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黄骅中学高一地理训练题(19)编题:赵云龙审题:李英2015-11-16【基础巩固】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内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1~2题。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2.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结合下面两图,回答3~4题。3.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的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A.8℃B.10℃C.12℃D.20℃4.图乙中与温室效应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图回答5~8题。5.若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500米,则两地气温相差()A.1.5℃B.2.5℃C.15℃D.25℃6.①地的各种辐射,以可见光为主的是()A.A1B.B1C.C1D.D17.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A.两者均增强B.两者均减弱C.前者减弱,后者增强D.前者增强,后者减弱8.①②两地热力状况为()A.A1>A2B.B1>B2C.C1<C2D.D1>D2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9.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10.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2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1~13题。1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1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13.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地理现象是()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B.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C.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D.黎明时分天空是明亮的14.右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右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5~16题。15.与成都相比,拉萨()A.白天大气辐射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16.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活动的差异读右上图,完成17~18题。17.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18.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19.当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时,从高空冰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时融化成雨滴,当它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至0℃以下,形成冻雨。右面四幅图是近地面垂直气温分布图,有利于冻雨形成的是()20.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C.该层中的CO2可吸收大量紫外线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321.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是明亮的22.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厚度越大B.大气密度愈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23~24题。23.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A.作物品种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地形24.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A.天气严寒B.地面辐射强C.微风D.大气逆辐射强下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相同。据此回答28――31问题。28、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29、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果差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30、丙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少但气温高的原因是什么?31、人们在到达乙地后,感到头上“火辣辣”,脚下“冷飕飕”。说明这种描述反映的自然现象,并分析原因。【拔高训练】32.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图中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__________。原因是:4(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5)如果夜晚多云,人们制造烟雾所起到的作用将变________(大或小),为什么?33.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1)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__过程有关。(2)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4分)(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原因是:34.(2013·扬州摸底)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问题。(14分)(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2)下图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__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新疆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