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复习资料1、沉积岩: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2、地壳表层: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3、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作用。(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岩石主要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的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4、母岩:指早于该沉积岩而存在的岩浆岩、变质岩和较老的沉积岩。母岩风化阶段:破碎阶段、饱和硅铝阶段、酸性硅铝阶段、铝铁土阶段母岩风化产物:碎屑残留物质、新生成的矿物、溶解物质5、风化壳: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6、层流:是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的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的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7、紊流:是一种充满了漩涡的急湍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8、急流:弗劳德数Fr1时,流水的性质为急流或超临界的流动,表示水浅流急的情况。9、缓流:弗劳德数Fr1时,流水的性质为缓流或临界以下的流动,表示水深流缓的情况。10、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相对密度、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这种现象称作地表沉积分异作用。(机械、化学)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流水的搬运及沉积作用的过程中,除了在成分、粒度、圆度、球度等方面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外,它们还将在很多方面发生分异作用。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原来共存于溶液中的各种成分,在其搬运和沉积作用的过程中就逐渐地发生分异现象而逐渐地分离开来,这就是溶解物质在其搬运和沉积作用过程中的分异作用,也称化学(沉积)分异作用。两种沉积分异作用的意义:两种沉积分异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机械沉积岩及化学沉积岩以及相应的各种沉积矿产。11、同生作用:指沉积物刚刚形成以后而且尚于上覆水体相接触时的变化。12、准同生作用:指潮上带的疏松碳酸钙沉积物被高镁粒间水白云化的作用。13、成岩作用: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14、后生作用:沉积岩形成以后,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以前的变化。15、沉积构造:指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之后,由于物理作用、化学作用以及生物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16、波痕: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流水、浪成、风成)波痕要素:波长、波高、波痕指数(波长与波高的比值,表示波痕相对高度和起伏情况)、波痕不对称指数(缓坡水平长度与陡坡水平长度的比值)沉积岩基本类型碎屑岩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沉积岩化学岩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17、槽痕:是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刷而形成的不连续的长行小凹槽。18、槽模:是一些规则而不连续的舌状突起。19、层理: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现出来。20、纹层:也称细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纹层之间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层。成因:在一定条件下同时沉积的结果。21、层系:由许多在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上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它们是在同一环境的相同水动力条件下,由不同时间形成的细层组成的。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硅岩其他化学岩可燃生物岩非可燃生物岩22、羽状交错层理:纹层平直或微向上弯曲,相邻斜层系的纹层倾向相反,延伸至层系界面,彼此呈锐角相交,呈羽毛状或人形状。23、递变层理:具有粒度递变的一种特殊层理,又称粒序层理。层理中没有任何纹层显示,只有构成颗粒的粗细在垂向上的连续变化。24、重荷模:又称为负荷构造,是指覆盖在泥岩上的砂岩底面上的圆丘状或不规则的瘤状突起。与槽模的区别在于形状不规则,缺乏对称性和方向性,它不是铸造的,而是砂质向下移动和软泥补偿性的向上移动使两种沉积物在垂向上再调整所产生的。25、碟状构造:迅速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内由于孔隙水的泄出而形成的同生变形构造。26、晶体印痕:在合适的条件下,盐类物质如石盐、石膏等的晶体可以在松软的沉积物表面上结晶生长。如果这些晶体后来因溶解而消失,就留下了具有晶体形态的特征印痕,即晶体印痕。这种印痕经沉积物充填后,就形成假晶。27、鸟眼构造:指细粒沉积岩中成群出现的、一般为几毫米大小的鸟眼状孔隙被亮晶方解石或石膏等胶结物充填而形成的一种沉积构造。28、示顶底构造:指在碳酸盐岩中的生物体腔或洞穴内由下部泥晶碳酸盐沉积物和上部胶结物晶体所组成的、能够指示岩层顶底方向的一种沉积构造。29、结核:是岩石中自生矿物的集合体。30、陆源碎屑岩:指由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并进一步压实和胶结而形成的一类沉积岩。碎屑岩结构组分包含碎屑颗粒、填隙物(杂基、胶结物)、孔隙31、杂基是碎屑岩中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其粒级以泥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原杂基——代表原始沉积状态的杂基,泥质结构。正杂基——原杂基经成岩作用明显重结晶的产物,粘土矿物→显微鳞片结构。32、胶结物: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成熟度——指碎屑物质在风化、搬运过程中,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33、成分成熟度:指以碎屑岩中最稳定组分的相对含量来标志其成分的成熟程度(指碎屑物质成分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34、结构成熟度:指碎屑岩沉积物在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包括粒度、球度、形状、圆度及颗粒的表面结构特征)35、粒度:指碎屑颗粒的绝对大小,一般用颗粒的直径来计量。