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小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冲积扇亚相的划分A扇根(FanheadorUpperfan):1、泥石流沉积: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2、河道沉积: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3、筛析沉积:砂砾岩,粒度双峰分布。B扇中(Midfan):1、辫状水道沉积: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2、局部片流沉积: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C扇端(Lowerfan):水道不发育,以漫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2、曲流河的沉积相模式(亚相、微相的划分及其特征)(1)河床亚相河床:河谷中经常流水的部分。1、河床滞留微相:河床滞留沉积是河流流量最高时短距离搬运的产物,以砾石级粗碎屑为主、砂和粉砂极少,这些物质集中堆积形成不连续透镜体。2、边滩微相:边滩沉积是河流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产物。以低成熟度的砂岩为主,不稳定组分多,长石含量高。自下而上呈现由粗变细的正旋回(2)堤岸亚相1、天然堤微相:侧蚀作用使凹岸天然堤难以保存,古天然堤呈面状分布于边滩之上;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比边滩细,比河漫滩粗;见干裂、雨痕、根迹等暴露构造。2、决口扇微相:主要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粒度比天然堤稍粗;具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冲蚀与充填构造常见;横剖面呈透镜状。(3)河漫亚相1、河漫滩微相:以粉砂岩为主,也含粘土岩;垂向上有向上变细的趋势;波状层理和斜波状层理为主,也见水平层理;干裂、雨痕等暴露构造常见。2、河漫湖泊微相:以粘土为主,有粉砂出现;见薄水平纹层、泥裂、干缩裂缝;潮湿区生物化石常见,干旱区可形成盐湖。3、河漫沼泽微相:由潮湿区河漫湖泊发展而来,沉积特征与河漫湖泊类似,只是泥炭沉积较多。(4)牛轭湖亚相a.曲颈取直b.串沟取直主要为粉砂岩和粘土岩;粉砂岩中发育交错层理,粘土岩中发育水平层理;常含有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和植物残骸。1、湖成三角洲亚相湖成三角洲: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流速降低,水流携带的沉积物便在河口处堆积下来,形成平面上呈三角形或舌状,剖面上呈透镜状的沉积体。湖成三角洲形成过程中河流起主导作用。在湖泊沉积体中,湖成三角洲的砂体最为发育,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与湖泊沉积的其他类型砂体相比,面积和厚度大,向湖盆延伸远,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垂向层序自下而上为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2.滨湖亚相沉积环境特征:距岸近,形成粗碎屑沉积:地形→砂滩、砾滩、泥滩;水动力复杂,击岸浪和回流冲刷、淘洗对沉积物改造强烈;水位浅,时而露出时而淹没,氧化作用强烈;沉积物:砾、砂、泥、泥炭。结构与构造:砾石层呈叠瓦状排列,最大扁平面向湖倾,最长轴多平行于岸线;砂质主要为石英、长石及一些重矿物,分选、磨圆较好,交错层理、波痕发育,可见化石碎屑(介壳滩)、潜穴等;泥质和泥炭沉积中见水平层理,粉砂层具小波痕层理;泥裂、雨痕、动物足迹等暴露构造常见。3.浅湖亚相沉积环境特征:始终位于水下;水动力主要是波浪和湖流;水体循环良好,氧气充足,透光性好,生物繁盛。沉积物:以粘土岩和粉砂岩为主,可夹少量化学岩薄层或透镜体,物源充分时可出现细砂岩,砂岩胶结物以泥质、钙质为主。结构与构造: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以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为主,水动力较强时可出现小型交错层理,砂泥层交错沉积时可出现透镜状层理,有时可见对称的浪成波痕。生物化石:生物化石丰富,保存完好,以薄壳的腹足、双壳类等底栖生物为主,也见介形虫、鱼类等,少见弱还原条件下自生矿物。