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基础会计电子教案一(放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会计的目标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什么是会计初学者对会计一词的理解:1、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学科,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2、会计是一个部门(机构),如单位内部设置的财务处;3、会计是一项具体的核算工作,包括记账、算账、报账等;4、会计是人们从事的一种职业,如张会计,是某一公司的会计人员。以上都只是对会计初浅、片面的认识,那究竟什么是会计科学完整的含义呢?这就必须从世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说起。(二)会计是如何产生的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图2、人类要满足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要生存,解决温饱问题)→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要劳动)→在生产劳动中为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获取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提高产出效益,就会促使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对劳动耗费、劳动成果进行观察、计量、记录和比较分析→→由此,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产生了会计。3、总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会计产生、发展的基础;会计源于生产实践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会计的产生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书P1)(三)会计的发展史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1、古代会计阶段(公元15世纪末,即1494年前)(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初期:人们通过头脑记忆或工具来记载劳动收支,会计只是生产职能中的一个附带部分。(如:绘图记事、结绳记事、刻契记数、刻木记日等。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发现的赤色鹿角棒,上面也刻划着一些有规则的符号,也被怀疑是古人对经济活动的一种记录。商代武丁时期的甲骨文字中已有“获”、“入“等文字来专门反映收入情况,而用“用”、“出”等字来专门反映支出情况。)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逐渐分离出来,会计也从一种必要的附带工作逐渐成为一项由专门人员从事核算记录的专门工作(如:古代印度公社中的农业记账员,专门负责农业账目的登记。)(2)奴隶社会会计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奴隶制国家的政府会计(如:我国西周时期设立了“司书”、“司会”等官方机构,专门从事会计工作,其中“司书”是记账的,主要对官方的财赋收支进行登记,“司会”是进行会计监督的,同时也规定要年报(岁会)、月报(月要)和旬报(日成)。(3)封建社会西汉: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开始采用收付记账法登记会计事项(如:“钱谷账”中分设“钱出入簿”和“谷出入簿”)。唐宋:编著了我国最早的会计专著《元和国计簿》和《大和国计》;出现了具有纸币性质,类似汇票的“飞钱”;在太府寺中专设有“会计司”和“审计司”,是我国专设会计、审计机构的创始;公元994年“四柱清册”会计方法(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的运用,既可检查日常记账的正确性,又可系统、全面和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这是我国古代会计的一个杰出成就,使我国中式会计的发展达到了较为科学、完善的地步(英国直到1855年才有类似的计算公式出现);出现了“交子”,是纸币运用的开始。明末清初:为适应商业发展,山西的民间工商行号在“官厅会计”基础上开设了“龙门账”,设置进(收入)、缴(支出)、存(资产)、该(负债)四类科目,运用“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计算盈亏,同时编制“进缴表(利润表)”和“存该表(资产负债表)”,实行双轨计算盈亏,在两表中计算求出的盈亏数应当相等,称为合“龙门”,以此勾稽全部账目的正误;在工场手工业中开设有“账房”,进行成本、费用、利润的核算。2、近代会计阶段(公元15世纪末~公元20世纪50年代)(1)近代会计的主要特点一方面,商品经济在一些国家发展的结果,使会计开始充分地应用货币形式作为计量、记录与报告的手段;另一方面,会计的记录采用了复式记账法,形成了严密的账户体系。(2)近代会计发展的典型事例:·公元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复式簿记的专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系统论述了威尼斯的借贷复式记账法,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书P3)·公元1854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英国爱丁堡会计师公会的成立,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书P3)3、现代会计阶段(公元20世纪50年代至今)(1)现代会计的开端公元20世纪50年代产业革命后,随着以两权分离(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为特征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管理会计逐渐同传统会计相分离,形成了一个与财务会计相对独立的领域,现代管理会计的出现,是近代会计发展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2)我国现代会计的发展·1978年9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会计人员职权条例》;·1985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这是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中最具权威性和法律效力的法律总规范,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母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1993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该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1999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该法做第二次修订后,于2000年7月1日起执行;·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总会计师条例》,确定了总会计师的职权和地位;·1992年11月30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于1993年7月1日起执行,这是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也便于更好地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199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实施,使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法制化轨道上进一步走向成熟;·1997年至今,财政部陆续发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用以规范具体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其程序;·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发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对1992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所规定的会计要素定义作了重新修订,赋予了其新的内涵;·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新制度打破了所有制和行业界限,建立了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对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意义;·2001年11月27日,财政部发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于2002年1月1日起暂在上市的金融企业范围内实施;·2004年4月27日,财政部发布《小企业会计制度》,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该法规对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意义。