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理工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定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河北理工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十二五”发展的回顾第二章“十三五”发展的外部环境一、存在的不足二、发展的机遇第三章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二、主要目标第四章主要任务与措施一、构建卓越的学科体系二、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三、全面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四、大力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五、全面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六、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七、大力提升经费筹措能力八、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九、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十、营造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校园环境十一、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第五章推进与实施一、加强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组织二、强化各层次规划的系统性三、完善规划管理的约束激励机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河北理工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2011-2020年)》以及河北理工大学第三次党代会报告等文件精神,制订《河北理工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第一章“十二五”发展的回顾“十二五”时期是我校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围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建设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全校师生员工以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为主题,圆满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见表1)。学校综合实力进入世界高校前500名[1],为学校下阶段实现更高层次的办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表1:“十二五”期间各项任务落实对比表主要指标2011年“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完成情况学生规模全日制学生规模(人)本科生规模本科招生规模研究生规模硕士招生规模博士招生规模566463543683371888451911385稳定稳定稳定稳定稳定稳定580003600080002200061301400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师资队伍副高以上比例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人)全国教学名师奖56.1%9无172524265%未定未定未定未定未定未定66%11243641347完成主要指标2011年“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完成情况学科建设进入ESI前1%的学科数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国内前5名的一级学科数国内前10名的一级学科数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无51619未定未定未定未定未定6781535人才培养研究生全英语教学课程比例博士研究生具有国际学术经历比例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的比例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教学成果奖(近一届)------13无无7未定未定未定未定未定未定未定10%15%30%3626128科学研究NSC论文数SCIE论文数(篇年)SCIE论文篇均被引用数(次篇)获授权发明专利(项/年)获国家三大科技奖数(五年累计)教育部人文社科奖项数(五年累计)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累计)科研经费(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平台01402--9518325.862241210未定国内前列未定国内前列国内前列未定产生更多未定国内前列未定新增3-4个217523.56302188413.784221713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经费事业收入(万元)事业支出(万元)产业收入(万元)173418160993126455250000未定350000327000300000357200完成完成主要指标2011年“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完成情况国际交流在校留学生比例(%)孔子学院(个)0.81无未定未定2.42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依托“985工程”和“211工程”,在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光电子等领域实现了新突破。工科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医科特色与优势明显,理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取得长足进步。学科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6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成效显著,7个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25个二级学科)、15个学科成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与外科学以三级学科计),理科和文科同时实现国家重点学科零的突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学科评估中,3个一级学科进入前3名,8个一级学科进入前5名,15个一级学科进入前10名;学科体系更趋完善,学校一级学科博士点增加到35个,涵盖9大学科门类。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本科教学评估以优秀成绩通过,医学专业率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国际认证;设立启明学院,同时积极探索“优才优育培养”、“本硕博统筹培养”、“国际联合培养”、“学研产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设立创新研究院,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实施优质生源计划,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提升。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2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8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2个、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篇。科学研究实现新跨越。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建了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新增了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和22个部省级重点科研基地;承担了一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计划研究任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经费位居全国高校前六名;“十二五”期间到校科研经费总数达47.47亿元,国防科研经费比“十五”期间增长142%;SCI和EI收录论文数居全国高校前10名,我校学者首次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学术顶级期刊《科学》、《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获发明专利授权816项、国家科技奖励18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绩显著,获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0项(含单列学科),获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获得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励。社会服务实现新拓展。积极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湖北省“两圈一带”发展思路,深度融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将国家科研平台向地方延伸,东莞制造工程研究院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亮点;大力推进“大企业合作战略”,与武钢、三一集团、东方电气等大型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建成了华中大-WISCO联合实验室;产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影响的科技成果及产品,新增两家上市公司;人文社会科学积极发挥政府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各附属医院医疗质量稳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积极参与社会重大灾害救援和疾病救治工作;积极探索继续教育新模式,网络教育持续稳步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院士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名、“千人计划”入选者24名、长江学者19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名、“973”计划项目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9名、新世纪优秀人才106名;获批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两院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以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为代表的高水平创新团队,以一大批高素质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办学渠道,派出到国外联合培养的本科学生大幅增加,2010年比2006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3倍多;新签90个校际合作协议;承办两所孔子学院;全面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创办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巩固对德交流的传统优势,成立河北理工大学德国中心;积极参与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局面。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带动各级领导班子思想理论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以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础,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积极推进党建工作进社区,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开展“党旗领航工程”,学校创新党员培养、发展、教育机制的做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反腐倡廉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认真落实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二章“十三五”发展的外部环境“十三五”时期,学校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面临的机遇也前所未有,当前需要抓住用好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更是前所未有。一、存在的不足综合评估学校“十二五”工作,成绩是巨大的。但与党和国家对学校的期待相比,与师生员工的热切期盼相比,与学校长远的奋斗目标相比,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创新。与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目标相比,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些不适应,学科整合、资源获取与配置、依法治校等问题亟待解决。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改革。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育人工作的中心地位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还需要继续探索,教学质量的保证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的理念转化为人才培养模式和育人实践还不够,人才培养需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优势学科需进一步增强国际影响力,学术领军人才队伍及配套制度建设有待加强。学校具备国际水平和影响力的学术大师与战略科学家不多,“人才强校”战略的支撑措施有待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还不够多,优势学科的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不够,学科交叉融合尚需深入推进。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需进一步提高社会贡献率。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到融入区域创新体系的科技创新链还需进一步延伸,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还亟待增强。办学经费仍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同类学校相比,学校生均教育经费长期处于中下游水平,急需拓展办学经费的渠道和来源。二、发展的机遇当前,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清华大学提出本世纪中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并制定了战略措施;浙江大学提出在2017年该校建校120周年之际,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与安徽省政府签署了重点共建中国科技大学协议,力争在2018年将中科大建成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上海交大提出了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并列出了创建时间表。学校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学校依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国家相继出台了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电子信息、船舶、纺织、石化、文化等10多个产业振兴规划,学校可以抓住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前所未有。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机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启动了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学校在数控装备、移动通信、IC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核高基、水污染控制与防治等领域大有作为。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机遇。《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12项重大人才工程,为我校创建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国家先后批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等10余个区域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机遇。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全面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学校发展面临着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提供了大好机遇。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机遇。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些将为我校医科教学科研创新和附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