若湖底地形平缓,砂质供应充分,在宽阔的浅湖地带可形成具席状展布的砂质浅滩或局部砂质堆积加厚的砂坝沉积(砂质滩、生物滩、鲕粒滩)。近岸处的波浪强度大,将粗碎屑向湖心搬运;一旦远离湖岸,波浪强度减弱,无法搬运粗碎屑,使其沉积下来形成沙坝。4.半深湖亚相沉积环境:位于波基面以下水体较深部位,地处乏氧的弱还原—还原环境,主要受湖流作用影响,波浪作用难以影响沉积物表面。岩性:以粘土岩为主,常具有粉砂岩、化学岩的薄夹层或透镜体。构造:水平层理为主,间有细波状层理生物:化石较丰富,浮游生物为主,保存较好,底栖生物不发育。自生矿物:可见菱铁矿和黄铁矿等5.深湖亚相沉积环境:位于湖盆中水体最深部位,水体安静,地处乏氧的还原环境,底栖生物不能生存。岩性:岩性粒度细、颜色深、有机质含量高。以纯泥岩、页岩为主,亦有灰岩、泥灰岩、油页岩构造:主要为水平层理和细水平纹层。生物:无底栖生物,常见介形石等浮游生物化石,保存完好。自生矿物:黄铁矿是常见的自生矿物,多呈分散状分布于粘土岩中。分布:岩性横向分布稳定,垂向上常具连续的完整韵律,沉积厚度大。6.湖湾亚相在滨、浅湖地区,由于砂嘴、砂坝、水下隆起的障壁遮挡作用,使近岸水体受到限制而形成半封闭的湖湾。沉积环境:湖湾内水体浅而安静岩性:主要为暗色粉砂质泥页岩,中夹薄层白云岩或油页岩。温湿气候下可形成沼泽,发育炭质页岩和薄煤层。构造:泥质湖湾中水平层理、季节性韵律层理、块状层理发育,可见泥裂、雨痕、生物潜穴等;有间歇性物源注入时,可形成一些正韵律砂体,发育粒序层理、平行层理、浪成小型沙纹层理等。生物:可见少量特殊的浅水生物7.湖泊重力流亚相:洪水型重力流滑动滑塌型重力流;湖泊重力流沉积的形态呈扇状,形成所谓“湖底扇”或“深水浊积扇”,也可呈层状展布或沿深水区沟谷,断凹形成重力流水道的长形堆积体。1、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相模式河控三角洲是在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设作用远远超过波浪、潮汐破坏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1.河控三角洲的形态(1)三角洲平原(deltaplain)亚相三角洲沉积的陆上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叉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区,是与河流有关的沉积体系在滨海区的延伸。岩性:砂岩、粉砂岩、泥岩(包括泥炭、褐煤等)。结构构造:分选性差;层理构造复杂,见雨痕、干裂、足迹等层面构造。生物化石:少见,淡水动物化石和植物残体。分布:呈透镜状,横向变化大。以分支河道和沼泽沉积为主体。1、分支河道微相岩性:中厚层砂岩,厚度多为几米至10m左右结构:磨圆中等到好,分选中等构造:大型及小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冲刷—充填构造垂向序列:向上变细(与河流相同)平面形态:条带状,为三角洲平原亚相的骨架2、陆上天然堤微相岩性:细砂岩、粉砂岩、泥岩薄互层结构:磨圆中等到好,分选中等构造:小型交错层理、波痕,泥岩中可见生物潜穴生物化石:少见植物碎片3、决口扇微相岩性:细砂岩,厚度多在2~3m以下结构:磨圆中等到好,分选中等构造:小型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平面形态:扇形、席状(与河流决口扇类似)垂向序列:向上变细(扇退)或变粗(扇进)4、沼泽微相环境:沼泽位于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间的低洼地区,表面接近平均高潮线。岩性与构造:沉积物为深色有机质粘土、泥炭、褐煤,夹有洪水成因纹层状粉砂。生物化石:富含保存完好的植物碎片。分布:沼泽约占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90%5、淡水湖泊微相:面积小,水体浅(3~4m),暗色泥岩,水平层理发育,可见黄铁矿、广盐性生物化石。(2)三角洲前缘(deltafront)亚相处于三角洲平原外侧的向海方向,位于海平面以下,为河流和海水的剧烈交锋带,沉积作用活跃,是三角洲砂体的主体。1、水下分支河道微相沉积物以砂、粉砂为主,常发育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冲刷—充填构造。2、水下天然堤微相沉积物为极细的砂和粉砂。粒度概率曲线为单段或两段型,基本上由单一的悬浮总体组成。有流水形成的波状层理。3、支流间湾微相三角洲向前推进时,在分支河道间形成一系列尖端指向陆地楔形泥质沉积体。岩性:以粘土为主,含少量粉砂和细砂。构造:具水平层理和透镜状层理,可见浪成波痕及生物介壳、植物残体等,虫孔及生物扰动构造发育。垂向层序:下部为前三角洲粘土沉积,向上变为富含有机质的沼泽沉积。4、分支河口砂坝微相岩性与结构:细砂、粉砂,分选好,质纯。