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景观赏析—第三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沙漠景观赏析(三)dānchēyùwènbiān,shǔguóguòjūyán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zhēngpéngchūhànsài,guīyànrùhútiān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dàmògūyānzhí,chánghéluòrìyuán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xiāoguānfénghòujì,dūhùzàiyànrán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荒漠、沙漠、沙地、沙化漠土地基本概念的理解辞海下的定义是: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缺乏的地方。由于地球上各地气候有差异,水热配合状况不同,形成了多种地理环境或自然带。荒漠是生物气候带的一个类型,是一个地带性名词术语,具有特定的地理区域和自然环境,气候干燥稳定,并有相应的土壤与生物类型。荒漠desert前苏联地理学家B.A奥布切夫院士将荒漠分为五个类型石质荒漠(岩/石漠)砾质荒漠(戈壁/砾漠)沙质荒漠(沙漠)粘土荒漠(泥漠)盐土荒漠(盐漠)这一观点已被世人接受并广泛应用。荒漠的分类荒漠的同义词。因为它们的形成具有相同的地理气候背景,干燥缺水,风能资源丰富,成土作用微弱,植被贫乏是共同特征,生态环境相似,都是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内的自然综合体,沙漠的景观特征和空间范围十分引人注目,成为荒漠中最突出的典型代表,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将荒漠和沙漠相互代用也有一定的依据。沙漠(sanddesertorsandydesert)地面完全被大片沙丘(或沙)覆盖,缺乏流水,植被稀少的地区,是荒漠的一种类型,专指沙质荒漠。狭义的沙漠:广义的沙漠:沙漠(石漠、砾漠、泥漠、盐漠)是在地带性分布的背景上因地质、地貌、水文、地表物质等产生分异形成的不同类型,虽然都分布于荒漠地带,但不与荒漠、草原、森林齐名。即沙漠是地带分异的基础上由非地带分异产生的综合体。由于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而形成了不同生物气候带:荒漠和草原、森林。它们在地球表面呈现带状分布规律。在地带性分异因素的影响下,不同自然地带或亚自然地带发育与大气候相适应的土壤、植被。荒漠是地带性分异造成的综合体。它具有特定的地带性土壤和植被类型。沙漠、荒漠是不同等级与内涵的综合体。荒漠与沙漠的区别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沙质土地,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干扰,或当沙漠化、风沙化过程发展到顶极阶段,形成风蚀,风积地貌景观的地理环境实体,称为沙地。如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沙地沙地和沙漠相同点1、沙地、沙漠区域内部环境均为可利用土地面积逐渐丧失或不间断地缩小,土壤肥力呈下降趋势,农牧业生产力效益低下,流动沙丘前移造成毁坏各种生活、生产设施和建设证工程,同时严重污染环境。2、沙地、沙漠的地表组成物质,地貌形态特征基本相同或相似(都是以石英颗粒为主要成分的松散聚积物,构成多种沙丘形态)。3、北方沙地,沙漠植被多以沙生植物为主,沙地、沙漠区域的地带性土壤呈退化状态且分布零散,并以风沙土为主的非地带性土壤占据绝对优势。沙地和沙漠相同点4、沙地、沙漠都是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风蚀、沙埋都是沙地和沙漠风沙运动过程的两个突出现象,具有相似性、重现性等规律。5、沙地、沙漠的区域蕴藏着丰富的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6、很多沙地、沙漠区域曾经是古代文明及人类的发祥地,存在着大量的古建筑、古庙宇和各种古迹等,对考察和挖掘人类的历史、社会、经济私文化状况等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沙地和沙漠不同点不同沙地沙漠形成原因人为因素起首要的主导作用,自然因素起着从属的辅助作用自然因素是基本的、主要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为因素对沙漠形成有着种种促进推动作用,但总体上是起从属的辅助作用位居生物气候带多发生和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分布于干旱、极干旱的荒漠、半荒漠地区区域社会经济因素发生与分布在人口稠密、