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区两种常见地基处理方法的工艺分析魏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西安710054)摘要:本文简述了灰土挤密桩与DDC灰土桩(DDC工法)两者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工艺对比,从而更好的对两种地基处理方法加以辨别认识,为以后的正确施工,保证施工质量提供依据。关键词:DDC灰土桩;灰土挤密桩;施工工艺;区别1.引言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利用灰土挤密桩或DDC灰土桩(DDC工法)来消除黄土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是最经济、最环保、最方便的两种方法。虽然这两种地基处理方法不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工程实践中仍然发现相当一部分人对两种地基处理方法的概念不清,工艺混淆,致使在工程实践中出现一些不可忽视的质量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两种地基处理方法在工艺上的比较分析,以使对这两种地基处理方法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使在工艺上更加清晰化。2.两种地基处理方法的概念2.1DD灰土桩DynamicCompaction,是一种深层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先成孔至预定深度,然后至上而下分层填料强夯,形成高承载力密实桩体和强力挤密的桩间土,间称DDC法。2.2灰土挤密桩使用灰和土2:8或3:7的体积比比例拌合,并在孔内夯实挤密后形成的桩。3.两种地基处理方法工艺比较3.1挤密原理DDC灰土桩:通过孔道将强夯引入到地基深处,用异形重锤对孔内填料自下而上分层进行高动能、超压强、强挤密的孔内深层强夯作业,使孔内的填料沿竖向深层挤压固结的同时对桩周土进行横向强力挤密加固,针对不同土质,采取不同工艺,是桩体获的串珠状、扩大头和托盘状,有利于桩与桩间土咬和,增大相互之间的摩阻力。灰土挤密桩:成孔时,桩孔位置原有土体被强制侧向挤压,使桩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层相互叠加挤密,密实度提高。白灰在化学性能上具有气硬性。由于石灰内带正电的钙离子和带负电的土离子相互吸附,形成胶体凝聚,并随灰土龄期增长,固化作用提高,强度增加达到挤密地基的效果。综上所述,DDC灰土桩是先成孔,在成孔的过程中对桩间土无挤密作用,而是通过柱状锤对孔内的填料夯实的同时达到对桩间土的挤密效果,所以在夯的过程中重点突出“夯”和“扩”。而灰土挤密桩是在成孔的同时也达到了对桩间土的挤密,所以在夯的过程中仅仅只要达到挤密填料的效果。3.2处理深度DDC灰土桩最深可达30m,此范围成孔不受影响。而灰土挤密桩处理深度5m~15m,超过此深度就会拔管困难。3.3成孔方法DDC灰土桩采用机械钻孔、掏孔,冲击法成孔。灰土挤密桩一般采用沉管法成孔,冲击法成孔,爆扩法成孔。3.4成孔次数DDC灰土桩是一次成孔,二次重锤夯料扩孔。灰土挤密桩是一次挤密成孔,不扩孔。3.5填料的夯实机械及锤重DDC灰土桩采用柱状重锤夯实,锤重2t-20t。灰土挤密桩采用偏心式夹杆锤夯实机,夯锤重100kg-150kg。3.6处理效果DDC灰土桩处理后的地基,可达到遇水不湿陷、地震不液化、压缩变形小、承载力高、刚度均匀。它能大量消耗建筑及工业垃圾,利用各种无机固体废料进行地基工程中应用,消除了深度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大幅度提高了地基承载力,降低地基压缩性,地基处理效果显著,承载力可提高2~9倍,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可达600kPa。灰土挤密桩经处理后,能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持力层范围内的变形减少,承载力可提高1~2.5倍,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可达250kPa。4.结束语本文系统全面的从工艺上对比分析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运用比较广泛的两种地基处理方法,从而达到对这两种地基处理方法有更进一步的辨别理解与掌握。参考文献:[1]GBJ25—90.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2]GB50007-20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程.[3]J220—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4]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ECS197:2006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