构造:单层为中、厚层,较发育的槽状交错层理,可见流水波和浪成波痕。生物化石:稀少。河口砂坝随三角洲向海推进而覆盖于前三角洲粘土沉积之上,粘土中有机质产生气体冲上来可形成气鼓构造(气胀构造)。如果下面泥质层很厚,也可产生泥火山和底辟构造。5、远砂坝微相位置:远砂坝位于河口砂坝前方较远部位,又称末端砂坝岩性:沉积物较河口砂坝细,主要为粉砂,有少量粘土和细砂。构造:可发育槽状交错层理、包卷层理、流水波痕、浪成波痕及冲刷—充填构造。垂向层序:位于河口砂坝之下,前三角洲粘土沉积之上,形成下细上粗的垂向层序。高建设性三角洲向海推进时,砂质堆积迅速,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支河口砂坝、远砂坝可连结组合成指状或鸟爪状砂体,称指状砂坝。其沉积厚度大,向海变宽加厚,向陆变窄减薄。指状砂坝横剖面呈透镜状,下伏的前三角洲泥常被挤入指状砂坝而成为泥丘。指状砂坝的几何形态是确定古代三角洲的重要标志。6、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微相在海洋作用较强的河口区,河口砂坝受波浪和岸流的淘洗和簸选,并发生侧向迁移,使之呈席状或带状广泛分布于三角洲前缘,形成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体。席状砂砂质纯,分选好,发育交错层理,化石少。砂体向岸方向加厚,向海方向减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是破坏性三角洲的沉积微相类型,在高建设性三角洲相中不发育。(3)前三角洲(prodelta)亚相环境: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实际上为处于浪基面以下的正常海相沉积。岩性:主要由暗色粘土和粉砂质粘土组成。构造:常发育水平层理及块状层理。化石:见广盐性生物化石,如介形虫、双壳类与油气的关系:前三角洲暗色泥岩富含有机质,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层。1.海岸沙丘亚相(coastaldunesub-facies)位于潮上带的向陆一侧,即特大风暴时潮水所到达的最高水位。分海岸沙丘、海滩脊、砂岗等沉积单元。海岸沙丘系由波浪作用从近滨搬运至前滨和后滨而处于海平面之上的海岸砂,再经风的吹扬改造而成。常呈长脊状或新月形,宽可达数公里。沉积物的圆度和分选好,细—中粒,成熟度高,重矿物富集。具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细层倾角陡,可达30°~40°,层系厚数十厘米,也常出现层系界面为上凸形的前积交错层理。2.后滨亚相(back-shoresub-facies)位于海岸沙丘与平均高潮线之间,属潮上带。沉积物为较粗的砂,粒度较沙丘带粗,圆度及分选较好。具平行层理,可见小型交错层理。当后滨中有较浅的洼地并被充填时,可形成低角度的交错层理。生物介壳凸面向上。风暴期可在后滨与海岸沙丘交界处形成砂矿。3.前滨亚相(foreshoresub-facies)位于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地形平坦,起伏较少,并逐渐向海倾斜。沉积物以中砂为主,分选较好。层系平直,以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为特征。对称、不对称波痕及菱形波痕大量出现。极浅水的其他标志如冲刷痕、流痕、变形波痕、流水波痕、生物搅动构造亦常见到。前滨下部沉积物分选比上部差,并含有大量贝壳碎片和云母等,贝壳排列凸面朝上,属不同生态环境的贝壳大量聚集。4.近滨亚相(near-shoresub-facies)位于平均低潮线至波基面之间的潮下带,也称为潮下浅海或临滨亚相。常发育沿岸砂坝,波能愈弱,沿岸砂坝越少,在低能海岸区,仅有一条沿岸砂坝发育于低潮线附近。沿岸砂坝向陆一侧伴有凹槽,其中发育浪成波痕和小型流水波痕。近滨上部发育有大量砂质沉积物,并发育较大规模的交错层理,愈向岸愈多,愈向海的深水部位交错层理渐少。3、泻湖的沉积环境特征泻湖是为海岸所限制,被障壁岛所遮拦的浅水盆地,以潮道与广海相通,呈半隔绝状态。水体特征:盐度异常,能量较低,以潮汐为主沉积特征:粉砂、泥;以水平层理为主;生物种属单调,量少体小壳薄咸化泻湖特征:干旱气候,盐类沉积发育淡化泻湖特征:潮湿气候,边缘具泥炭沉积4、浑水潮坪的相模式(碎屑潮坪)(1)岩石类型以粘土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砾岩极少。在平面上,由海向陆,沉积物粒度呈由粗变细的带状分布。潮上坪若发育有沼泽,可有泥炭沉积。干旱气候带的潮上坪可形成盐沼、盐坪,可有石膏等蒸发盐类沉积。(2)沉积构造泥坪—水平纹层/水平波状纹层混合坪—脉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