑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保证我们的设计具有实用性和保护性,从这一点来说,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者应尽量保留原场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水、地形等,这是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所以我就其中亲近自然的三个方面,植物,水体,地形来进行简单的探讨。植物带来丰富视觉心理感受无论如何,我们做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这要求它必须符合人类对“美”的感受,同时基于设计理念和生态限制,植物丰富的多样性成了我们最好的装饰.在常规情况下,根据当地土壤的特性,分析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特别是在风景园林的生态恢复设计模式中,土壤因素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对策,来达到最好的效果.植物与土壤相辅相成的结果是,一切都看起来很美好!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充分去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配置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同时我们也应该合理运用生物多样性,模拟自然环境下的植物群落的配置,让其更加富有活力,谁都不想看到一棵苍劲的松柏旁边长满鲜美诱人的玫瑰花,这会让人感到很郁闷,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结构愈复杂,系统也就愈稳定。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多个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比单物种中群落更能有效利用资源,具有更大稳定性,即保持各物种多样性如动植物种资源多样性、各种文化特质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深远的生态环境意义。回归到人类本身,植物带来的身心愉悦感受是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发展到至今,看多了冰冷的钢铁,虚拟的科技,人类开始越发向往对自然美的真实追求,来达到生理,心理的放松和愉悦,精神的陶冶与升华,这源于在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除了物质需要,也有强烈的心理需要,这其中就包括对美的追求,植物景观具有动态美,静态美的结合,影响着人们心理时空与情绪的变化,人们在欣赏植物景观的同时,我们通过对设计的一收一放,一松一紧的节奏性,通过对人们感官的刺激,唤发人内心不同的心理情绪.自然界中的植物,是有生命的个体,它在设计中独特的生机影响着人类的心理时空,以其独特的多样性构成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植物为设计带来生命.跃动的水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模式应运而生,美国城市研究学者刘易斯·芒福德(LewisMumford)提出“城市与自然相结合,创造性的利用景观,使城市环境变得自然并且利于居住”,这与我们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而在城市建设中生态要素起着关键作用,其中水的地位十分重要.一般用途中,水可以提供消耗,调节气候,控制噪音,提供更多的娱乐方式,在多数功能性景观设计中,水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也得益于它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匹兹堡的波特公园,大喷泉水池底部使用鹅卵石进行铺装,水的波动和池底的灯光交相辉映,再加上微风浮水,波光粼粼,整片景观带来的视觉感受无疑令人身心愉悦,心旷神怡.水体在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国早期的美学经典也来源于水。相传上古时代,河图洛书出,遂有《周易》。《易经》为中国古代群经之首,以其丰富的蕴涵、恒久的价值,深刻地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在中国古代哲人看来,世界由五大元素构成,即五行,其中一个元素就是“水”。水是宇宙五大元素的一个符号,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符号,还可以是人体的一个符号。它可以代表方位,也可代表季节,还可代表颜色,代表人群……它与其他四大元素的相生相克,形成中国古代绝对运动、普遍联系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中国传统水文化建设折射或传递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气息。其中,对水的艺术处理手法和美学表现形式,其要旨有三方面。水性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历来崇尚水,把水人格化,提炼出其中人格化的精神要素,如说水有德、仁、智、义、勇、善等特性。在我国古典园林中,造园者常常将这种从水中得出的哲学观念通过设计出的各种水的形态加以外化。例如,苏州拙政园里的水沧浪联,写的就是孔子提出的那个著名美学命题:“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水态大自然的水态十分丰富,水体也异常多样,大至江河湖海,小至溪流泉池。这些水体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审美印象和审美感受。在园林营造中,设计者往往将其缩景入园,在咫尺之间、方寸之地创造出种种生动的水态,以供人观赏。在著名的苏州狮子林中,设计者就营造出一个被誉为“园林音乐”的人工瀑布.水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反映在艺术领域,体现意趣、意味,尤其是意境,它是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水景观的打造也不例外,如园林艺术中最典型的“一池三山”模式。自秦代有去东海求仙的史实以来,海中神仙就以“蓬莱、方丈、瀛洲”之名引入园林之中,以致后来汉代建章宫的太液池、北魏华林园的天渊池、唐代大内的太液池和后来各代的大型园林中,如杭州的西湖,北京的三海、颐和园等,这种理水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意味着人们对美好愿望和理想的一种追求。对于水景观的表现形式,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大多是依山傍水,这种自然式的水塘使室外空间产生一种恬静轻松的氛围,英国斯托黑德或布伦海姆的园林中通过使用自然水塘,营造出轻松宁静的田园风光.流水则多在室外休闲娱乐使用,湍急流水吸引着人们前往.而瀑布的观赏效果则比流水更加强烈,常作为室外环境布局的焦点,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如山水植被阳光等因素,往往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如我国黄果树瀑布,陕西黄河壶口瀑布.在城市应用的水墙瀑布也是由自然瀑布发展而来,这种声光效果往往十分吸引人,这种水墙在曼哈顿的帕里公园可以看到.喷泉通过垂直变化和灯光配合,也会成为设计组合的视觉焦点.水柔韧滋养万物,在设计中它也可以协调全部的其他因素,有着链接纽带的重要作用,它用自身特性为整个设计注入新鲜的活力.承载万物的大地地形是园林设计重要因素之一,它是所有室外活动的基础,也是其他诸多要素的基地和依托,地形布置和设计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景观空间环境的质量,并且它对其他设计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具有支配作用。《风景园林设计要素》(BasicElementsofLandscapeArchitectmalDesign)中将地形依“形状”分成五类:平地、凸地形、山脊、盆地、山谷。而地形的生态美学在于它的形态各异:崇山峻岭,高山平原,丘陵河谷以及草原,相对平坦的地区就如同大海湖泊,往往显示出空旷宽广的景色,具有强烈的视觉连续性和统一感,丘陵和山地河谷由于高低不同,产生强烈的韵律感,这在园林设计中也得到运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如兰特别墅,完全顺应了意大利地形,整个园林景观建造在界限分明,高低不同的台面上,高出的台面具有开阔的视野,一览美景,低处静谧恬淡,富有韵味,二者相互协调产生独特的美感,同时也带动人心理上的节奏性,跟随设计而引起情绪波动,地形的空间感同样影响人的生理,心理的感受,陡峭崎岖的地形会带来兴奋和粢纵的的感受,而平坦的地形让人放松,斜坡让人感到不适,赖特设计的纽约倾斜式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古典建筑的典范,倾斜式的设计使游客不可能长时间驻足一件展品,从而保持了流动性解决拥堵,这展现了设计建筑学的威力。在现代城市中,建筑群对城市景观处于绝对控制地位,城市内的自然山体也由于城市建筑而处于景观从属地位,,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中,要创造和谐人文居住环境,必须优先考虑建筑与地形之间的关系.传统的造园艺术讲究露则浅,藏则深,地形的高低起伏开合对于建筑的“藏”和“露”的处理有很好的作用,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场所,如休闲娱乐区,居民区,商业区等,都应该根据地形来进行合理布置,从而最大程度优化城市体验.自然大地是人类园林活动的基础,千变万化的形态使其成为园林设计环境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把阳光、空气和水带入人们的生活,这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目标。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按照人们精神、美学、生态的高标准营造宜人的景观环境时,必然要更多的考虑到自然的因素,将自然巧妙地融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