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手段在郎溪县新时期农村扫盲中的应用郎溪县教育装备中心赵建华[内容摘要]电教手段在中小学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它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一手段也可用于新时期农村扫盲工作中,社会的发展对文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识字方面,就是应对平时的生活、打工等也要掌握必备的知识,如果采用电教手段,开展扫盲工作,效果会更好。关键词:电教手段新时期农村扫盲我国文盲分布广泛,据中国教育扫盲网()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文盲总人数达到1.16亿人,占世界文盲总数的11.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扫盲教育处处长高学贵指出,文盲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同时也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我省对新时期扫盲工作十分重视,省教育厅以教基[2008]4号文转发教育部等12部门《关于加强扫盲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布署了我省新时期扫盲工作。省教育厅成教处具体指导郎溪县教育局落实该项工作,要求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传统的扫盲方式是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实施的,即使用黑板加课堂讲授的方式,扫盲效果一般,因此怎样根据各地文盲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开展扫盲工作,是扫盲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郎溪县位于皖东南边陲,邻苏近浙,全县人口33.03万,其中农业人口28.37万。登记在册的文盲有34866人(2007年数字),其中青壮年文盲2473人,扫盲形式非常严峻。如何增强新时期农村扫盲工作实效,是郎溪县扫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成立了扫盲工作研究小组,根据郎溪县的实际,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新时期农村扫盲工作实践,取得了一定实效,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县委县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形成了一整套利用电教手段开展新时期扫盲工作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使用多媒体技术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扫盲教材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联合国将这些人定义为第一类,而这类情况在农村越来越少,这类文盲中80%以上的是妇女,她们的年龄一般都在45岁以上。要对他们进行识字培训,首先要确定扫盲教材,现有的安徽省扫盲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成人初级文化技术教材》有看图识字部分,到农村去试教时发现,农民对此部分内容不太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太多的作用,不适合文盲的实际。根据文盲在上车时不识车牌;打农药不认识药名,将除草剂当作除虫剂使用等等情况,我们着手使用多媒体技术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扫盲教材。(1)使用数码像机将农民身边的这些文字拍摄下来,制作成教材。我们首先使用数码相机,将文盲身边的字如农药名、车站名、药品名等拍摄下来,再将拍摄的照片拷贝到笔记本电脑上,去农村使用移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果发现这种方法虽然教学质量较好,却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这种公共场合真正不识字的人是很少出现,他们害怕别人提起不识字,更怕我们这些“外面的”老师来教他们认字。为此,我们改变工作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安排农村学生回乡教学,实际效果要好很多。于是我们确定将这些照片按照类别,如郎溪县人民政府、郎溪县的各个乡镇、郎溪县的单位、交通标识、农药名、常用物品名称等等编成教材,教材共有三个部分:(1)学拼音识汉字,(2)生活中的常用字,(3)阅读。2009年初郎溪县教育局将编写的扫盲教材印刷2000册,用于新时期农村扫盲活动。注①图1识字教材(2)网上查找图片资料制作识字卡片;2007年8月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展开青年志愿者活动,同时,开展了“小手牵大手”活动,将全县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与扫盲教育结合起来,利用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课余时间,将相关的扫盲内容教授给与其有一定亲缘关系的脱盲对象,使用自己制作的识字卡片(卡片上的字是文盲必须掌握的常用500个汉字)。图2识字卡片在教学方式上我们也作了调整:采用学生一对一帮扶,先收集各乡镇以村为单位的文盲名单,然后让郎溪中学住校生选取自己本村的文盲作为对象,建立一对一帮扶。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些文盲有可能是学生认识的人,有的甚至是自己的亲戚,扫盲的效果会更好。在识字扫盲过程中,我们还帮助农民建立了记录表,记录了每位学员每次的学习内容、复习内容、考核内容等等,将原来的结果评价变为现在的过程性评价。并将好的教学方法一并记录下来进行交流,以便能够更好地扫盲。二、使用移动多媒体到自然村给文盲开展各类讲座(1)使用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多媒体电脑技术以其鲜明的图象、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文盲的学习兴趣。在调研文盲的知识需求时,许多人提到过收到假币,为他们开展识假人民币的讲座,文盲对这种形式的讲座很感兴趣,还提出能不能收集识别假农药、假化肥的讲座。