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姓名:李梦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叶耀明2008120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李梦巍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李昌武.LiChangwu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模式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山东纺织经济2006,(1)将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成为一种国家战略,它需要具备严格的条件,本文分析比较了国际金融中心的不同模式特征,和上海国际金融业发展现状以及与成熟国际金融中心之间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提出了借鉴新加坡、香港和东京等通过政策推动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以中国的实体经济为支撑,建设成为国际、国内两种金融资源集中配置场所的国际金融中心.2.期刊论文刘刚.LiuGang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判断——基于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7,(5)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启动十五年来,虽然成效显著,但对其进程的判断仍然是模糊的.本文通过对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进程的经济因素、金融因素、政治因素和综合因素四个变量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发现上海作为国内金融中心虽然地位基本稳固,但与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尚存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部门产值较低、金融市场结构急需优化、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有待提高、金融人才资源密度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及缺乏宽松而又严格的法规体系等方面.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分阶段目标体系和相应举措.3.会议论文邓建胜上海离国际金融中心多远——访国际金融中心协会主席、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2001本文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1、“世界级城市”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系;2、上海率先建设成为APEC金融中心的条件;3、上海成为APEC金融中心的差距;4、对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预测。4.学位论文骆君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途径选择和制度安排研究2006本文主要从以下几部分展开:一、问题的提出1991年初邓小平同志在视察上海时,说过这样一段话:“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路,中国政府决定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以此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近年来中国政府和上海市围绕这一建设目标,在硬件建设、软件配套、制度建设、市场环境等方面着手开展了大量工作,经济金融理论界围绕中国上海创建国际金融中心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其研究重点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有关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包括: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与条件;香港、新加坡等地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借鉴经验;上海在全球和亚太国际金融中心网络中的定位及香港、新加坡、东京在政策(税收及经营环境等)及其它国际金融中心条件的比较研究等。二是有关金融市场、业务和风险控制与监管的研究。主要是:国际外汇交易、离岸金融市场及金融衍生产品功能、风险和控制理论以及实务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金融监管当局对外汇交易、离岸业务及金融衍生产品的管理实践与可借鉴经验等。但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不多,系统性、学术性、公开性建树不多。二、主要内容及观点全文除前言外,分为五章。第一章围绕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机制这一核心理论展开探讨。笔者认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机制是较为复杂而庞大的系统问题,现有的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机制的探讨主要集中于用一般经济理论的演绎研究以及形成条件的分析,这类研究偏重于从经济决定金融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忽视了从金融行为属性和金融制度特性角度的分析。笔者认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完善的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必然遵循着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规律,但其本质是一种金融现象和金融制度安排的结果。因此,从指导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角度看,必须更多地从金融行为属性和金融制度特性来深入研究。本章在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建立一个基于基础理论、金融行为以及金融制度三个维度的研究新体系,对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机制进行系统探讨。第二章扼要展开对伦敦、纽约、东京、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路径考察,探索其共性和个性特征,并提出对中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几点借鉴:1、结合实体经济的增长是考虑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战略选择的深层次经济因素;2、政府应该在金融中心的模式选择以及发展路径等发展战略方面必须作出选择,积极推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3、金融中心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上,考虑加强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和机制再生,提高其竞争能力和创新生命力;4、为了保证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本积聚效应保持有效性,必须使得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的协调发展。第三章从现代金融视角和国家金融安全和金融竞争战略出发,提出要以创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战略总目标,整体推动中国的经济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并对为何将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首选城市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模式选择、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阶段进行研究,提出了三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在2010年前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创造基础性的条件,形成一个全国一体化的开放性的经济金融市场体系和较为完善的经济金融市场制度,使上海成为真正的市场化的功能完善的国内金融中心;第二阶段到2020年使上海成为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第三阶段在21世纪中叶前后,把上海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届时将形成上海国际性金融中心、香港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北京、广州、重庆、武汉、大连、西安等国内金融中心有机结合的金融中心体系和金融市场组织结构。第五章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制度安排。由于经济金融规模是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产物,不可能在一朝一夕膨胀,况且转型期的经济金融发展往往受制于体制和机制的约束,根据第三章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结合第四章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模式和发展路径的归纳推断,我们认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点应该放在解决体制难点和创造良好环境上。因此必须立足于推进金融制度安排上的完善与创新。就金融制度安排而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必然涉及到这样几个主要方面:第一,从经济金融改革的整体关系上做出战略性调整。