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向金融控股公司战略转型研究作者:钟宇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参考文献(28条)1.安志达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与实务20022.贝政新.陆军荣金融控股公司论:兼论在我国的发展20033.王文字控股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法20034.张春子金融控股集团论20055.熊波.王志强金融控股公司理论与实践20026.周庆维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的现实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期刊论文]-商业研究2004(20)7.鲁明易《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弱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美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视角[期刊论文]-国际金融研究2005(3)8.颜冬梅从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看我国现行监管体制[期刊论文]-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谢清河我国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发展问题研究2005(08)10.王国刚金融混业--走出金融控股公司的误区2003(03)11.王艺明.陈浪南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绩效的全球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国际金融研究2005(7)12.夏斌.陈道富中国信托市场的现状极其良好的发展前景2005(09)13.项俊波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法律制度的完善[期刊论文]-金融研究2005(8)14.谢斌现阶段我国跨市场金融风险相关问题初探[期刊论文]-上海金融2005(7)15.谢平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200416.牛莹莹.韩立岩中国基金业路在何方[期刊论文]-经济导刊2005(9)17.赵劲松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期刊论文]-上海金融2005(5)18.夏斌金融控股公司研究200119.张春子金融控股集团组建与运营200520.桐格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之门2004(09)21.李扬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4)200422.项保华战略管理200423.汪涛金融控股的上海路径200524.银监会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200525.陈岚静.陈凯风华安系:大盘封闭式基金表现较好200526.吴晓灵金融混业经营和监管现实200427.迈克尔·波特.陈小悦竞争战略200428.郎咸平整合2004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王纳.陈晖萌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战略转型的目标模式-金融与经济2006,(9)竞争环境的变化迫使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战略转型,战略转型的首要含义是根据竞争环境的变化及自身的资源、能力状况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业务多元化--金融综合经营.资产管理公司的组织结构服从和服务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战略,并与外部竞争环境相适应.资产管理公司的组织结构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金融控股公司组织模式是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综合经营的目标模式.并购是资产管理公司向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重要手段.2.学位论文邓世岗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研究——兼论上海国际集团的金控道路2008金融控股公司是当前世界上流行的金融组织形式,金融业务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各类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各类型金融机构之间相互合作、业务联营的趋势日益明显;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银行与证券公司合作、保险公司与证券公司合作、金融超市等金融创新业务相继推出。探索能够充分实现金融业务有效融合的途径成为我国金融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第一章从金融控股的定义以及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意义入手,目的是增加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本质认识;第二章通过对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分析,得出几点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启示;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已有金融控股公司,如汇金、中信、平安保险和中国银行等,发现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上海国际集团是一家以金融产业为主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为了更好的发挥集团公司下属的各类金融子公司的协同效应,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上海国际集团正积极创造条件,实施向金融控股公司的战略转型。本文第四章从上海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必要性和上海国际集团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上海国际集团作为上海市政府打造金融控股公司平台的可行性。采用经典的战略管理分析方法SWOT的分析框架,对上海国际集团目前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和内部条件(包括自身的优点和弱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上海国际集团转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并在第五章分析我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应该分阶段进行的理由,提出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建议。本文以案例实证分析与比较分析为研究手段,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是:金融控股公司是适合我国现行金融环境的组织架构模式,需要渐进地、分阶段地发展。3.期刊论文杨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战略转型难点与对策分析-北方经贸2005,(8)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四年来,对化解金融风险,回收国有资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不良资产冰棍效应的出现及剥离的不良资产存量的逐年减少,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运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促使其必须要进行战略转型.本文在分析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运作难点及未来发展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指出了资产管理公司适应战略转型应加快市场化运作的步伐,转变向持续经营的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思路.4.学位论文张岚我国资产管理公司(AMC)战略转型研究20081999年中国第一家经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宣布成立后,又相继出现了中国华融、中国东方和中国长城等三大资产管理公司(AMC)。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我国新型的金融服务企业,如何在金融体制改革和应对金融市场风险的背景下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通过专业化的资产处置服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体制改革和加快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本文以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产生、发展和未来转型的历史逻辑为主线,在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发展十年的这一重要关口,通过采取比较分析、演绎推理、案例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形成背景和发展历程进行追溯;讨论了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主要任务目标、业务范围、政策配套和外部监管等问题;从处置的不良贷款总量、速度、现金回收率、运作成本等角度分析了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战略、业绩和效用;运用SWOT矩阵和五力模型,探讨了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内部环境,并从企业核心竞争力角度对信达公司的运营情况展开案例研究;最后,通过借鉴分析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战略,试图找出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战略转型路径,并探讨了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激励机制和内部控制的优化问题,试图为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战略转型提供指导。