·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两大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中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部分。这是我国会计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进一步趋同,对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加速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同人们管理经济、讲求经济效益紧密地联系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对经济效益的更高追求,相应地会对会计提出新的要求,因此,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二、会计的目标(一)会计目标的概念会计目标,是指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期望达到的预期结果。1、会计的总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2、会计的具体目标是满足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3、会计目标的内容会适应新的经济特征而发生变化和发展。(二)会计目标理论研究的两种观点1、决策有用观→将会计目标定位于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2、受托责任观→将会计目标定位于提供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第二节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一、会计的内容会计的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其中会计核算是会计的主要内容,是会计的基础。(一)会计核算的概念及内容1、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活动的全过程。2、行政、事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①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预算资金的收支核算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各类收入、支出和结余的核算③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生产经营资金的筹集、使用、收回和退出(二)会计对象的概念及内容1、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核算、监督和分析、预测、控制的内容,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2、会计的对象包括一般对象和具体对象,或会计的对象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内涵。①会计的一般对象(宏观上):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加以计量、记录的资金活动,具体表现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中。②会计的具体对象(微观上):是某一单位具体的资金运动。由于社会主义再生产活动是由各个具体的企事业行政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各单位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承担的任务不同,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所以各单位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也有所不同。·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形态转换: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商业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形态转换: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二、会计的特点(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三种计量单位分别为:实物尺度、劳动尺度和货币尺度,由于实物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劳动尺度具有一定复杂性,所以只有借助统一的货币量度才能获取经营管理上必需的连续、系统、综合的会计资料。例如:企业购进钢材20吨,装卸用人工2天,用汽车运输距离1000公里。那么,这样一项经济业务,我们若不用货币计量,就无法综合在一起反映。如果我们以货币计量各项内容,即从价值形态反映各项内容。如:钢材2万元,装卸费50元,运输费500元,综合在一起即20550元,即企业购买这批钢材的成本。注意:会计核算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并不是说在会计核算中只有货币这一种计量单位,而是以货币计量为主,以实物计量与劳动计量为辅。2、会计能连续、系统、综合和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连续性:是指按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逐笔、逐日连续记录,不能中断;·系统性:是指会计在反映经济业务时,要按经济业务性质不同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反映;·综合性:是指会计将大量零星、分散的数据,加以分类、汇总后用金额反映,使之成为有用的信息;·全面性:是指会计在反映经济业务时,要全面反映、分文不漏。3、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严格遵循会计规范第三节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一、会计的职能(一)会计职能的概念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实践中固有的、内在的客观功能。它伴随会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现代会计的职能有:会计反映(或核算)、会计监督和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其中反映(或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是会计进一步发展的新职能。1、会计的反映职能(即核算职能)什么是核算?比如一家公司在一定时间内购进了多少商品,花了多少钱,销售了多少商品,卖了多少钱,在购销过程中发生了多少费用,最后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把这些情况都记录下来并计算清楚,最终以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记录、计算和报告的过程就是会计核算。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核算工作,从数量方面提供会计数据,真实、综合反映企业已发生或已完成的各项经营活动或成果,反映行政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结余情况。会计的核算职能,从核算的时间看,包括:事前核算、事中核算和事后核算;从核算的内容看,包括:记账、算账、报账、预测、分析和考核。2、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取得的会计信息,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1)会计监督具有经常性和连续性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同时进行,是一项经常性、连续性的工作,与审计、税务等单位的定期监督或对某项业务进行的监督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2)会计监督主要是进行价值监督,具有综合性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会计核算取得的一系列反映经济活动的价值指标进行的监督(如资金、成本、利润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