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新校园讲解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导游部制河南大学校园讲解词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我叫***,是***院**级**专业的学生,今天有幸由我来陪同大家参观游览,希望通过我的讲解,使您更深入的了解这座百年学府——河南大学。来到河南大学,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气势宏伟的南大门。南大门建于1936年,是由刘季洪校长根据其前任许心武,李敬斋等人设计的校园规划蓝图修建的。大门为传统的牌楼式建筑,主楼与次楼高低错落,形成重檐的效果,檐上灰筒瓦覆顶,四角翘起挑檐。在大门双重飞檐上各有蹲着的神兽,它们被称为跑兽。跑兽在中国古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一般只出现在皇亲国戚,高级官员的房屋以及公共建筑之上。而河南大学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在它的大门的房檐上设置了五只跑兽,这足以彰显了河大在教育界的尊贵地位,也使得整个校门厚重沉稳庄重大方。南门正面上额书有“河南大学”四个大字,出自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之手。其实当年的南门本不是这样的,初建的南门只有这中间的主楼,2000年为迎接90年校庆,我校对外公开招标,最后由我校艺术学院师生设计的方案夺标,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增加左右校门各一座,使整个建筑层次分明,又能对主楼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穿过校门返身观看,校门背面是书写的是河大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取自《礼记*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意指彰明美德,就是告诫师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优良品德。所谓“新民”,意为启民心智,使百姓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就是将自己的美好道德推己及人,不断求取进步。这些话言简意赅地道出办大学的原则在于发扬光明的德性,革新民心,使修身、育人都达到完善而不可动摇的境界。继续往前走,我们面前的路便是河南大学的主轴线博雅路,在博雅路的两侧分布着六号楼,七号楼,东西斋房等近代建筑,河南大学的近代建筑群在2006年的时候被国务院批准,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接下来大家会看到在如茵的绿草中有一尊青铜塑像,这就是河南大学的父亲林伯襄先生。林先生1878年出生于河南商城县。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他被任命为省教育司科长。后来在河南省议长陈善同的推荐支持下,负责筹备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12年,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正式建立,他被任命为校长。林伯襄先生对于河大的贡献可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他一生为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1956年病逝于开封。在林先生的左手边的这座西式风格的建筑就是我们预校时期的校大门。它主要采用了河北的汉白玉,山东的花岗岩和河南的青砖建成,这在当时闭塞的中原地区可谓是一大创举。在大门两侧有四个画框,而画框呢都是空白的。需要说一点的是,其实这个大门是在2000年的时候仿建的,原来的大门已经在战火中被摧毁。由于遗留的图片资料上,画框中的文字和图像都模糊不清了,所以我们就采取了留白的方式。这也体现了河大师生尊重历史的学术态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曾与北平清华学堂(即今天的清华大学)、上海南洋公学(即上海交大)是当时唯一可以直接向欧美输送公费留学生的三所大学。后经历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国立河南大学等变迁,建国后又多次易名,终于在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并一直沿用至今。这里是博文楼,也叫做六号楼,这是学校最早的中西建筑手法合璧式建筑,于1915年破土,1919年建成。这座楼的中西风格特点显著。中间4层,两翼3层,中间高,两侧低,整体对称分布。加上它中部的悬山屋顶,两翼为硬山四坡顶,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造手法。而链接二三两层的西洋柱、圆券柱廊、花瓶形栏杆、和玻璃门窗等又为西式建筑手法。中西结合,相得益彰。这里曾经作为教学活动中心,也一度作为法学院教学楼和校图书馆,现在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导游部制则是“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地,现在楼内还有“红烛夜”——中国科举文化展。