本文创新性地将资产管理公司的道德激励模型和内部控制博弈作为调节资产管理公司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以及内部环境的手段,得出以下结论:(1)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对我国来说是一种客观而理性的选择:(2)制定统一的不良资产处置评估定价办法是规范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流程的重要手段;(3)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应逐步以市场为导向,区分对待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问题,将有竞争力的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成为试验性金融控股公司,参与信用体系的建设,而没有竞争力的资产管理公司解散或回归母公司的做法是最合时宜的。5.期刊论文董振卿.杨华.田荣成.DongZhenqing.YangHua.TianRongcheng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发展模式-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3)在分析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运作难点及未来发展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道路的设计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指出了资产管理公司适应战略转型应加快市场化运作的步伐,向持续经营的综合性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思路.6.学位论文贾丽平银行经营体制的变迁及中国的选择2001该文以现代制度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制度创新理论、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相关的经济学前沿理论为依据,以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经营体制为背景,采用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定性分析法等,对银行经营体制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提出了面对未来环境,中国银行业迈向混业经营的战略途径:(一)为国内银行业走向混业经营创造条件;(二)在现有的政策空间下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三)构建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联盟;(四)加快建立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进程.该文在最后着重指出了实现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7.期刊论文姜海军.JiangHaijun商业银行发展的十大趋势-新金融2009,(3)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加深、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同业竞争的加剧,国际商业银行正在逐步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呈现出专业化、全能化,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成为综合化经营的主要选择,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全面化和计量化、组织结构扁平化、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加速化、服务渠道电子化、品牌竞争单一化等发展趋势.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了解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学位论文张连怀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2005中国已经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以下简称“WTO”)。根据入世协议,入世后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按照这个时间表,我国金融服务业最迟将在2006年底前全面对外开放。但是年初的一份全称为《北京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调研报告》引起银行界较大的震动,在这份报告列出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排在前12位的全是外资银行的北京分行,中资银行则包揽了后面的第13-37位,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更是位列倒数后四位。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中资银行能否经得起外资银行挑战的担忧。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积蓄和具备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金融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2004年底,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已达4.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2%;11家股份制银行总资产约占人民银行监管的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4.9%,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个百分点。这些成绩的背后,创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有相对健全的管理体制、灵活的运行机制;与外资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有本土化优势,对本土经营环境更加熟悉,营业网点已基本覆盖全国,并与客户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关系,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由于这些原因,股份制商业银行能够较快地适应市场、激发创新潜能,在某些方面走在中国银行业的前列。尤其在最近一两年,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产品、服务和业务领域的创新可谓层出不穷,在内控和管理等方面也在大胆革新。这些举措极大地丰富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服务内涵,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提高了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没有真正获得与其他银行相抗衡的持久竞争力。具体表现为:在战略上,还缺乏对创新的长远规划,在实际工作中难免随市场变化而被动应付,不少新产品由于竞争激烈或时效性差而收效甚微;在创新构成上,前台创新成为一切创新的核心,而中、后台的革新步伐难以跟上,对制度、管理、技术等方面创新缺乏足够的重视,形成脱节现象,大量的业务创新得不到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有效支持,使得银行的竞争实力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在组织结构上,创新被限制在同一业务或部门内部,只能以职能或产品为中心进行分工式的创新,不能进行充分的信息和资源共享,造成创新不统一、欠规范;在指导思想上,过多依靠对传统业务的改造,在中间业务方面仍以结算、代理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对传统思维的依赖还比较明显;在整体协调上,各家银行竞争有余而合作不足,缺乏跨部门和跨行的团队协调机制和开放意识,大量资源用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利于形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优势。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和自由化,外资银行按照我国加入WTO协议承诺的时间表,机构和业务布局的各项准备日益充分。外资银行在管理、规模、体制、产品、人才、国际化运作以及资本实力等方面所固有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创新方面将无优势可言。对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应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