36、圆度: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37、球度:是一个用来度量颗粒近于球体程度的定量参数。38、形状:由颗粒中A、B、C三个轴的相对大小决定的。圆球体:B/A2/3,C/B2/3椭球体:B/A2/3,C/B2/3扁球体:B/A2/3,C/B2/3长扁球体:B/A2/3,C/B2/3三级命名法:≥50%的粒级定为岩石的主名,即基本名;介于50~25%之间的粒级以形容词“××质”的形式写在基本名之前;25~10%的粒级作次要形容词,以“含××”的形式写在最前面;含量小于10%的粒级一般不反映在岩石的名称中。39、胶结类型:在碎屑岩中胶结物或填隙物的分布状况及其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40、支撑结构:包括杂基支撑结构:杂基含量高,颗粒在杂基中呈漂浮状。颗粒支撑结构:颗粒之间可有不同的接触性质,包括点接触、线接触、凹凸接触和缝合接触。41、底砾岩:分布于侵蚀面上,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往往位于海侵沉积层序的最底部。分选性好,磨圆度高42、层间砾岩:整合地夹于其他岩层间,与下伏地层连续接触。砾石成分复杂,分选性和磨圆度差,基质成分复杂43、砂岩:砂级碎屑(2~0.1mm)含量大于50%的碎屑岩。44、粉砂岩:主要由0.1~0.01mm粒级(50%)的碎屑颗粒组成的细粒碎屑岩。45、粘土岩:矿物学概念是指以粘土矿物为主(含量50%)的沉积岩结构概念是粒度在0.005mm或0.0039mm以下组分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46、压实作用: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水层或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47、压溶作用:是一种物理―化学成岩作用48、胶结作用: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49、交代作用:指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50、火山碎屑岩: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后经多种方式固结而形成的岩石,是介于火山岩与正常沉积岩之间的一种过渡岩石类型,兼有两者的特点。火山碎屑物质按其组成及结晶状况分为岩屑、晶屑、玻屑60、岩屑:刚性岩屑,多为已固结的熔岩或火山基底及通道的围岩,当火山爆发时炸碎而成;塑性岩屑,由尚未固结或未完全固结的熔浆团块,在喷出后经塑变而成,具有玻璃质结构61、晶屑:是矿物晶体的碎屑,多为早期析出的斑晶随熔浆炸碎而成,大小一般不超过2~3mm,外形不规则,常呈棱角状62、玻屑:是气泡化的岩浆气孔壁爆碎的产物,粒度一般在0.1~0.01mm之间碳酸盐岩:指主要由沉积的碳酸盐矿物所组成的沉积岩63、石灰岩:方解石含量大于50%的碳酸盐64、白云岩:主要由白云石矿物所组成的沉积碳酸岩(白云石>50%)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颗粒、泥、胶结物、生物格架、晶粒65、内碎屑:指沉积盆地中已沉积的弱固结或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66、鲕粒: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颗粒,粒径大小2~0.25mm67、球粒:由微晶碳酸盐矿物所组成的不具有内部构造的、表面光滑的球形或卵形颗粒68、晶粒:是晶粒碳酸盐岩(也称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69、生物格架:一般是指原地生长的群体生物(如珊瑚、海绵等)以其坚硬的钙质骨骼所形成的骨骼格架70、泥晶基质:71、亮晶胶结物:充填于碳酸盐岩原始粒间起胶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质,此晶体清澈明亮,晶粒一般较大72、鲕粒灰岩:一种以鲕粒为主要组分的石灰岩(含量>50)73、亮晶异化石灰岩:主要由异化颗粒组成,其粒间孔隙主要为亮晶方解石充填,或者空着,很少含有微晶方解石泥(水动力条件很强的环境中形成)74、微晶异化石灰岩:主要由异化颗粒和微晶方解石泥组成,不含或很少含亮晶方解石胶结物(减弱)75、生物礁灰岩:又称骨架灰岩,由造礁生物骨架及造礁生物粘结的灰泥沉积物等组成的石灰岩76、毛细管浓缩作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在现代热带地区的潮上带,在其表层的碳酸盐沉积物中,现在正在进行着准同生的白云化交代作用77、白云化作用:一定条件下,方解石被白云石交代的作用78、硅岩:自生硅质矿物含量超过50%的沉积岩79、蒸发岩:由于蒸发作用使水溶液高度浓缩而沉淀形成的,易溶盐类矿物占50%以上的沉积岩问答题1、碎屑物质在流水中侵蚀、搬运、沉积和流速的关系——书172、沃克图解的解释及意义——书183、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的变化——书194、浪成波痕、流水波痕、风成波痕的比较——书31成因特点流水波痕由定向流动的水流形成,见于河波峰、波谷均较圆滑,呈不对流和存在有底流的海湖近岸地带。称状,陡坡倾向指示水流方向。浪成波痕由波浪作用于沉积物表面所形成,波峰尖锐、波谷圆滑、形状对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称风成波痕由定向风形成,常见于沙漠、海长具平直的、平行的波脊,形湖滨岸的沙丘沉积中。状不对称,不对称度比流水波痕更大,陡,坡倾向与风向一致5、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的比较——书35共同点:纹层呈直线互状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不同点:水平层理主要产于细碎屑岩(泥质岩、粉砂岩)和泥晶灰岩中,是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由悬浮物沉积而成,出现在低能环境中。平行层理主要产于砂岩或颗粒石灰岩中,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由床沙物质迁移而成的,出现在急流或高能环境中。6、板状、楔状及槽状层理的比较——书36板状交错层理: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单层呈板状楔状交错层理: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但不互相平行,层系厚度变化明显呈楔形。槽状交错层理:层系底界为槽形冲刷面,纹层在顶部被切割7、脉状层理与透镜状层理的比较——书39相同点:砂、泥沉积中的一种复合层理。是在水动力条件强弱交替的情况下,由泥沙交互沉积而成不同点成因特点脉状层理水动力较强,砂的供应、泥质沉积物主要分布在砂质波痕的波谷沉积和保存比泥更为中,而在波脊上很薄或缺失以致使泥质有利的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物呈脉状分布在砂质沉积物中透镜状层理水动力较弱,泥的供应砂质沉积物呈透镜体被包在泥质沉积物沉积和保存比砂更为有中,这些透镜体在空间上呈连续分布,利的情况下形成的内部一般具有发育良好的波痕前积纹层8、包卷构造和滑塌构造的比较——书42包卷构造滑塌构造9、同生结核、成岩结核、后生结核的比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