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现代化程度高的相对发达国家与地区形成与分布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科技不发达并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地区或国家沙地和沙漠不同点风沙活动程度植被等自然条件要优越于沙漠,因而沙地风沙活动强度低于沙漠,流动沙丘移动速度要比沙漠地区沙丘前移缓慢反之风沙危害只在春季、冬季等干旱季节发生风沙天气极易发生危害性强、持续时间长的大沙尘风暴沙漠化生态系统逆转逆转较沙漠容易-----环境景观条件优越于沙漠,合理地调节和安排工、农、牧、林、渔等社会经济比例结构,逐步减弱或停止人类的不合理经济行为,沙地生态系统将会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生态系统逆转困难-------沙漠大面积人工治理较沙地更为艰难,沙漠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是缓慢和困难的不同沙地沙漠一、沙漠成因1、自然因素(1)气候因素(2)丰富的沙源2、人为因素(1)不合理的农垦(3)不合理的樵采。(2)过度放牧。1、自然因素—(1)气候因素沙漠是干燥气候的产物,干燥少雨是沙漠形成的必要条件。从整个地球来看,干燥气候区域(干旱区)的形成,主要与纬度、大气环流等因素有关。在南北纬15-35°之间,是副热带高压带(又称回归高压带)控制的范围,终年为信风吹刮的区域。在高压带内的空气具有下沉作用,空气下沉时形成绝热增温,使相对湿度减小,空气非常干燥。信风是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的稳定风向,它在吹向赤道的过程中不断增热;空气越热,消耗的水量也就越大,结果使它成为十分干燥的旱风。这样,在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区,大气很稳定,湿度低,少云而寡雨,成为地球上雨量稀少的干旱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24副极地低压带761358910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带极锋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低纬环流圈手工画一画三圈环流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1、自然因素—(2)丰富的沙漠沙来源形成沙漠除了要有干燥的气候条件外,还要有丰富的沙漠沙的来源。丰富的沙源是沙漠形成的物质基础。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中央,覆盖在巨大的古塔里木平原上。盆地四周有天山、帕米尔、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等高山和山原环抱,它们的高度都在4000米以上,山顶有大面积冰雪分布。在第四纪冰期时,这里降温剧烈,降雪更多,山地冰川发育的规模比现在要大得多。目前,塔里木盆地平原地区气候干旱,河流很少,流水作用微弱,只有和田河等少数几条比较大的河流,水量比较丰富,流程也比较远,其它河流大都在山麓洪积扇边缘地带就消失了。但在第四纪冰期时,因有大量的冰雪水补给,河流水量比现在要大。在塔里木盆地的中、南部,就发现有很多发源于昆仑山的古代河流的痕迹,它们由现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一直伸展到沙漠内部200~250公里的腹地,有的甚至流得更远。刘利群新疆农职院2、人为因素所渭沙漠化,即植被破坏之后,地面失去覆盖,在干旱气候和大风作用下,绿色原野逐步变成类似沙漠景观的过程。土地沙漠化主要出现在干旱和半干旱区。形成沙漠的关键因素是气候,但是在沙漠的边缘地带,原生植被可能是草地,由于人为原因沙化了,这些人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合理的农垦。无论在沙漠地区或原生草原地区,一经开垦,土地即行沙化。在1958到1962年间,片面地理解大办农业,在牧区、半农牧区及农区不加选择,乱加开荒,1966-1973年,又片面地强调以粮为纲,说什么“牧民不吃亏心粮”,于是在牧区出现了滥垦草场的现象,致使草场沙化急剧发展。由于风蚀严重,沙荒地区开垦后,最初l-2年单产尚可维持二三十千克,以后连种子都难以收回,只有弃耕,加开一片新地,这样导致“开荒一亩,沙化三亩”。据统计,仅鄂尔多斯地区开垦面积就达120万公顷,造成120万公顷草场不同程度地沙化。(2)过度放牧。由于牲畜过多,草原产草量供应不足,使很多优质草种长不到结种或种子成熟就吃掉了。另外,像占牲畜总数一半以上的山羊,行动很快,善于剥食沙生灌木茎皮,刨食草根,再加上践踏,使草原产草量越来越少,形成沙化土地,造成恶性循环。(3)不合理的樵采。