也有人提出能不能找一些脱贫治富的录像。根据文盲的需要,上网查找、下载了大量的视频:野猪养殖技术、土鸡养殖技术、黄善人工养殖、蚯蚓养殖等等。将这些视频文件刻录成VCD光盘,可让文盲在家中用VCD观看。2007年8月以来共发放VCD光盘200多份,纸质宣传材料3000多份。(2)使用电教手段,化解教学难度。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集于一体,全面刺激人体多种感官,能使文盲从多角度接收信息,获得极为丰富、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在5.12大地震后,许多文盲要求讲授自然灾害自救,这些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很难向他们描述清楚,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后,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形象化,如地震发生时,在房间里怎样躲避,在商场里怎样躲避、在野外怎样躲避,课件上的图片清清楚楚的标识,让文盲很容易就接受了,再如夏天防雷击、怎样保护自己,通过动画互动摸拟,在游戏中开开心心掌握了防雷击的知识。2007年8月以来共做过《夏季话防暑》《蛇咬伤的处理》《生活中的法律知识》《赡养老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怎样进行家庭教育》《常见病的预防及护理》等专题讲座三十多场,听众达一千多人。使用电脑、投影仪等现代设备进行教学,把原本生涩的知识,生动、直观地向文盲传授,扫盲效果显著。图3使用多媒体教学(3)使用电教手段,发布农产品信息。网络教育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性,对于边远地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远程教育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亮点。现在许多农村小学都配备了卫星接受设备,也可将这一设备应用到农村扫盲教育中。当有学生在网上看到“广德县杨滩乡包村村汪运忠等5户农民,求农技110值班专家,在网上发布信息,使该村10万丛南天竹全部销往浙江、上海等地,实现产值20余万元。”的消息,也积极宣传网络的作用,帮助本村文盲在网上发布吊瓜、板栗等农产品的信息。三、取得成绩与存在问题1、“扫盲”内容的创新中国传统扫盲是以教识字为主,辅以其他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教材上固定的。而“扫盲”综合实践活动也有识字部分,这些识字部分并不是一本书上固定的,它有着地方特点,例如涛城长乐村的一名同学教文盲的字都是与他有关的地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用物品名称、农药名称、药品名称、产品说明书等等。其他知识的讲授也采取订单式,根据每个文盲的需求,每个同学讲述的内容各不相同:有农民工维权、家用电器的安全使用、夏季防雷、常见病的预防、自然灾害自救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文盲所需要的,也是高中生力所能及的。除了文字的教材外,还收集了大量的视频教材,野猪养殖、小龙虾养殖,常见西瓜病的防治、实用法律知识讲座等等。建立了视频教材库。2、将扫盲与高中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探索出一种新的扫盲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扫盲的效果好,更对高中生的德育有着重要意义。高中生给本村的文盲上课,少了分尴尬,多了分亲切。东夏镇达家村的村民在听完达彬同学的课后,高兴地说:“没想到是我们本村的孩子为我们送来了知识”。许多同学的扫盲对象就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个参与识字扫盲教育的同学是这样描述她教识字的方法:陪奶奶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在选择的物品上,教“商品名”、生产日期等最基本、最实用的字。奶奶高高兴兴学完,还问什么时候学其他的字。“扫盲”综合实践活动让年龄大的文盲在学习中享受天伦之乐,也让学生们体会到长辈对自己深深的爱,很好地联络感情。高中生在“扫盲”活动中认识到帮助他人、贡献社会的体验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且是一个自己完全能达到的活生生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在他们懂得正在从事的是有价值的活动中,获得具有深远意义的体验、感受和满足。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他将增强学生对他人,对集体乃至对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存在问题:1、难组织白天文盲打工的打工、种地的种地,很难组织在一起学习,去自然村集中上课,只能避开农忙时间,利用节假日、传统假日或是晚上时间。2、难沟通文盲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特点是:满足现状,不愿意改变,甚至这样的改变对他们是有利无害的,他们也不愿意去尝试。他们视野比较狭隘,对社会的认识不足,他们对欺骗异常恐惧、敏感。因为他们一旦受到欺骗之后是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同时他们进城所受到的种种欺骗更加加深了这种恐惧。所以他们宁愿不相信别人。电教手段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把它运用到扫盲工作中,不仅能诱发文盲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帮助文盲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挥出它的独特优势,取得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或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注①: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和教育部2002年印发的《扫盲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指导意见(试行)》参考文献:中国扫盲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