1925年,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区委负责人的李大钊同志曾应邀到博文楼门前的小广场向全校师生作《大英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史》的讲演,极大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因此我们在博文楼西侧树立李大钊先生头像以示纪念。与六号楼隔路相望的是小礼堂,它曾是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心。在抗战期间曾被侵华日军作为河南省日军总司令部,在它前面有当年日军为超度战死“皇军”的亡灵塔,1945年,抗战胜利,驻守河南大学的日本最高指挥官大山勇夫少将为效忠天皇,曾经在这里带领残兵败勇剖腹自杀,最后这些日寇都被埋在小礼堂周围。如今的小礼堂是“国保”,更是见证那段罪恶历史的证据,这也时时提醒着河大学子莫忘国耻,时刻准备报效祖国。小门两侧印刷的“团结勤奋,严谨朴实”就是我们河大的校风。这便是我们学校的文物馆,它建于1985年,仿古的外观设计显得典雅庄重。馆内有“华夏文明——历代文物展”、“窑火神功——古代瓷器展”、“圆方经纬——古代钱币展”和文化专题主题展等四个展厅,馆藏各等级文物数千件,还有两颗恐龙蛋化石,它可谓是我们河南大学的藏宝库。这里是七号楼,又名博雅楼,1921年建立,1925年落成,也是中西合璧式的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到“中西合璧”,您刚刚已经看过六号楼将中西建筑手法融于一体。七号楼则是用建筑周围的八十根巨柱,来呈现西式特征的。相对比六号楼,这座楼的中国传统风格更为显著。整个楼为传统的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顶上有四座塔状,用于通风透气的气楼。四周房檐伸出墙体约两米,檐下有透雕挂落板近两千块,画面内容丰富,雕刻精美,堪称一绝。挂落板下有约二百个小巧的垂花柱,花柱两旁都插有雀替,远看起来,仿佛二百只喜鹊张开翅膀,停在檐下,既华丽庄重又活泼可爱。七号楼最初被用作教学活动中心,考虑到人流疏散的问题,我们的七号楼设有东西南北四个门。有这四个门,即使同学们下课一起出来,也没有拥挤不畅的感觉,足见设计之精妙。七号楼还做过图书馆等,现在,它是历史文化学院的行政楼。这边这一块石头是校歌石,《河南大学校歌》诞生于1940年,由嵇文甫先生作词,陈梓北先生谱曲。当时中华大地正遭受日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河南大学辗转搬迁,经鸡公2山、南阳镇平等地,最后停留在伏牛山深处的谭头镇办学达5年之久。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刻,河南大学决定创作《河南大学校歌》,利用歌曲的形式,通过广大师生传唱,以凝聚师生,鼓舞抗战斗志,弘扬学术传统,坚持办学不辍。在校歌石的对面,大家可以看到一片小树林。虽然他们看起来普通,但却有不普通的含义。他的名字叫七七林。文革期间高考曾被迫取消,直到1977年才恢复。所以,77届的学生对大学有着不一样的感受。而这片小树林就是当年的的七七届学子在毕业30年后回到母校载重的,一共有7种树,每种书有7棵,共七七四十九棵。因而得名“七七林”《红楼梦》中有“金陵十二钗”;河南大学有“河大十二斋”。十二斋分为东十斋西二斋,遥遥相对,外观一致。特别是东十斋,一字排开,如同琴键一般。斋房是以前学生的宿舍。斋房位于南大门至大礼堂轴线之两侧。礼堂两侧分布斋房正是沿袭古代书院讲堂“前门后堂,左右斋房”的做法,而且对整个建筑群起衬托作用。博雅路的尽头是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的标志—-大礼堂。大礼堂,自1931年破土动工,至1934年落成,历时三载,用资20万元,这在当时可占了河南省一年教育厅经费的三分之二,足见当时河南大学在河南省内的尊贵地位。大礼堂南北长73.75米,东西宽53.75米,高24.4米,占地近4000平方米。大礼堂整体为宫殿式建筑,分上下两层,整个建筑主体为重檐歇山式复杂、多重屋顶组合,周边四角挑起,左右对称,上下一致高低起伏,变化多端。屋顶覆以青灰筒板瓦,各脊端有脊兽,门厅雕梁画柱,檐下垂花柱、雀替、挂落均作透雕彩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导游部制绘,龙头、狮子、凤鸟等动物图案雕绘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礼堂的东西南北均有出入口,南立面正中设3个双扇平开大门,入口外立面两侧设置4组8根爱奥尼式巨柱,给人以气势雄浑、挺拔高峻、巍峨壮观之感,不愧为中西建筑艺术风格巧妙结合的典范。这在全国的高校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并且大礼堂有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若到了雨天,大家会发现大礼堂立柱虽高,但门前却滴水不漏,没有形成雨帘。这是因为大礼堂采用先进的内部排水管道,雨水就顺着房檐上的管道流进室内了,这可以说是一项既科学又美观的设计。1950年4月河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曾在大礼堂举行。河南大学大礼堂矗立在此已有80余年,历经岁月磨难、风雨蹉跎,见证了一代代河大学子的成长,也见证了河大教育事业的发展腾飞。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百年学府河南大学校园参观到此告一段落,期待与您下次相约在美丽校园,谢谢!河南贡院碑简介外语学院北侧,保留了两通四角碑亭,每个碑亭内都立有一通清代河南贡院碑。