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改变以往金融改革被动服从和服务于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政策定位,提升对现代经济以金融为核心的认识,尊重现代金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在资源配置中的杠杆作用,开拓经济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第二,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努力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生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需要在信用制度、信用环境和交易制度安排等方面作出统筹考虑和战略性规划;第三,加快资本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提高金融资源集中度,形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广阔的市场基础。在单一的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市场结构中,金融资源主要是呈均质分布的,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中无法形成真正的金融中心,只有通过加快资本市场和期货市场等市场体系的建设才能形成高度集中一体化的金融体系。可以断言,任何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皆是以资本市场的充分发展作为其基础条件之一,因此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需要有全新的视角和全新的制度安排;第四,加快金融开放和汇率制度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既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所要致力于服务和推进的中国经济金融国际化的战略结果;第五,提高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水平,加强国际合作和竞争。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市场化、国际化广度和深度的逐步提高,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力、辐射力、冲击力更加具备国际性,需要提高金融监管的国际视角。这其中伴随中国和平崛起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必然既有国际合作,又有国际竞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够真正形成并具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必将凝聚中国几代人的政治智慧和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成果。三、理论创新和贡献本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在下列方面有所创新:第一,现有的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机制的探讨主要集中于用一般经济理论的演绎研究以及形成条件的分析,这类研究偏重于从经济决定金融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忽视了从金融行为属性和金融制度特性角度的分析。本文在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基础理论、金融行为以及金融制度三个维度的研究新体系,对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机制进行系统探讨。第二,主要的实力型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最终确立需要建立在金融多样化和金融结构深化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结构中,是谈不上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并围绕这一理论创新展开自己的研究。笔者认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对母国而言必须超越纯粹的单向融资职能,更多的是积聚和扩散双向辐射职能,其对母国而言,其经济金融基础是逐步实现由净债务国向净债权国的转变。第三,论文对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和定位有新的角度,主要是从现代金融理论视野和金融竞争力理论出发,从新的国家安全观来考察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战略定位和途径选择。第四,论文对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内其他金融中心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上海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和职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国际或国内金融中心的竞争在市场化条件下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金融资源行政配置下确是如此,但并不是真正的金融中心),而是竞争格局中互补互动共同提高的“雁阵结构”关系。第五,作者大胆设想从创建国际金融中心这一战略目标来统揽下一阶段的改革开放全局,提出了深化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对上海创建国际金融中心的途径进行了理论探索。5.期刊论文刘刚.LiuGang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判断——基于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07,(4)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启动10多年来,虽然成效显著,但对其进程的判断仍然是模糊的.该文通过对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经济因素、金融因素、政治因素和综合因素4个变量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进行比较,检验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程度,认为上海国内金融中心地位基本稳固,但仍处于区域性金融中心和非国际金融中心之间.因此,努力方向是继续按照国家建设模式,分阶段、有目标地积极推进.6.期刊论文杨迈军.YangMaijun期货市场的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6)国际金融中心都有发达的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在国际金融中心变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现阶段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上海期货市场已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当前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是期货品种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采取做深做精现有期货品种、探索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发展上海期货市场,从而助力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7.期刊论文王燕上海金融生态现状分析——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技术与市场(上半月)2007,(4)金融生态的概念被周小川行长提出后,在中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相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金融进入深入的研究.随着2006年底金融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中资金融机构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从金融生态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现阶段上海的金融生态状况,最后说明完善上海金融生态的状况,有利于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8.学位论文黄若尔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兼论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启示2005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国际竞争和金融安全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升,在此背景下,在中国大陆建立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呼声日益高涨。由于上海在20世纪30年代曾是当时远东乃至亚太地区声名显赫的国际金融中心,加之90年代以来上海经济金融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讨论中,人们自然把目光投向了上海,上海肩负起重建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重任。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为实证研究的标的,通过对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总结二者的发

1 / 6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