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政治4月月考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政治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70分。)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永恒变化的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物质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普通联系的2.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③→④→②B.②→③→④C.②→①→③D.③→②→④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可以表述为()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③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问题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4.毛泽东在《七律·送瘟神》中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体现的哲理是()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B.事物的存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事物的运动是有条件的D.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5.下列对哲学上所讲的物质,认识正确的是()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物质的具体形态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④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⑤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⑥是对万事万物共性的反映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6.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宣布,在长岛上演的一次微型“大爆炸”创造了一种新型反物质。这种新发现的粒子被称之为“反超氚”,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的反物质。从哲学上看,“反超氚”这种反物质的发现表明()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B.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D.物质是无法被感知的客观存在7.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这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2-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的根本属性8.我们每一个人在活着的几十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张三和李四。这表明了()A.事物有时是运动的,有时是静止的B.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D.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9.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B.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C.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10.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表此事的“实”。其中蕴含的哲理是()①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②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③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11.习近平在湖北调研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时强调,深化改革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主要是强调要处理好()A.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C.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D.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12.在惯性的作用下,从运动着的公交车上下车极易摔倒。所以人们必须等公交车靠站停稳后方可下车。材料告诉我们()A.可以改变条件消灭客观规律B.规律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13.2014年2月8日,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从泰山站的外形来看,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设计者寓意为中国灯笼,但众多网友却称之为“UFO”(飞碟)。这表明()A.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B.泰山站的设计具有主观随意性C.意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D.意识不一定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4.漫画《如此负重》给我们的启示是()-3-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学业搞好C.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意识对学习也具有决定作用D.要尊重规律,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5.2014年12月3日,青海省气象局指出,2014年三江源人工增雨共增加降水42.91亿立方米,为保护和改善“中华水塔”生态环境、实现江河源头山青水绿作出了积极贡献。这表明()A.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规律B.人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造福人类C.人们办事情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D.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1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唯物论角度是因为()A.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17.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社会对语文分值增加、英语分值减少反响强烈,多数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表示赞成,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表示反对。这说明()①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的认识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③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主观映像④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的认识一定-4-不同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18.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其实施方案,对未来8年中国宽带发展的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说明。这体现了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B.主动创造性C.社会历史性D.能动性19.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20.“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B.一切从实际出发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1.“多一次经历,就多一件本领。”这说明()A.只要实践就能获得知识和本领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出真知D.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22.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这表明()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D.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23.以前人们曾认为:植树能从大气中取得水分,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滋养环境的作用。而今有人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科学的植树不但不会得到水分补充,反而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加剧沙漠化。这说明()A.不同的立场、观点,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B.真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人平等24.前几年,人们为基因工程研究方面的成果欢欣鼓舞,陶醉在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所带来的富足之中。然而由此带来的物种灭绝、生态破坏却成为新的困扰,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基因工程的科学研究。这表明()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③认识的发展表明人们永远无法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5.2015年,成渝客专将全线开通,2017年渝万客专建成投运,届时,“成-渝-万”高铁经济走廊全面贯通。顺应高铁带来的契机加快建设经济走廊,无疑将深刻改变沿线经济布局,-5-极大促进川渝联合发展。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26.联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联系表现形式的有()①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②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③事物之间的本联系和非本质联系④“8”与生意之兴旺的关系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27.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C.系统和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8.城市建筑不协调,有些建筑个体不顾城市的整体,个性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有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见水。这两种城市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B.要注重量的积累C.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要树立整体观念,确定最优方案29.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构建,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整体和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②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④部分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整体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30.有人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并称之为“发展”。该观点()A.正确,因为它肯定了先进信息技术在人们命运中所起的积极作用B.错误,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C.正确,它肯定了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内在联系D.正确,因为它正确理解了发展的实质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回答31——32题。31.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B.“雾”意象的变化根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6-C.“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D.“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32.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33.只需将一个小小的电子传感卡片带在身上,无论你身在何方,远在诊室的医生就能通过实时传送过来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一旦身体健康指数出现异常即可自动报警,医生会根据数据作出响应,采取相应的治疗监控手段,这就是未来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医疗。物联网的出现表明()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④人们可以利用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34.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的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此事,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树叶,病人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B.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D.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35.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②事物之间联系具有多样性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36、(10分)党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7-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37、(10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红”遍海内外。2014年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