其一为《改建河南贡院碑记》,立于雍正十年(1732年),碑文为当时河南巡抚田文镜撰写贡院清代河南贡院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在明代周王府旧址上(今龙亭)修建,号舍5000多间,由于四周常年积水,雍正九年(1731年)迁往开封城东北隅的上方寺内(今河大)。另一通是《重修河南贡院碑记》,立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撰写碑文的是时任河南巡抚的牛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决堤,水冲开封。为加固城墙,阻止洪水灌城,拆毁贡院房舍,将砖瓦充作防洪物资。翌年,重修贡院,。1904年清代最后一次全国会试在此举行,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此画上句号。河南大学简史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所在地,自古就是一片教育圣地。这里是后周的国子监,北宋的国子监、太学,代清的河南贡院所在。1903年、1904年,中国最后两次会试在这里举行,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于此划上句号。191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建立,林伯襄任校长。20年代初,河南督军冯玉祥将军应教育界人士在河南创办大学的要求,。1923年3月3日,在预校基础上建立的中州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设文、理两科,冯友兰、曹理卿分任文、理科主任。1927年6月,在冯玉祥将军的支持下,决定将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河南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并入中州大学,成立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30年8月,学校更名为省立河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大学先后辗转于河南信阳、南阳、洛阳,陕西西安、宝鸡等地,虽然图书、资料及仪器损失惨重,但仍办学不辍。1942年,河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1946年后,设立工学院,后将黄河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并入。1948年6月7日,河南大学南迁苏州。1949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正式决定重组河南大学,任命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吴芝圃兼任校长。6月,省政府派人将南迁苏州的河大师生接回开封,河南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1952年院系调整,医学院、农学院分出,建立河南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前身)、河南医学院(河南医科大学前身),财经系调入中南财经学院。原有的院级建制均改为系级建制。1953年8月6日,国家教育部和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决定河南大学与平原师范学院两校合并,统称为河南师范学院,在开封、新乡两地办学,分称一院、二院。1955年8月16日,中共河南省委对河南师范学院进行调整,决定将文科集中在开封办学,理科集中在新乡办学。1956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导游部制年11月,河南师范学院一院、二院分别独立为开封师范学院和新乡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设中文、历史、地理、外语4系。1959年,开封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我校,新增物理、化学、数学、生物4系,后又增设政教系和体育系。1962年7月,河南艺术学院并入,建立艺术系;河南体育学院并入体育系;郑州大学地理系并入地理系。至此,学校有中文、历史、政教、地理、外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艺术10个系。1979年,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增设教育系。1984年5月恢复为河南大学。学校也由师范院校逐渐转变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大学。2000年7月,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河南大学、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封师范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成立新的河南大学。新的河南大学是一所具有文、理、工、经、管、法、哲学、教育、历史、医学十大科类的综合性大学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