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形成岩石的作用。2.交代作用:是指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3.重结晶作用:4.原生孔隙:是指形成砂岩的砂质沉积物在沉积时就已经形成并一直保存至今的孔隙。5.次生孔隙:是指砂岩在埋藏过程中由于各种成岩作用(如溶蚀、收缩、破裂、重结晶等)而产生的孔隙。6.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连通状况。7.火山碎屑岩:主要是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火山碎屑含量应大于50%。8.刚性岩屑:是已凝固的熔岩或火山基底及管道的围岩,在火山爆发时冲碎而成。9.塑性岩屑:又称塑性玻璃岩屑、浆屑或火焰石等,是由塑性、半塑性熔浆在喷出后经塑变而成,具玻璃质结构,断面呈火焰状、撕裂状、树枝状、纺锤状、透镜状、条带状等。10.火山弹:是由于塑性熔浆团在空中旋转而成,形如纺锤、椭球、麻花、陀螺、梨状等,表面具旋扭纹理和裂隙,并具有一层淬火边,大者可达数米。11.晶屑:多为早期析出的斑晶随熔浆炸碎而成,大小一般不超过2~3mm,常呈棱角状,有时也保持原来的部分晶形。12.火山碎屑熔岩:是火山碎屑岩向熔岩过渡的一个类型,熔岩基质中可含10%~90%的火山碎屑物质,具有碎屑熔岩结构、块状构造。13.熔结火山碎屑岩:是以熔结(焊结)方式形成的一类火山碎屑岩。14.火山碎屑岩类(狭义):火山碎屑占90%以上,经压积或压实作用成岩的火山碎屑岩类。15.凝灰:是指主要由小于2mm的火山碎屑组成的结构。16.沉火山碎屑岩类:是火山碎屑岩与正常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火山碎屑物质含量占50%~90%,其他为正常沉积物质,经压积和化学胶结成岩。17.火山碎屑沉积岩:以正常沉积物为主,火山碎屑物质含量占10%~50%,岩性特征基本同于正常沉积岩。18.降落型火山碎屑沉积:通常又称作降落灰沉积,主要是指火山喷发物在大气中经风力分异而形成的产物。19.碳酸盐岩:是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属于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20.白云岩:以白云石为主的碳酸盐岩。21.石灰岩:以方解石为主的碳酸盐岩。22.外颗粒:指来自沉积地区以外的较老的碳酸盐岩碎屑,是陆源碎屑颗粒。23.内颗粒:指在沉积盆地或沉积环境内形成的碳酸盐颗粒。24.内碎屑:主要是沉积盆地中沉积不久的、半固结或固结的各种碳酸盐沉积物,受波浪,潮汐水流、风暴流、重力流等的作用,破碎、搬运、磨蚀、再沉积而成的。25.竹叶状砾屑:呈扁饼状,圆度好,分选也常较好,其截面常呈长条状,似竹叶。26.鲕粒:是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颗粒,很像鱼子(鲕),故得名。27.正常鲕:其同心层厚度大于核心的直径,且呈球状。28.表皮鲕(表鲕):其同心层厚度小于其核心直径。29.复鲕:在一个鲕粒中,包含两个或多个小的鲕粒。30.椭形鲕:核心为长条形的鲕常呈椭球形。31.放射鲕:即具有放射结构的鲕粒,这种放射结构多是后来重结晶作用的产物,而且其原始矿物通常为针状文石。32.单晶鲕和多晶鲕:整个鲕粒基本上由一个球形的外壳和其中的一个方解石晶体或若干个方解石晶体构成,其同心层已不复存在了。33.负鲕:即核心和同心层的大部或全部已被溶蚀的鲕粒,基本上只剩一个外壳层,故叫空心鲕。34.藻粒:即与藻类有成因联系的颗粒,包括藻鲕、藻灰结核以及藻团块。35.藻鲕:是在藻参与下形成的鲕,其同心层是通过藻丝体粘结灰泥形成的,形成机制类似叠层石。36.藻灰结核(核形石):通过蓝绿藻粘液捕捉碳酸盐沉积物而形成的具有同心层的颗粒。37.藻团块:是藻类粘结增长而成的颗粒,但不具有同心层结构。38.球粒:把较细粒的(粗粉砂级或砂级)、由灰泥组成的,不具特殊内部结构的,球形或卵形的,分选较好的颗粒成为球粒。39.粪球粒:由一些生物排泄的粒状粪便形成的球粒。40.葡萄石(复合颗粒):沉积于海底的几个或多个相互接触的颗粒(鲕粒、球粒、生物颗粒等)胶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颗粒,外形像葡萄。41.团块:是指通过胶结、凝聚或蓝藻粘液粘结碳酸盐沉积物而形成的无特殊内部结构的颗粒,它既包括葡萄石、藻团块,也包括灰泥相互粘结凝聚而成的颗粒。42.豆粒:是指直径大于2mm的包粒,其同心层通常不规则。43.生物颗粒:是指生物骨骼及其碎屑。44.泥:是与颗粒相对应的另一种结构组分,是指泥级的碳酸盐质点,它与粘土泥是相当的。45.灰泥:是方解石成分的呢,也称微晶方解石泥。46.云泥:是白云石成分的泥。47.生物格架:主要是指原地生长的群体生物。如珊瑚、苔藓、海绵、层孔虫等,以其坚硬的钙质骨骼所形成的骨骼格架。48.叠层石:富藻的暗层和富碳酸盐的亮层交互出现,即成~。49.鸟眼构造:在泥晶或粉晶的石灰岩中,常见一种毫米级大小的、多为方解石或硬石膏填充的孔隙,因其形似鸟眼,故称~,又因其形似窗格,故也称窗格构造,又因这样充填或半充填的孔隙呈白色,似雪花,故也称雪花构造。50.示顶底构造:在碳酸盐岩的孔隙中,如在鸟眼孔隙、生物体腔孔隙以及其他孔隙中,常见两种不同特征的填充物,根据这一充填孔隙构造,可以判断岩层的顶底,故称~。亦可简称示底构造或地花瓣构造。51.虫迹构造:是个概括性术语,它包括生物穿孔、生物潜穴(或生物掘穴、虫穴)、生物爬行痕迹等。52.生物穿孔:是指生物在固结或半固结的岩石或生物组分中,通过穿孔的方式所形成的一种孔状或管状构造。53.生物潜穴:是指在尚未固结的沉积物中,由于生物的生活、活动所造成的一种洞穴、孔穴、管穴构造。54.生物爬行痕迹:是指生物在尚未固结的沉积物表面上爬行的痕迹。55.缝合线构造:是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56.亮晶异化石灰岩:主要由异化颗粒组成,其粒间孔隙主要为亮晶方解石填充,或者为孔隙,仅含少量的微晶方解石泥。57.微晶异化石灰岩:主要由异化颗粒和微晶方解石泥组成,不含或少含亮晶方解石胶结物。58.微晶石灰岩:几乎全部由微晶方解石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