从历史上来讲,樵采是造成我国灌溉绿洲和旱地农业区流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伊克昭盟为例,据估计五口之家年需烧柴700多千克,若采油蒿则每户需5000千克,约相当于3公顷多固定、半固定沙丘所产大部或全部油蒿。据统计,伊克昭盟仅樵采一项而使巴拉草场沙化的面积达20万公顷。刘利群新疆农职院案例1:内蒙古天然屏障梭梭林破坏严重几近消失统辖着蒙古族精神的信仰从萨满教而来。从这个自然神论体系中产生出一种生态伦理。砍树?树神会动怒。挖土?土地神会动怒。倾倒污水?水神会动怒。以前,牧民樵采梭梭时,会如神示般地想起一道律令——非枯死勿捡。梭梭是沙漠植物之王,蒙古族牧民说,“砍它会烂手脚的”。但戒律显然没有被一直恪守。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学大寨,搞农业。‘牧业要学乌胜旗’,‘多生羊羔多挤奶’,‘边放羊边种田’并将大量甘肃民勤人大规模迁入“水丰草美”的阿拉善,从那时开始了生态上“礼崩乐坏”的年代。不同于蒙族人,新迁入的汉人对梭梭既无情感也无畏惧。涌入牧区后,移民生存的下一步骤是盖房、垒圈、砌井、打家具、烧柴。于是,在牧民眼皮底下,活的梭梭被连根撅起。一位牧民说,另一种大漠植物胡杨则更惨,“1962年和1963年砍得最多,1964、1965年的时候就基本上没有了。”“上世纪70、80年代,这里的人用骆驼拉戈壁的梭梭,当时牧民采梭梭还都是死的。可军车去的时候就不一样,不管死活都拉,有的拔不掉就用车拉着钢丝把梭梭拽掉。两三年就把梭梭拉光了。”阿拉善的梭梭正在衰败。它是牧区植被的保护神,失去保护的牧场正在变成荒漠,已不再“水丰草美”了。与干旱相伴而来的,是日益泛滥的鼠害。许多梭梭根部已经被鼠洞悬空了。刘利群新疆农职院这里曾经是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古代楼兰王国。它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公元630年消亡。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k㎡。六七十年代因塔里木河、疏勒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建国后,兴起多次开垦浪潮,大批内地人迁移西部组成建设兵团,开展土地平整运动,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盲目地用水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致使塔里木河由60年代的1321km萎缩到1000km,320km的河道干涸。断了水的罗布泊马上变成一个死湖、干湖,到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干涸后,周围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巨变,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m的速度向罗布泊推进,很快和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罗布泊从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称作“死亡之海”。活生生的湖泊消亡的实例,警告人们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案例2:罗布泊二、中国沙漠的分布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1)干旱地区的沙漠分布在西北地区。它们绝大多数在地质时代即已形成。但在沙漠边缘的一些绿洲地带,由于历史上人为的滥垦、滥牧、滥樵、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中上游大量引灌,下游水量不济,或受战争等的影响,加之自然因素的作用,使其环境发生变化,一些城镇和居民地被迫迁移,固沙植被被破坏,风沙作用加剧,流沙壅起,农田荒弃,从而形成沙漠化土地,使绿洲演变为荒漠。此种景况主要见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边缘、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河西走廊和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的一些地区。《汉书·西域传》等史料记载,当时鄯善(楼兰)有居民14100人,其地伊循城,土肥美,遂设屯田;且末有人口6010,皆种五谷,盛产葡萄诸果;精绝有人口3000余,于阗(tián)有人口19300;轮台、车师、莎车、疏勒亦皆开屯田。《大唐西域记》记,当年玄奘西行时,精绝周围还是一处难以通行的植物茂盛的沼泽地带。然而今日楼兰遗址早已被流沙吞噬,精绝所在的尼雅河下游三角洲,干涸的河床沿岸稀疏分布着枯死的胡杨,古城被3-5米高的新月形沙丘所包围。汉唐轮台故城、焉耆故城、龟兹故城

1 / 8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