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医护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电大【医护心理学】形考作业一:一、简答题:1.请归纳、简述医护心理学的基本观念。本题主要考查从现代医学心理模式探讨心理学的基本观念,主要有以下观点。(1)心身统一的观点;(2)社会对个体影响的观点;(3)认知与自我评价的观点;(4)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5)情绪因素作用的的观点;(6)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要求简要回答这6个观点,不需具体阐述。2.简要说明心理现象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或个性)两个统——不可分割的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情感过程(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意志过程(有意识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2)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观点、信念等);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3.简要说明感觉的意义。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其意义在于:(1)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种最简单的心理活动,是认识的初级阶段。(2)感觉对维持大脑皮层处于觉醒状态十分重要。(3)在许多实践领域中,如果能够根据感觉的规律安排生活和工作环境,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分析:了解感觉的意义,发现其特点,在日常工作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但这都要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4.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受以下心理因素的影响:(1)知觉特点的影响:知觉对问题如能进行客观详细的观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2)定势的影响:定势对解决问题有时起促进作用,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和创造性的发挥。(3)功能固着:在解决问题时它往往影响灵活性和变通能力的发挥,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也是定势的一种消极影响。(4)迁移: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分析:每个人以及在不同的时候,心理上都有一定的波动,在解决问题时,尽量保持理性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成功解决问题。5.简述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情绪、情感是人的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联系:(1)客观事物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来源任何情绪、情感都不是自发的。(2)情绪、情感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3)情绪、情感是对事物态度的体验,不是态度本身。区别:(1)情绪是由自然需要(即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所引起的较低级的简单的体验;情感则是由社会性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所引起的高级且复杂的体验。(2)情绪是动物与人所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所独有。(3)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性与短暂性的特点;情感则具有深刻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点。(4)情绪较为强烈,冲动性大,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一般较微弱,较少有冲动性,外部表现也不明显,它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分析:掌握情绪与情感的联系和区别,有助于我们控制不好的情绪,展现好的情感。6.说明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关系。本题主要考查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关系。(1)认知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意志过程与其他心理现象一样,是反映外界客观事实的,是人的认知活动的结果。人对外界客观存在的认识越丰富越深刻,他们的意志活动和目的也就越有意义和价值,越有可能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手段,并坚持实现这一目的。(2)意志是在认知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对认知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一切有目的的认知过程,都要求人的意志努力,也都是意志活动的过程。分析:二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二、论述题:1.请举出一个案例,说明学习医护心理学的意义。本题主要考查学习医护心理学后有什么感受。(1)有助于提高医护质量,医护人员只有掌握了相关的心理知识,才能全面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维持健康、不断提高医护质量。(2)有助于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从而有利于病人的心理健康。(3)有利于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育、自健和自我完善,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有助于为服务对象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医疗服务质量。注意:最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说明学习医护心理学的意义。2.请归纳说明心理实质的主要内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的心理观,即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认为人心理的实质是肭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应;真正了解人心理实质,要从以下二方面来理解。(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a.从人脑结构的特点看:人脑是生物进化的最杰出的产物,也是人类复杂心理功能产生的器官,人脑与体重之比最大,大脑皮质发展最快,运动和心理感觉区面积变大。b.从脑的三个主要功能结构看:调节紧张度和觉醒结构,信息的接受、加工、和贮存的结构,制定活动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活动的结构。这三种功能相互协同,共同反应人的心理活动。(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是一切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但是人脑不能凭空产生心理。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没有客观现实就没有心理。(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心理是人脑肘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反映的都是外界事物和现象,是由外部事物决定的。心理又有主观的一面,因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主体(个人)进行的,总是受到个人经验、个性特征和自我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复印、摄影等对事物的翻版,所以说它是主观的。