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育思考力相当重要新时期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能力这个话题讨论了不少,但大多都停留在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学技能层面上。其实,最应该讨论的问题是教师的教育思考力。对于一部分课堂教学出色的教师而言,所缺少的并不是教学的技能,而是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和思考力。我们说,思想对了,方法就对了,理念有了,机智就会了。而现实中,很多老师对教育教学技能关注很多,对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思考却关注甚少。只注重了外在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却不从教育教学深层去深思和挖掘教育内涵。一谈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他们滔滔不绝,津津乐道,但一谈到教育规律、教育机智、教育思想和理念就卡壳或避而不言。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老师课上得很好,但实际上是在稀里糊涂的教学,甚至连课标都没有吃透,就更谈不上研究和发展了。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教师职业不同于工人做工,熟练操作程序,熟练技术、技能就可以了。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事业。如果一个教师的执教生涯紧紧停留在研究教育教学技术、技能层面上,纵使能找来一万个成功案例作为参考,能在课堂上秀出花来,那也是肤浅的、低层次的,触及不到教育教学深层,改变不了教育本质问题。缺乏教育思考力是制约教师职业成长的重要因素。试问,目前有多少教师真正有自己的教育思考力,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即便是学校公认的优秀教师队伍中,这样的教师又有多少呢?教育思考力从哪里来?当然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来,从教育生活中来,从学习、研究、反思中来,从教育良知与教育责任中来,从教育追求和不断创新中来。在思考中重新规划、重新迈步,走一条: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再思考——再实践的道路,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摸索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学风格,建立起更加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对每一个教育现象和问题都要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论证思维公式去思考,通过不断的思考和研究,逐渐积累自己的教育思维、机智、经验和策略,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我反对课堂教学的花拳秀腿,更反对课堂教学一味追求形式新颖、花样百出。教育教学不是花拳绣腿的事情,也无须标新立异。不必刻意求新,也不必一味求活。课堂首先要在求真、求实上见真功夫。只有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组织和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追求学生在知识累积、能力提升和情感体验等方面收获,就是好教学。课堂教学其正真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而是要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要求教师帮助学生突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突破与飞跃,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增长,情感上有所体验。因此上说,一个真正的教师必须有厚实的文化积淀,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前卫的教育思想、理念,自觉地学习力和思考力,并且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思考、调整和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思考力实际上一种教育需求。现实中,一些教师最为缺乏实际上是教育思考的内驱力、自主性和自觉性。即便是偶尔思考,那也是瞬间之念,思之不深,思之不熟,上升不到体系层面上。好多老师之所不愿思考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追求高度,教育思考深度,教育实践新度,教育阅读广度不够。静不下心,安不下神,心总是飘在空中,不知道学习和思考到底有什么样的功能和作用,再加之,平时懒于阅读和动笔,更懒于思考,惰性滋生,听之任之,从大众、随大流。其实,我们进行教育思考并不仅仅是为了写文章、成名家,而是通过学习、思考来促使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更深刻认识,使自己在专业化领域走的更远。但凡名师、名家最终都要通过学习研究、思考写作,实践探索往专业领域更深的方向前进,没有哪一个名师、名家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方法上。