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心理学期末复习题试题考试题库(全)11一、名词解释【1-3章】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2、认知: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它包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惟和言语等。3、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4、实验法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它是在控制条件下,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实验者操作的变量称之为自变量,由自变量所引起的相应变化的变量称之为因变量。其它变量为无关变量,实验法就是要控制无关变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影响,使实验所需的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从而研究一定条件与某种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5、意识:意识是一种觉知。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6、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7、催眠:催眠就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8、感觉: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这就是感觉。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是知觉。10、绝对阈限:将那种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11、韦伯定理: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12、似动: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位置变化。13、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名词解释【4-6章】1、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操作过的动作,都会在人们的头脑中留有印记,其中一些印记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被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2、陈述式记忆:所谓陈述性记忆,主要是指对事件、情景或知识的记忆。如人们关于家庭住址的记忆,关于历史地理知识的记忆,关于参加某次聚会的记忆等。3、程序式记忆: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4、组块: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而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信息单位也被称作组块。5、精细加工:所谓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己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6、系列位置效应:人们对序列之初和序列结尾的项目记忆效果最好,对序列中间部分的回忆效果最差。这一现象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7、思维与想象: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8、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9、功能固着:所谓功能固着,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10、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11、词频与语境:所谓词频,是指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任何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具体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或者说,都离不开什么人说、对谁说、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说等,这些语言使用时的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语境。12、图式: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13、语言产生:语言产生也叫语言的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语言的生成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形式。14、电报式语言:儿童一旦越过了双词语阶段,在他们的话语中就会很快地出现较长的短语。布朗将这一时期的语言为电报式语言。名词解释【7-9章】1、情绪:情绪是一个多成份的复合心理现象。它是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2、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合体。3、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如快乐、兴趣、满足和爱等。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4、心境、激情和应激: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5、动机: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6、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7、驱力:所谓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减少驱力,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8、诱因:诱因是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9、成就目标:美国心理学家平崔克认为,成就目标是指“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标的认知表征”。10、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论是另一种动机的认知理论。他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班杜拉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两种。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或强化)。如相信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作业就会取得好的成绩。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11、能力与智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们所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一般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力。12、模仿能力:模仿能力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名词解释【10-12章】1、人格:综合中西方学者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气质和性格:气质指的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特点和差异的组合。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4、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可以定义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行为特点、人格特征、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看法和观念的总和。5、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6、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7、从众:从众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变化。也就是说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转变为采纳大多人的看法。8、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做贡献”9、适应性障碍和人格障碍:适应性障碍是一种以情绪障碍为主的主观痛苦体验或情绪紊乱状态,同时伴有适应不良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当个体所特有的人格特征持久而显著地偏离正常,并由此引起较严重的痛苦状态或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时,就是一种人格障碍。10、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主要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由心理辅导者与来访的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过程。电大本科心理学期末复习题试题考试题库(全)22二、简答题【1-3章】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答:(一)描述和测量(二)解释和说明(三)预测和控制2、列举几种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并简要说明意识的作用?答:以下是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1.睡眠与梦2.催眠3.白日梦和幻想4.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意识的作用1.意识对人所觉察的和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2.意识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3.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4.意识的能动性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它们的意识内容。3、简述注意的特点及外部表现?答: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2.生理变化。3.无关动作停止。4、举例说明注意的种类及特征?答:根据注意产生有无目的性及所需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1.不随意注意又叫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在这种注意活动中,人的积极性水平较低,动物也有不随意注意,这种注意缺乏预定的目的,又容易受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受客观刺激物的特点的影响,单凭这种注意是不可能进行系统学习和艰苦工作的。所以只有把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才能发展注意,提高工作效率。2.随意注意又叫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如果说直接兴趣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条件,那么间接兴趣则对随意注意有巨大影响。间接兴趣越稳定,就越能排除各种干扰,对活动对象保持随意注意。例如,一个人刚开始学外语时,常常觉得背单词、学语法很枯燥乏味,但一想到学好外语就能直接阅读国外的第一手资料,有了这种间接兴趣,在学习时,就能克服困难,刻苦攻读外语了。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特征上,随意后注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类似于随意注意,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既服从于当前活动的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意志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的、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随意后注意实际上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开始从事某项生疏、不感兴趣的工作时,人们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把自己的注意保持在这项工作上。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对这项工作熟悉了,并发生了兴趣,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而继续保持注意。这时,随意注意就发展成了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培养随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5、简述几种注意的品质?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