分析:心理的能动性表现在人脑不仅反映客观现实的外部特性,并且经过抽象与概括,能够揭示其本质和规律。3.论述疼痛影响的心理因素。影响疼痛的心理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早期经验:人们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受幼年期教育的影响。从动物试验看,有人认为痛知觉的产生与过去的经验和对此经验的记忆程度有关。(2)产生疼痛的原因和对后果的评价生活中可见他伤和自伤的人耐受疼痛的程度不同。(3)情绪:人的情绪是影响痛知觉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情绪,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降低,痛阈增高;反之亦然。(4)注意:如果把注意集中在一项任务上,能减弱对疼痛的感受。(5)暗示:临床上对一些病人使用安慰剂可以起到止痛或缓解疼痛的效果,足以说明暗示具有止痛的作用。(6)人格:不同人格的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和对疼痛的表达方式有很大差异。(7)文化教育:不同文化环境和语言影响下,不同人对疼痛耐受程度不同。注意:这些因素不是单一影响疼痛的,都是几个同时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几个因素的同时消除。4.如何运用记忆的规律提高记忆的效果?本题主要从影响识记的因素来掌握记忆的规律,从而提高记忆的效果。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很多,如识汜时的生理状态(如觉醒状态、意识状态)和心理需要、兴趣等。以下几点显得较为重要。(1)目的任务对识记的影响:目的任务越明确具体,识记的效果越好:有意识记比无意识记效果好的原因之一。(2)理解对识记的影响:理解是意义识记的必要条件,理解了的东西识记起来就比较争面、迅速和牢固。(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的影响:材料的数量对识记的效果有影响。在一定数量范围内,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材料的数量越多,平均所用的时间或诵读的次数也越多。识记材料的性质难易,对识记也有明显的影响。(4)复习的影响:复习不仅能巩固识记的内容,而且还能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要正确的组织复习。注意:提高记忆主要是人的一个主观意识问题,但除了自己努力外,还要掌握记忆的方法和技巧,从记忆中找出适合自己的规律,提高记忆效果。电大天堂【医护心理学】形考作业二:一、名词解释:本题主要考查对医护心理学中的基本的概念,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掌握,对以后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1、意识:是当前注意到的感知外界的各种刺激心理活动。它是遵循“现实原则”来行事的,即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各种观念才能进入意识界。2、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的护理过程。3、发散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4、失认症: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患者的意识清楚,感觉系统与感觉功能正常,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5、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是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注意:名词解释要求准确描述其概念,常见的病因,以及特点。二、简答题:1.说明人格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格形成的标志,主要从两个方面阐释:1)自我意识的确立:自我意识也叫自我概念,足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包括自我评价、归属感(角色认同)、形象感等。自我意识的确立有一个发展过程,是在与自然和社会的交往中逐渐形成的。自我常常借助于他人的眼睛为“镜子”,以别人的评价作为间接依据来形成对自己的认识。2)社会化:指个体的观念及行为被纳入到社会规范中的过程。换言之,是使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个体成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按照社会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角色行为的过程。注意:自我意识形成后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改造和完善。没有社会化这个阶段,不可能形成真正的人格。2.说明心理健康的标准。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心理健康的标准。1)有充分的适应能力;2)充分了解白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3)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6)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基本需求能恰当满足。注意:我国的心理学家还从适应能力、耐受力、控制力、意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康复力、愉快胜于痛苦的道德感等方面阐述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其中,有5条标准值得重视,这就是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社会适应、人格完整。3.说明心理应激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适度的心理应激对人的健康和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这类应激被称为“良性应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1)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促进入的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成长和发展涉及人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的成长和发展。2)适度的心理应激是维持入正常心理和生理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离不开刺激,适当的刺激和心理应急有助于维持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注意:遗传和环境是影响成长和发展的两大重要方面,人从小到大经历的各种心理应激可看做是一种环境因素。人离不开刺激,特别是社会的刺激。4.如何应用社会适应标准判断心理是否存在障碍?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应用社会适应标准判断心理是否存在障碍。首先,人的心理障碍可以有多种表现,严重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其次,对于心理障碍的认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个体自身因素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个体对心理障碍的判断)。此外,由于不同的理论学派对于心理障碍的理解有很大差异,很难形成统一的认识,判断标准也不尽相同。由于没有单一有效的判断标准,目前临床一般采用多种判断标准综合应用,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判断个体心理是否出现或存在异常。目前影响较大的有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以及时间标准等。5.阐释心身疾病的界定条件。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心身疾病的界定条件,美国精神疾病专家把心身疾病叫做“心理因素影响的躯体疾病”,有以下条件界定:1)患者具有环境刺激导致的心理因素,这种心理因素在时间上与其躯体疾病的发生或加剧有联系,2)患者躯体上可以检查出器质性的病变或具有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如呕吐、偏头痛等。3)疾病的开始不是由区体的病变引起的,但是,其症状往往以某种躯体症状和体征表现出来。注意:国内外学者对于心身疾病的见解,结合我们自己的临床经验,我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